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2021-04-21苏杰爆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苏杰爆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要标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并以此评判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小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方法展开探究,从意识、感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带来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阅读教学

与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相比,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阅读起来确实比较简单,在内容、体裁上容易把握,但是仔细分析起来你就会发现,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录入了很多名篇佳作,有些甚至是传承上千年的“著作”、“绝唱”,这就使得小学语文阅读内容蕴含较高的审美价值,也为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绝佳的客观条件。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些优美素材充分利用起来,带领学生审视课文中的语言美、形式美、情感美等,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较高的审美素养,以审美角度为切入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一、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为了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获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应自觉通过多渠道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和审美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将网络这一辅助途径充分利用起来,将网络素材与阅读内容有机结合,以此刷新学生的审美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多元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的引导下领略不同语言、语境的意境美[1]。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联想和想象,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加有依据的联系阅读内容构建并掌握美的含义与审美方法。

以人教版四下《桂林山水》举例,在讲解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先基于学生的原有审美能力为学生设计几个问题,比如“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桂林山水的美主要体现在哪里?”“桂林的山美在哪儿?”“桂林的水美在哪儿?”,让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意识强化、能力提升做好准备,同时,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寻找并标注有关美的句子,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课文讲解中,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对重点段落、语句进行着重分析,指导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寻找答案,在思路交融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描绘“桂林山水”的美。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赏析“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鼓励学生尝试从中感受桂林之山的奇、险、秀与桂林之水的清、静、绿,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巩固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指学生对美的感知敏锐度,是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直观把握能力,一般而言,审美感受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审美感受能力会体现在学生对事物外在美的感知上,偏向于形象,包含事物的外貌、色彩、声音、轮廓、动作、语言等等;另一方面,审美感受能力会体现在学生对事物内在美的感知上,这也是学生倾诉对美的情感的一种方式,包含作者发出的感叹、畅想等,偏向于抽象,在掌握时更加困难,更需要学生去主动揣摩、体会[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先接触教材,在阅读中发掘美的元素之后再进行逐一把握和体会,从外在美慢慢进阶到内在美的感知上,从而巩固自己的审美感受能力。

以四上《送孟浩然之广陵》举例,在教授这首古诗巩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首先,教师应先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审美事物上,使学生的情感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情丝相缠绕,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可以对审美事物达到全面、清晰、精准的感知,能够又快又准的切入阅读审美点,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把握阅读内容,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其次,教师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有选择地应用设置悬念、语言提示、启发思索等途径,让学生领会本诗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深厚语境美。最后,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敏感度,只有学生敏锐感知到美,才能审美,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敏感度是巩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完善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条件,考虑到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把握,进而更生动的感受语境美。

三、锻炼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一)优化形象思维能力

学生对美的认识提升是自身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学生个体与感性,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形象,学生的形象思维犹如无根之水,不利于审美思维的发展[3]。

一般而言,优化学生的审美形象思维能力可分为三步,以五上《圆明园的毁灭》举例,第一步,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使学生系统的感知课文中的具体审美形象,使形象思维更直观化;第二步,教师应灵活运用比喻、类比、拟人等方法为学生讲解,让学生在深入浅出中领会知识,达到抽象道理与直观形象的灵活转变,比如辉煌壮观的圆明园与美的逝去不复返,或者被毁灭的圆明园与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三步,教师应着重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将学生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集中起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习惯。此外,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课文中的情感美,教师可以采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等方式,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外在审美能力。

(二)开发创造思维能力

质疑是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大胆提出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主动的去调動思维。

以四下《触摸春天》举例,在阅读这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情境阅读的方式品读课文细节,不断思考、质疑,进而锻炼学生的审美思维。鉴于思维能力发展与思考、分析、辨别等主体活动的紧密联系,教师还应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强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练习题目,以此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思维能力提升[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认识到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自觉将其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挂钩,积极从语文教材中发掘有关美的元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巩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优化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审美还能创美,进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保障学生的五育并举。

参考文献:

[1]徐翠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1):17.

[2]雒建有.注重朗读与理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53-54.

[3]王青山.让美与语文教学相依相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2):175.

[4]张启道.观照童言童慧的审美生长——小学语文审美阅读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13):75-79.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