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拔尖学员“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2021-03-31汪泽焱

大学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培养模式

汪泽焱

[关键词]拔尖班;一个中心四个结合;四维一体;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为加大新型军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陆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1-4],认真总结了本科学员培养规律,从2013年起按照学科专业大类开设了学员拔尖班,树立“一个中心四个结合”(以学员为中心,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科技素养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创建教、学、保、管四維一体培养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军事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一、树立“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主体关于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目标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的理性认识,以及对人才培养的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具体的教育观念[5]。

随着教育转型的持续深化,借鉴地方一流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经验,我校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信息、工程等专业大类,在新学员入学时遴选优秀学员组成拔尖班,单独开设教学班,配备一流师资力量,提供一流学习环境,创设一流学术氛围,由学术水平高的高职教员担任导师,旨在奠定学员厚实的知识基础、开放宽广的学术视野[6],培养他们科学求真的批判性思维、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充满创新活力的人格品质与个性特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学习科研的能动性、创新性。

在这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我校高度重视拔尖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逐步形成了以学员为中心,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科技素养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相结合(简称为“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以学员为中心,就是要以提高拔尖学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教育活动,以学员的能力水平为指标评价教育质量,以学员的个性特长发展为关键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运用一切手段去充分挖掘学员潜力,促进学员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有两层含义。对教员来说,是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用最新科研成果来丰富、完善和提高教学内容;对学员来说,是要将课程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就是要在课程学习中打通课前、课中和课后隔阂,融课堂教学和课外俱乐部活动于一体,构建不间断的学习时空。科技素养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就是要通过深厚的科技知识学习和宽广的人文课程学习,既打牢学员的科学文化根基,又培养学员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相结合,就是要通过学员连队化管理和实战化的军事训练活动,增强校园爱军精武氛围,培养学员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

二、实施“教、学、保、管”四维一体培养模式改革

拔尖学员培养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打破以往仅仅局限于某单一领域教育教学改革的常规做法,系统梳理“教员教、学员学、干部管、机关保障”在学员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一体化设计教、学、保、管各个环节,协同推进,均衡发展,体系推进拔尖学员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教学上注重夯实基础,发挥教员的引导作用,真正体现“教为主导”

在课程设置上,我校按照“强化通识课程,开设交叉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思路,对拔尖班的前两年课程进行了优化调整。除了满足专业共性的基本要求外,还增设了数理、外语和写作等课程,比如数学建模导论、高级英语口语、科技论文写作、第二外语等;并拓展选修课程,增设统计学、逻辑学、军事高新技术、辩论课、文学鉴赏课和国际时政等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夯实学员数理基础,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增加数学史、数学软件、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内容,要求学员至少熟练运用一种数学软件,掌握一种数学建模方法。物理课程增加物理史、创新实验和军事高新技术等内容,要求学员完成综合实验,学会用物理原理去解释现象等。外语课程增加听、说内容,提高读、写、译标准,要求学员至少达到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能用英语进行交流。

在教学组织上,实施小班化教学。对于数理、英语和计算机类课程,为每个拔尖班单独开设教学班,每个教学班不超过30人。改造专门教室,采取灵活布局,作为拔尖班专用自习场所。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教员授课,采用国内权威教材或国际原版教材,有多名大学首席教授给拔尖班学员上课。

在教学方法上,打通课上、课下的自然隔阂,系统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构建一体化、全时空的课堂。课前,教员下发《学习导引》,明确下次课的教学目标、预学任务、学习资源和引入问题链,指导学员学习相关内容,引导学员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上,教员采用研讨式、问题式和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知识重点、难点和疑惑点,围绕学员所提问题开展深层次互动,结合典型例题、应用事例、历史回顾和军事案例等,引导学员理解掌握知识,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课后,布置研讨式作业,引导学员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进行课后拓展与延伸学习。同时,利用校园网SPOC 平台[7],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时开展辅导答疑,及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问题。

可以说,拔尖班的教学始终瞄准国家一流高校标准,加大了数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和应用性内容。教员的身份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导”为主,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成知识的激活者、兴趣的培养者和思维的促进者。

(二)在学习上提倡合作式学习,注重激发学员潜力,真正做到“学为主体”

倡导合作式学习。按照兴趣爱好和学员专业,将拔尖班学员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课程学习。课前预学阶段,小组成员在独立完成个人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研讨、分工负责方式集体完成预学任务。课堂学习阶段,小组内部学员互相提醒、互相补充,小组间互相监督、互相比拼的研讨氛围日益浓厚。课后复习阶段,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一般性作业,对拓展题目要合作研究、共同探讨、集体完成。对每个学习任务,教员和小组负责人共同给出评价。合作式学习既促使学员去思考、研究和实践,又培养了学员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质疑探究能力,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实施双导师制。为每名拔尖学员配备两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分别由基础部一名专家和专业学院一名专家担任,共同制订学员的学习计划。基础导师负责思想引导、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员尽快转变学习理念和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导师负责指导专业学习、提供科研训练,提高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明确导师指导学员的方式和目标,建立指导评价机制,确保导师制富有成效。导师制有助于实时掌握学员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健康,激发学员的学术潜力,促进学员个性化發展[8]。

