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材词汇计量研究

2021-05-31王萌张倩倩张红英

现代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认知语义

王萌 张倩倩 张红英

摘  要:以词汇语义为研究视角,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小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语义分类为依据,将名词映射为抽象事物、具体事物、过程、时间、空间等五类,对教材名词的语义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人教版、苏教版两套小学语文教材的词汇安排,是符合6—12岁年龄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首先,具体事物类名词的占比最高,这符合小学生“从现实出发”的认知特点;其次,抽象概念类名词的比例随着年级增长而增加,具体事物类名词占比则逐步下降,这遵循着儿童认知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认知;语文教材;词汇;语义

教材作为教学结构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来源。教材凝结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体现教育的性质[1](P3),成为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教材体系结构的重心是知识的组织和表述,教材对知识的呈现主要是依靠教材语言来实现的,教材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专业性、有序性,直接影响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明确性与系统性[2](P33)。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实行“一纲多本”的模式,正式发行的共有近50个不同版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教育教材语言作为一种专门的语言现象,已经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作为语言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开始受到国家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①。苏新春对教育教材语言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教材语言作了学科属性的定位,梳理了教材语言的性质、特点及研究意义。作者指出,教材的编写无论如何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教材语言也就是研究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将知识传授给学生[3](P86)。

教材词汇是知识的具体承载者,词汇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在目前已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词汇的编排是否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符?是否能够体现词汇学习的规律?针对这些问题的实证研究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本文以词汇语义为研究视角,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语义分类为依据,对教材词汇的语义信息进行统计,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教材在词汇选择方面的特点,以期能够以真实数据的定量分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材词汇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语料库建设和语料库语言学蓬勃发展,获取大规模的电子版语料已经不再困难。如果把教材的集合看成一个语料库,那么多种定量分析方法都可以根据需求应用在教材语料中。因此,面向多种应用的教材语料库的建设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在教材语料库建设方面,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以基础教育教材和汉语第二语言教育教材为中心构建语料库,已经建成语文教材资源库、学科教材资源库、对外汉语教材资源库等诸多教材资源,可服务于语言教育、教学、教材开发和语言信息处理。鲁东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建成了“中小学语文课文语料库”,并对语料库进行了分词、词类标注、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标注[4]。此外,研究者为了特定的研究目标而建成的专用教材语料库也逐渐增多[5](P114)、[6](P130)。

随着大型语料平台的建立、检索工具的完善,对教材的研究已不局限于对单个现象的例举说明,而越来越趋向于全面系统的计量分析。国内学者对语文教材语言的早期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字方面,研究教材中字的情况,往往使用频次、分布率等统计方法,如字频统计[7](P21)、[8](P76)、汉字部件的统计[9](P72)等。周美玲、韩杰将人教版小学教材与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等其他版本教材进行比较研究,考察了这些教材在同一阶段的识字量情况、教材的用字等[8](P76)。随着分词、词性标注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教材语料,进行词频统计、常用词提取、教材词汇构成系统分析、词汇对比、生词重现率等研究[10](P81)、[11](P103)、[12](P64)、[13](P26),

教材詞汇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且更加深入。考虑到教材语言具有基础性、有限性和有序性等特点,周美玲等提出了教材语言统计的新方法,如复现调查法、使用度调查和频率差,借助这些新的统计方法,研究者对教材语言的特点、性质和面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14](P53)。陈靛琪统计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生词系统的词语复现率,考察了词语类型与年级、词语复现率与年级、词语频次与词种数、词语类型与频次等之间的关系[15]。此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教材词汇研究也取得丰富的成果,主要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教材的词汇量、词汇等级、词汇重现、词汇更替率等方面进行分析[16]、[17]。刘敏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联结主义网络方法、对比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对三套初级综合教材中的词汇进行研究,比较和分析教材在词汇编排上的优点与不足[18]。

可以看出,目前有关小学语文教材词汇研究,主要还是围绕字/词的形态、数量、分布、重现等外在特征的研究,从认知视角对教材词汇语义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见。随着学习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教材作为在课堂上直接与学生进行交互的重要学习资源,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来研究教材词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汉语母语词汇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知视域下的词汇语义知识

小学生语言的发展与其所处的认知阶段和特点有直接关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必须以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基础,词汇选择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下面,首先概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介绍本研究采用的语义分类体系。

