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单元教学理念下的目标落实

2021-05-30王晓娟

学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落实策略语文素养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注重整体规划,注重课型区分度,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塞腰鼓》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基于单元教学理念,如何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继而彰显语文课应有的魅力。

关键词:单元目标;语文素养;落实策略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注重整体规划,“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注重课型区分度,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很多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特点尚不能把握到位,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整体意识,不能从单元学习目标出发、关注文本特质及其在单元中的地位,依据学情、着眼于核心素养,进行有价值、有实效的教学设计。本文将结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塞腰鼓》的教学案例,談一谈基于单元教学理念,如何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继而彰显语文课应有的魅力。

一、立足单元目标,关注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到底该教什么,也就是教学内容如何确定,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肖培东老师对教材的“九问”,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备课思路。如“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征)?”“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写作背景)?”“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内容、主旨)?”“这是怎样写出来的文章(手法、语言)?”“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单元目标、编者意图)?”“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或句子是哪几个(教学聚焦)?”等。明确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

《安塞腰鼓》位于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文化,四篇课文三种文体,即小说、诗歌、散文。根据教材的单元提示表述,可以明确本单元共同性的教学目标是:挖掘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理解体会作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实施共同性教学策略的同时,还要抓住文本的特质。《安塞腰鼓》是一篇经典的散文,值得关注的点很多,如火烈的安塞腰鼓、火烈的高原人们、火烈的豪放情感,但与单元其他几篇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诗一样火烈优美的语言。

基于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朗读课文,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西北高原人蓬勃的生命力;品读课文,读出诗意,领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探究主题,揣摩情感,理解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聚焦语段,训练仿写,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这四个目标既立足于单元的整体目标,又紧扣文本特质,同时也从三个维度兼顾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

二、着眼语文素养,创设活动丰实,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的要点之一是“具备较强的语文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认识起源于活动,儿童的智慧全来源于活动。”所以,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着力创设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正所谓“语文哪得活如许?为让学生动起来。”

为此,我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读、说、疑、议、赏、写”六项活动:听读课文,概说“我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美读课文,细说“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儿?你看/你听……疑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读不明白;探究主题,议说作者描绘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聚焦语言,品味赏析自己喜欢的语句;仿写训练,小试牛刀,写一写自己记忆深刻的场景。在这些语文活动的驱动下,在丰富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书、思考、品鉴、写作、交流,任务完成了,学生的内在能力和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强化朗读训练,读法指导切实,读出诗意语言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诗意的语言、火烈豪放的情调、节奏铿锵的韵律,必须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去体会。为此,在本课的朗读教学中,实施了以下策略。

首先,播放音频课文朗读,概说自己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并说说朗读本文的基调、情绪是怎样的。其次,美读课文,细说“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儿?“你看/你听……”,用自己的声音、语气、语调、情感,再现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惊天动地,再现高原人们蓬勃的生命力。读后点评,并作细致到位的读法指导,如拖音读出赞叹语气,重音读出强调之感,轻重缓急读出动静对比,短促读出语句铿锵;关注标点符号,读出叹号的赞叹、顿号的短促、分号的排比上扬一浪高过一浪、省略号的意韵悠长;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比一句高亢、浓烈、昂扬;读出长短句的节奏韵律,读出叠词、拟声词的声响效果。最后,再通过练读、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只有朗读目标明确实在,读法指导到位切实,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有效提升。

四、注重文本细读,品读过程充实,提升品鉴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过于浅表粗略化。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自身对文本解读的功底不够。教师缺乏文本细读的意识和功力,学生则只能停留于浅层次的解读。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安塞腰鼓》文本细读的策略。

首先,关注文本的四个层面:文体(散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整体(结构—静、动、静)、局部(有动有静、有嗅有视、有正有侧、有实有虚、有形有色)、语言(文言和白话,口语与书面语交融)。其次,关注文本三个维度:生态(写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西北黄土高原贫穷落后)、心态(思想—黄土高原的人们要冲破束缚)、形态(文体和语体—诗一样的语言、多种修辞、多种表达方式)。再次,用问题驱动任务,让学生细读有抓手。想一想:作品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种写法在哪里可以用,怎样用?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对语言细细品味、深入认识,继而把握语言规律,引发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

细读文本,教师一定不能高高在上,不要让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技巧和策略点燃学生品读的欲望,让品读过程做实,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龙吟凤哕读出文章味儿,含英咀华品出文字味儿,深度思维悟出文学味儿,欣赏拓展体会文化味儿。

五、注重读写结合,仿写训练务实,提升写作能力

培养语感、提升写作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要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却经常处于分离状态,广大语文教师没有充分从写作的角度去研读文本,未能有效地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既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安塞腰鼓》的语言极具特色,是仿写的范本。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学习仿写》中的写作实践一,我引导学生聚焦课文第7段黄土高原上人们打鼓的场景描写,仔细品读、揣摩出其中的“好”来;再对原文段进行改写,加以对比,引导学生从中解析出文段的语言密码,明确:大量的排比,铿锵激昂;多重对偶,既有昂扬气势,又有整饬之美;句式多变、长短相间,富有节奏和韵律;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

在品析赏鉴了语言特色、解析出语言密码、确定仿写的点之后,再让学生仿照此段,描写自己记忆深刻的一个场景。当堂写作、交流评价,最后小结仿写要领:揣摩范文,提取范式;根据需要,选取仿点;反复练习,比照修改;类比运用,迁移创新。

当然,仅靠一堂课的学习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所以,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强化读写结合,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和训练,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贵在“实”字,唯有语文活动丰实、学法指导切实、学习过程充实、实践训练务实,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素养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才能彰显应有的魅力。当然,语文课堂的魅力不仅在于怎样务“实”,还需探究如何求“活”、创“新”、寻“美”、激“趣”。但不管怎样,“实活新美趣”都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本真,都不能失却语文特有的味道,“语文课语文味儿”,永远是语文教师不变的追求。

(作者:王晓娟,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学教师)

[责编:尹达]

猜你喜欢

落实策略语文素养
先进宣讲的有效性及其落实策略研究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和实施策略
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论高效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落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