APP下载

小学数学灵动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2021-06-21黄文霞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灵动信息技术情境

黄文霞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优化教学效果,打造灵动课堂”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如何让数学教学还原灵动的特质,让每个学生都能迸发创新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充满灵性和活力,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灵动课堂建构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生成;信息技术;灵动

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行为艺术,数学课堂教学无处不渗透着数学的思维性。而思维最讲究的就是灵魂,审视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师总是过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讲授,习惯性地运用模式化的教学去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失去了灵性,失去了生机,整个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也就失去了灵魂。如何让数学教学还原灵动的特质,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迸发创新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充满灵性和活力,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一谈打造灵动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顺势而长,步入灵动空间

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是引领学生步入灵动空间的动力。正如爱因斯坦对他成功的总结:“我并没有特殊的才能,不过就是喜欢刨根问底的追究问题而已”,爱因斯坦所研究的问题都源于真实的、活动的情境之中,只有灵动的情境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知识显得更有生气,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顺势而长,逐步跨入灵动思维的空间,积累思维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1. 生活情境

片段1  寻找角

师:你能找到角吗?(PPT展示学校大門口的多个图片)

生1:墙砖上有角。

生2:地砖上也有……

师:除了图片上的那些,你还能在哪里找到角呢?

生3:我们教室里就有,你看课桌的边上……

(就这样,在生3的启发下,学生在黑板上、课桌上、方凳上、尺子上等物品中纷纷找到了角。)

这里的情境创设与小学的认知特点相符,情境来源于生活环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生成做足了准备,从而引起了学生火热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角”的模型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2. 活动情境

片段2  建立角的模型

师:同桌两个人一组互相摸一摸各自刚才所折的角,听好老师的要求:一个人摸长方形上面的角,另一人摸三角形上面的角,必须摸完整,并各自讲摸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相互摸角,并小声地讨论)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如何摸角的,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摸的是这个角,感觉它平平的、直直的。

师:“直直的”,非常恰当的表达,老师得把这个词记下来。那谁能说一说,摸角的时候,需要摸哪里呢?(教师板书)

生2:还需要摸这里,尖尖的,有点刺手。

师:哇,尖尖的这个词真形象啊,老师也要记下来。(教师板书)刚才大家都用心感受了一个角上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把数学中的角请出来,考考大家。

师:图1(1)是角吗?

生3:不是,它的两条边分开了,没有尖尖的角,需要合在一起才是角。

师:图1(2)呢?

生4:也不是,因为它有一条边弯弯的,两条边都直直的才是角。

师:图1(3)呢?

生(齐):是。

师:你们能试着画出一个角吗?(学生尝试,并建立角的模型)

……

(1)       (2)         (3)

以上片段中,教师以丰富的活动,从情境延伸到知识,创设灵动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课堂活动生动而精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提升能力。

二、巧借生成——顺势而导,触发灵动智慧

课堂的灵动,大部分时候都体现在教师是否能巧妙捕捉课堂中一闪而过的生成性资源,准确定位生成点,引发学生灵动的思考、探究和讨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巧借生成顺势而导,触发灵动的课堂智慧。

1. 顺势而导之“追问”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精妙想法一闪而过时,倘若教师能把握好追问的时机,运用好追问的方法和策略,则可以触发思维灵感,完成思维的再创造,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片段3  数图形的学问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研究想必对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图2中的一组数据,你有何发现呢?

圆点数  连成的线段条数

4个 3+2+1=6

5个 4+3+2+1=10

6个 5+4+3+2+1=15

7个 6+5+4+3+2+1=21

…… ……

生1:当圆点数从4个变成5个的时候,竟多出了4条线段。

师(追问):这里为什么多出1个点,居然多出4条线段呢?

生2:因为这个点需要和原来的4个点分别再连成一条线段。

师:那么,当圆点数从5个变成6个的时候,又会多出几条线段呢?为什么?

……

“当圆点数从4个变成5个的时候,竟多出了4条线段”这个由生1随机产生的信息,为教师的第一个追问创造了条件,教师借助这条具有价值的信息顺势而导,简约而灵动地迁移到6个、7个……直至多个,使得规律性认识的形成变得水到渠成,使得学生思维的提升和情感的体验水到渠成。

2. 顺势而导之“推广”

课堂上,当学生萌生精妙的思路或创新观点时,教师需顺势而导,将这一思路或观点推广到全班,引发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学习体验。

片段4  植树问题

问题:学生排成一队,队伍总长为20米,每两人之间的距离是5米,这一队共有多少人?

师:哪位同学愿意解答这个问题?

生1:20÷5=4,4+1=5,这就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两头都种树”这种情况。

师:这里明明是排队问题,怎么和植树问题相关呢?

……

这样的追问,充分将生1思维中的精妙之处展现出来,推广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将全班学生的思维凝聚过来,促使学生思维深化。

三、信息技术辅助——顺势而发,更显灵动魅力

小学生以感性思维认知为主,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针对一些概念的学习时,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教师需强化信息技术的辅助和依托,营造趣味性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更生动地传授新知,顺势而发地推动学生由形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的转化,更显灵动魅力[1]。

片段5  可能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PPT展示“找春天”的视频片段)

师:在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1:蝴蝶、蜻蜓,它们飞来飞去的。

师: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生2:蜻蜓越飞越低,越来越多,说明可能马上要打雷了,就要下雨了。

师:那下雨这个事情便是可能要发生,发生的可能性大吗?

……

片段5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发现、思考和表达中获得“可能性”的知识,这样的讲解远比教师直接将概念抛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這样的实际效果远比口头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活泼[2]。

总之,灵动的数学课堂是润泽生命的课堂,要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灵气,教师需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开放、活泼、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在智慧的创造,思维的碰撞,轻松地交流中,习得知识,提升思维,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性发展和提升[3]!

参考文献:

[1]  黄晓学,李艳利. 论数学教学设计的创意生成点[J]. 数学教育学报,2010,19(6).

[2]  冯玉敏. 创设和谐气氛,打造灵动课堂[J]. 小学教学参考,2014(24).

[3]  李树臣. 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两个根本途径[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9).

猜你喜欢

灵动信息技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