(一)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儿童语言能力实际上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部分,与认知同步发展。我国小学生年龄范围一般为6至12周岁,正处于皮亚杰认知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19]。研究者认为,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可概括如下:1.认知活动从简单、具体的事物向复杂、抽象的事物发展;2.认知活动从不自觉的、无意识的向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发展;3.认知活动从简单、笼统向复杂、多样发展。因此,从儿童认知发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看,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最初學习的词汇大多是与一定实体相联系,其意义具体而单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小学生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并进行判断和推理,因此,与抽象逻辑思维相关的词汇应逐渐增加。

(二)《现代汉语语义词典》名词语义分类

教材词汇中,名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类。作为极其重要的一类实词,名词也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名词可以指涉人、物、事、时、地、概念等实体或抽象事物,学生通过学习名词概念所指称的内容来认知世界。因此,本研究将以教材中的名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汉语语义词典》(Chinese Semantic Dictionary)的名词语义分类体系,将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名词逐一映射到该语义类,对其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现代汉语语义词典》是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一部专门处理自然语言信息的语义知识库,共收录6.6万余个汉语词条,详细描述每个词语的义项、语义类以及基于配价理论的语义搭配限制,可为计算机语义自动分析、词义消歧等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0]。

《现代汉语语义词典》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进行语义分类描述,其中,对名词的分类相对较细,对动词、形容词的分类较粗。在《现代汉语语义词典》中,名词上下位关系更加系统化,它将名词划分为五大类:具体事物、抽象事物、过程、时间、空间,然后每一类再逐层细分。其具体事物类名词的分类示例,如图1所示:

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五大类名词的范围进行举例说明:

1.具体事物类名词:包括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人工物、自然物、身体构建和非生物构建等小类,如“妈妈、老虎、面包、帽子、河流、耳朵”等词语都属于具体事物类。

2.抽象事物类名词:包括属性、信息、领域、法规、生理、心理特征、动机等小类,如“质量、勇气、声明、艺术、合同、态度”等词语都属于抽象事物类。

3.过程类名词:包括事件和自然现象两个小类,如“早餐、战争、风暴”等词语都属于过程类名词。

4.时间类名词:包括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如“宋朝、清代”属于绝对时间;“昨天、今天、当代”属于相对时间。

5.空间类名词:包括处所和方位,如“江苏、太湖、亚洲”属于处所;而“东南、前面、之间”属于方位。

三、教材词汇数据分析

(一)词汇量分析

本文使用的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均来自于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教材都是12册,所有课文均已经过分词和词性标注。词汇量是衡量小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对两种教材课文的总体词汇数量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词汇总量大于苏教版,随着年级的增加,两个版本的教材词汇量也逐步增加。两种教材均在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册)有一个明显上升,苏教版词汇数量翻倍,人教版词汇数量呈三倍增加。苏教版在六年级(第十一册)词汇量达到最高,人教版在五年级(第十册)词汇量达到最高。经过前期九到十册的词汇量的积累后,后期词种数有所减少。我们发现,低年级阶段词汇增长明显,在三四年级增长率最高;与之相比,高年级阶段的词汇增长并不明显,六年级词语数量较五年级变化不大,趋于稳定。总体而言,词种数的安排是符合由少到多、逐步增加的学习规律的。

(二)教材名词语义类分布

在教材词汇中,名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类。据统计,苏教版中名词的比重为26.57%,人教版中名词的比重为25.6%。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词的语义类的分布情况,将教材中出现的名词映射到《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语义信息,然后按照具体事物、抽象事物、过程、时间、空间等五大类语义信息,对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具体如表2、表3所示:

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具体事物类和抽象事物类名词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我们将表2和表3中具体事物类名词和抽象事物类名词的所占比例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图2、图3所示:

从上述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苏教版、人教版的每一册教材,在五大类名词中,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比重均为最高。随着年级的增加,具体事物类的名词的绝对数量随之增长,但是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以人教版为例,具体事物类名词所占比重从第一册的72.35%下降到第十二册的52.05%,绝对数量则从123个上升到836个。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所占比重仅次于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处于第二位。随着年级的增加,抽象事物类名词数量逐渐增多,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如图3所示,在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抽象事物类名词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3.在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时间类名词和空间类名词所占比例均相对稳定,随着年级增长,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至于过程类名词,在人教版中,所占比例是先增后减,但绝对数量逐册增加。在苏教版中,所占比例则相对稳定。

