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1-06-15李飞飞于长悦

大观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教学改革

李飞飞 于长悦

摘 要:文章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在课程编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开发课程、改进授课模式、进行集体备课与教学评价、设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推动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相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2019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职业院校德育课题“新时代下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美育素质的实践研究”(DGW1820QT035)研究成果。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课程的编排与学前教育的目标差距大

第一,基础课程比重大,专业课程比重小。受学前教育专业学制限制,部分高校在课程安排上会出现优先安排公共基础课、学前专业基础课的情况。部分高校的学生在完成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进入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科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最后才会进入音乐欣赏、视唱练耳、合唱与指挥等音乐课程的学习。基础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使得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非常有限,没有良好音乐基础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而这样的课程编排是不合理的。

第二,重必修课,轻选修课;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长期以来,各院校的人才培养仍然以人才输出为主要目标,学生完成必修课学习和考核是人才顺利输出的必要条件。因此,部分院校出现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的现象。而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通常属于选修课的范畴,这就会导致学生因过分重视毕业考核,而忽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会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差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前儿童身心、情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音樂教育是一种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感染儿童心灵,从小培养儿童的艺术素养。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前音乐教育对提高儿童音乐审美能力、完善其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眼光狭隘,只着眼于短期目标,想的是“争取这门课程考试不挂科”“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这不利于实现学前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转变教育活动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输型教学模式,教师决定教学的方向、进度、内容,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是被动倾听、接受的角色。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因材施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培养目标而展开。教师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教材选择、课程设计、课程安排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基础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课程结束后,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

二是转变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职业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具备一定学历的毕业生,还是未来的职业工作者,是某职业领域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合格人才。

(二)整合课程

一是整合专业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体系庞杂,学科数量较多,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整合课程,避免重复学习、交叉学习。整合相似学科可以减少学科数量,实现知识体系最优化。

二是将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相结合。工作本位学习能够解决职业教育中脱离实际工作环境、单纯进行知识理论教学的问题。学校通过与实际工作单位联系,或校内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工作场景中掌握、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

(三)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牵引,模拟工作场景,使学生学习音乐基本理论,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学习在工作场景中如何开展教学。

以儿歌编配与弹唱课为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熟练弹唱例曲,并逐步具备独立完成儿歌编配弹唱的能力。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牵引的课程开发让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到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教学的乐趣,更容易达成教学目的。

(四)改进授课模式

对于音乐这种艺术类学科,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很难让教学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课堂情绪难以调动,学生会丧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厌倦课程,更难产生音乐共鸣,使得音乐教学未能取得较好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应以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或其他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活动式教学与情境式教学有紧密的关联,活动式教学离不开情境式教学的课程设计。音乐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音乐之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共同营造教学氛围,达成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参与课程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间被课程吸引,积极投入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进行集体备课与教学评价

相对于独立备课和进行教学评价,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学风格和稳定的评价体系。进行集体备课与教学评价可以让集体智慧最大化,使得学生和院校都可以从中大受裨益。尤其是当教研小组内有国家一流的专家级人才时,进行集体备课与教学评价可以让普通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使得院校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六)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建立开放的、多元的、关注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评价机制。音乐课程评价要摒弃传统的知识考查为主的试卷考试形式,因为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所以课程的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音乐表现力、职业能力的考查,采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问卷等。

评价要关注过程,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知识技能运用、态度情感表现等,例如,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提升知识技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交流讨论、克服困难等,而不仅仅是重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

评价标准应多元化,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比起量化考核,多元化评价更能获得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成长为优秀的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

(七)推动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相融合

學前教育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探索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交汇点,融入其他学科知识。除了传统的音乐、舞蹈、形体学科的融合,在全媒体时代,教师应将视频、音频等新媒体知识和计算机学科知识融入音乐教学,推动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新时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变革。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有基本的音乐素质,还要使学生具备教学活动设计、声乐作品选编、器乐演奏等综合性工作能力。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其音乐教学改革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代敏.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2):160-161.

[3]王玮.浅谈幼师专业学生如何指导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J].山西青年,2018(3):236.

[4]陶丽娟.构建有效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课堂[J].北方音乐,2018(2):145-146.

作者简介:

李飞飞,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于长悦,硕士,天津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合唱、大学生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教学改革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