采取多元一体考核方式。改革以往课程考试“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对拔尖班学员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类型,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学习笔记、提出问题、课程论文、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等,按一定比例计入学员的最终课程成绩,建立多元一体考核体系。这种考核方式既反映了学员的学习结果,又能关注学员的学习过程,倒逼学员必须重视平时学习。

这些举措使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力十足,“学为主体”已经成为自觉。课堂上学员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的氛围日益浓厚,课下学员学习劲头不减,与教员和学员的互动交流频繁。

(三)在保障上营造学习氛围,提供优质保障,真正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设立拔尖学员培养基金。一是资助学员自主组织的“励志讲坛”,每周邀请导师或学员来举办讲座,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和竞赛总结等,为学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二是资助拔尖学员参加科研课题、专题研讨、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三是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拔尖学员给予表彰。

建立学员俱乐部。组建军事数学建模、数竞、物理科技创新、陆之魂外语、悦读、机器人等多个学术类俱乐部,要求拔尖班学员至少参加一个。进一步规范俱乐部的运行方式,配备指导教员、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兴趣拓展为牵引,利用技能培训、经验交流、擂台英雄、快乐抢答、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常态化活动。俱乐部也为拔尖学员提供了多种实践锻炼岗位,有效提升了学员的组织协调和指挥管理能力。有近60%的学员在这些实践岗位上得到了锻炼。

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学科竞赛成绩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为提升竞赛成绩,建立了由低到高进阶式的校、省或军队、国家三级学科竞赛平台,下一级为上一级输送选手。目前校级层面共建有高等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物理科技创新、英语竞赛(包括口语、翻译、写作、辩论等)、机器人、电子科技创新等学科竞赛,为拔尖学员参赛创造条件、提供保障、给予指导,让拔尖学员在竞赛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建设特色连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在拔尖学员宿舍创建“励志拔尖”文化,在宿舍门上设立拔尖徽章,每名学员床头张贴照片和“座右铭”,建立荣誉胸章制度,记录下学员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时刻提醒学员励志拔尖。建立“拔尖之声”特色广播站和专门阅览室,每天早晚两次中英文广播。这些活动都由学员自己策划、自我管理,这样既增长了学员的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也营造了充满宽容、关爱和竞争精神的文化环境,非常有益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在管理上立足中心工作,创新管理机制,真正达到管理促学目的

立足“管理育人”的核心诉求,激发拔尖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制度机制、评价体系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强化“管”的统筹,使教、学、保三方面相互促进,形成拔尖学员培养的闭合回路。

实施连队化管理模式。将高校传统的院系管理和部队连队管理有机融合,将不同学科专业的拔尖班学员集中统一管理,单独编成学员队,并按年级分别编成若干个学员连,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员学习、生活在一起,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比拼的管理环境。

实施动态进出机制。每年九月份,按照个人申请、综合评价、机关审核等步骤,遴选优秀新学员进入新一届拔尖班,对上一届拔尖班学员进行逐个审核,对没有达到培养要求的学员责成其退出,并从同年级的优秀学员中增补。动态进出机制增强了拔尖班学员的危机意识,保留了普通班学员进入拔尖班的机会,有利于拔尖班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档案袋评价办法[9]。运用学员自评、学员互评、教员、导师和队干部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采用加减分方式,从课程成绩、学习状况、阅读量、小论文、科研活动、竞赛成绩等多方面,对学员的学习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取得的成绩等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多要素记录。每个学期末进行汇总和交流,充分展示了学员的学业状况。

拔尖班自创立以来,取得了诸多成绩。评教评学数据显示,拔尖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任务完成率、综合素质排名都在同届学员中名列前茅。他们都在二年级通过CET6,课程考核成绩均分比普通班高出10分以上,共获得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7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3项;参加物理CUPT竞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物理实验大赛获国家三等奖2项;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有一名学员进入全国二十强,多名学员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中担任大会主席,获一等奖11项;近10人次出访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军事院校,占出访学员总数的60%;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有50%的学员在管理岗位上担任过职务,40%的学员获得过荣誉。该项教学成果获2018年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在课程设置上确保学员数理学习不断线,要适当增加课时,提高学习标准;要更加突出军校特色,增加军事应用和高精尖信息技术知识;要更加突出对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增加实践内容和实践平台。

二是培养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进一步优化双导师制,细化导师职责,加强学员全期培养、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等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完善动态进出制度,在进出标准、调整时间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要完善档案袋评价机制,注重发挥效用。

三是对外学术交流平台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拔尖班学员参加校外学术活动比较少。下一步,要积极搭建与地方高校的联合培养平台,允许拔尖学员选修地方高校的课程或参加学术活动,与地方高校优秀学生同台竞技、取长补短。要适当增加拔尖学员出国访学的机会。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培养模式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