小学生的词汇习得与他们的概念水平发展密切相关。以具体事物类名词为例,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容易接受的多是那些有着直观感受的概念,如“妈妈”“草”“花”“小鸟”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并熟知的具体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范围随着经验范围的扩大而扩大,逐渐能够理解比较复杂的概念。五六年级的教材中,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逐步增加,出现了“奥秘”“成就”“贡献”“和平”“真理”等词语。关于时间类名词,低年级出现的大多是具体时间段,如“清晨”“晚上”“生日”;五六年级出现的则是跨度较大的抽象时间概念,如“青春”“时代”“世纪”“历程”等。关于空间类名词,一二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多是直观、具体的空间概念,如“公园”“故乡”“菜园”等,或是小朋友熟悉的地理位置;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生使用的空间名词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能够表达抽象的空间概念,在五六年级就出现了“边缘”“海域”“孔隙”“天宫”等词语。

(三)高频名词分析

本研究从两种教材中抽取了每册的前十位高频名词,具体如表4所示:

从两种教材的高频名词来看,其词汇编排也是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以家人的称谓为例,从低年级的“爸爸、妈妈”等口语化的称呼,发展到高年级的“父亲、母亲”等比较正式的书面用语。总体而言,两种教材中的大部分高频名词,如“青蛙、阳光、花生、风筝、土地、北风、水”等,都是儿童可以通过看、听、尝、摸和嗅等直接感知获得的概念,这也非常符合6—12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特点、“从现实出发”的思维特点。同时,这些高频词汇语义也反映出,低年级阶段的课文多以儿童文学、童話、寓言故事为主,这些体裁的文章更符合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词汇作为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思想、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词汇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本研究以词汇语义为视角,选取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样本,以《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语义分类为依据,将名词映射为抽象事物、具体事物、过程、时间、空间等五类,对教材名词的语义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体而言,这两种教材的词汇安排是符合6—12岁年龄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首先,具体事物类名词的占比最高,这符合小学生“从现实出发”的认知特点;其次,抽象概念类名词的比例随着年级增长而增加,具体事物类名词占比则逐步下降,这遵循着儿童认知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词汇不仅是编制教材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的教学内容。本研究以真实数据的定量分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依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认知视角下对其他词类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曾天山.论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功能[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5,(5).

[2]余虹.从教材语言看语文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3).

[3]苏新春,杜晶晶,关俊红,郑淑花.教材语言的性质、特点及研究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07,(4).

[4]亢世勇,刘金风,吕玲娜.中小学语文课文语料标注及相关研究[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2006.

[5]于龙,陶本一.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语料库的小学语文教材用字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1).

[6]郭曙纶.汉语语料库大规模统计与小规模统计的对比[J].语言文字应用,2009,(2).

[7]李镗.中小学语文课文字词分布统计及应用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00,(8).

[8]周美玲,韩杰.基础教育语文版新课标教材的用字统计分析——以语文教材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3,(9).

[9]邢红兵,舒华.小学语文教材用字基础部件统计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8,(3).

[10]陈波.小学语文实验教材词汇构成系统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6,(6).

[11]苏新春.对外汉语词汇大纲与两种教材词汇状况的对比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5).

[12]苏新春,顾江萍.语文教材词语的“摊饼式”分布态——兼谈基础教育基本词的提取方法[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8).

[13]周小兵,刘娅莉.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选词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5).

[14]周美玲,苏新春,韩杰,赵启文.教材语言调查统计方法的新发展——基于基础教育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的比较[J].上海教育科研,2011,(6).

[15]陈靛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生词统计与对比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6]曾小芬.《快乐汉语》教材的词汇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7]籍欢欢.30年来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词汇更替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刘敏.三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词汇对比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9][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0]王惠,詹卫东,俞士汶.现代汉语语义词典规格说明书[J].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2003,(2).

Quantitative Study on Chinese Textbooks Lexicons in Primary School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Take Nouns as an Example

Wang Meng,Zhang Qianqian,Zhang Hongy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al semantics, Chinese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P and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in primary school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Based on the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of on Chinese Semantic Dictionary, nouns are mapped into five categories: Abstraction, Object, Process, Time and Space, and the lexical semantic distribution of nouns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data shows that the vocabulary arrangement of Chinese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P and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conforms to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rul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ged 6-12. First, the proportion of concrete nouns is the highest,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Second, the proportion of abstract nouns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grad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ncrete nouns gradually decreases, which follows the general rule of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Key words:cognition;Chinese textbooks;lexicons;semantics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认知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