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多问,提升初中学生数学素养

2021-06-15陆栋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初中数学

陆栋

【摘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会设定一定的题目,以让学生巩固认知,强化概念,转换能力。明显地,做题就成了接通学生能力与认知的一座桥梁,也成了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一扇窗口。如果能充分利用习题,拓展习题的功能,开展一题多问,就能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同样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一题多问;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更多地指向学生的能力生长,即指向他们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等高阶能力的生长。一题多问,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更好地促进他们各方面的成长。

一、当前习题教学的现状

提到习题,最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题海战,只要参加过中考的学生几乎都有鏖战题海的经历。明显的,当前的习题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类似题目的整合不够。当前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先讲例题,再让学生做一些题目,接着再去讲解题目,如此反复,即在不断地讲解、做题、训练中让学生的素养渐渐得到提升。明显地,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没去思考这道题跟之前做过的有什么不同之处,与之相似的题目还有哪些。教师应该让学生将同一主题的题目列出来,让他们去揣摩,去找寻方法。换言之,教师以少讲对接学生的多思。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待改变。一般情况,在做题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做对一道题作为评价的标准。换言之,题目没做对,教师就没给予多少正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将目标只放在题目的结论上,不再思考与之相关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容易挫伤他們的自信心。因为题目做不出来,得不到好的评价,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做的兴趣。其实就一道题目而言,教师关注的就是学生学习的动态,即他们为这道题做的努力。比如在原题上将相关的条件标出来,将结论进行转化,将需要的认知收罗出来,这些都是思维的流淌,都是学生潜心的参与,都能看到他们思维的特点,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有了肯定的评价,学生就更愿意投入思考,他们的思维也就更活跃,数学素养也就提升了。

二、习题教学的实践与策略

践行一题多问,其实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提出来的“六解放”的理念,即要让学生的大脑、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解放出来。这里指的更多的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的思维去催生他们的素养,让他们的思维不断地闪烁耀眼的光芒。

(一)问一问,有没有更多的可能

一题多问,就是要对着题目表达自己的思维,要能从题目中有所发现,要能对做过的步骤有所反思。比如说,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可以问一问,有没有更多的可能。学生在做完一道题目之后,他们会匆忙地去做第二道题目。其实要让思维再飞一会儿,想一想除了刚才的答案,有没有别的可能。这其实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即要让学生多角度、全盘地考虑问题,要让他们形成缜密地思考题目的习惯。做数学题目不是吃快餐,需要的是不断地问,在问中走向更远。

以下面这题为例,如图一所示,直线 a⊥b,垂足为H,点 P 在直线b上,PH=4cm,O为直线b上一动点,若以1cm为半径的⊙O与直线 a 相切,则OP 的长为多少。

对于这样的题目,大多学生都是对着题目的图示,直接默认点O在点H 的左侧,⊙O与直线 a 相切,即如图二所示。他们从直线 a⊥b,O为直线b上一动点,推出这样的结论,⊙O与直线 a 相切时,切点为 H,所以OH=1cm;进而进一步推出:OP=PH-OH=4-1=3(cm)。当学生做完之后,教师让他们对着题目再问一问有没有漏掉什么条件,这样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换言之,教师要让学生更全面地思考。学生对着图,看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能问出什么。教师让他们将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再次揣摩。然后学生问出这样的问题:“O为直线 b上一动点”,是不是说明点O 也有可能在点 H 的右侧,是不是这题还有其他的可能。他们画出图三,当点O在点H的右侧时,他们直接得出这样的推论,OP=PH+OH=4+1=5(cm),因此学生将答案修改为:⊙O与直线 a 相切,OP 的长为3cm或5cm。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问一问,多一次的再思考,就有可能发现新的天地。问“有没有更多的可能”其实就是要让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势,去发现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二)问一问,有没有再多的问题

学生做题的时候,总是随着问题的深入不断地调整思维,不同的问题就要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让学生问一问有没有再多的问题,其实就是要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让他们进入深度思考状态。能想出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题目资源的再次利用,也是将之前的做题经验进一步内化。想出一个问题,有时候比做一道题还更有意义,因为想出一个问题,不仅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考查他们分析信息的能力。他们不仅仅要能想出来,还要想这个问题是否成立。明显的,问一问有没有再多的问题,能让学生跳出问题,能让学生对接他们探索的欲望。

看来学生的问一问有了结果,对着这样的关系式,学生再次追问:S增大,x会不会增大?S与x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找寻?同样的一道题,学生在问一问的基础上就产生了更多的思维碰撞,就不断地提升了数学素养。

(三)问一问,能不能更好地转化

做题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转化的能力。学生接到一个新的题目,不是盲目地去做,做不出来就偃旗息鼓,而是要换一个角度再思考。

最后推算出:线段DE所表示的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80x-40。

有了这样的转化体验,教师再设一问,让学生再做转化。教师的问题是:接到通知后,汽车仍按原速行驶能否准时到达?学生就这样在问中转化,能准时到达说明是在12点之前,换言之就是在4小时之内就算准时。学生再问:是不是要算出全程需要的时间,比较一下是不是超过4就可以了。他们算出全程所需时间为:290÷80+0.5=4.125(小时),明显地大于4,结论也就出来了。让学生问一问就是给思维以足够生长的空间,让他们找到更多突破的可能。

三、结束语

一题多问,在问的过程中题目灵动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生长也就多元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题目资源,不断挖掘学生潜力。

【参考文献】

[1]吕开书.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析—以2016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第20题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18) .

[2]罗燕.渗透变式思想,提高新课实效—以“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06) .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