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下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探析

2021-03-31朱丽花

大学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书院制协同育人导师

朱丽花

[关键词]书院制;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书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唐初,盛于宋代,瓦解于清朝。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也是书院制历史文化中的耀眼之星,它们德才兼备的完人教育理念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管理模式都给了当代人才培养很大的启发。目前,复旦大学、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了书院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书院制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一、现代书院制的概况

(一)回归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讲话中提到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提到要在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在古代书院制的教育理念中,“治学”“为人”“有德”“有才”至关重要,每个读书人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现代书院的初衷是培养有德有才的当代大学生,其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回归建设温暖力量的育人团队

古代书院,在后人印象中不仅是林壑幽深,溪流潺潺的偏僻而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是“亦师亦友”“自由思辨”的学术氛围,学生为老师和学长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所折服,并以他们为榜样而不断虚心求学。一个老师、三五个学生盘膝而坐,围成一圈,问道解惑,这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有着形式与本质的相似。现代书院制中,导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扮演着灵魂角色,是与学生对话的引导者。现代书院制的成立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首先,所有辅导员进入学生社区第一时间为学生排忧解难;其次,导师的加入增强了书院育人团队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最终辅导员与导师形成合力,为书院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回归建立责任担当的管理模式

现代书院制是对传统学院制的改革,以学生社区为平台开展工作,学生除了专业课外的学习、生活、教育都在书院进行。现代书院不需要只会学习的书呆子,需要的是有热度、有爱好、有情怀的当代青年。书院制的成立,实现了全员育人的模式,学院与书院协同育人、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体现了制度设计中的责任担任;古代书院不仅对学生授业解惑,而且让学生参与书院管理,从而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现代书院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第二课程,从学生会的治理、学生活动的组织、书院活动的设计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发挥学生书院主人公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导师制的概况

(一)导师的由来与分类

早在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导范围不仅包括学业,还包括思想与生活。中国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如早期浙江大学实行过导师制,但最后没有推广。我国主要在研究生中实行导师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论文指导等;少量的高校实行“本导制”,班导师与辅导员一起开展学生工作。近年来,部分高校开始探索书院制,在实行书院制的高校一般都配套實施导师制。其中,常任导师一般是由辅导员担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本科生导师一般是专业教师,负责书院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学习支持。一般导师分为通识导师、学业导师、社团导师和校友导师,有些高校还有班导师、创业导师、就业导师、兼职导师等。

(二)导师的工作内容与选聘

导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传授专业知识、开展学业规划、专业发展、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等。在新生入校后,专业导师从人才培养方案、校友导师从行业背景对新生进行前期的学业规划;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学业导师开展学业支持、学科竞赛指导,社团导师进行学生社团活动指导;针对大四的学生,学业导师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创业导师和校友导师进行创业和就业指导等。通识导师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贯穿大学四年的通识教育。导师的选聘,要求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尚高、业务素质精湛,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够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三)导师的管理与考核

对于导师的管理与考核,每个学校的实施方案各不相同。一般导师的管理与考核由学院负责,具体包括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导师的选聘,导师工作过程的具体指导、管理、考核等。有些高校由学生工作处牵头,主要参考学院意见和征求书院意见后做好导师制工作评估、经验总结与评优工作等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年级辅导员、导师之间的工作协调和开展有关工作研讨、交流活动等。对于考核优秀的导师,在晋升职务或评职称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对不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导师资格,并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有些高校根据情况同时减少或取消导师的工作津贴。

三、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以学生社区为平台开展全员位育人

现代书院制不是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制的直接产物,是借鉴前者的经验与方法,在结合我国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和弥补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的短板的实际中产生的。现代书院制对宿舍区进行了硬件环境的打造,有独立的阅览室、健身房、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心理中心等;同时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除了长期入驻学生社区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的辅导员队伍外,还有学术功底扎实和热爱学生工作的定期进入学生社区的导师。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由于导师一般是由任课教师担任,辅导员与导师的联系度得以升级,对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缺课、挂科等问题能一起商讨对策,能和在学习、生活、行为、心理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一起交流探索,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二)以学习支持为重点开展全方位育人

每一位大学生都期盼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日后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大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学好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在书院制中导师以讲座和沙龙的形式开展“点与面”的学习指导,“面”上主要是通识讲座教育,“点”上主要以各类项目为载体,如专业协会等进行学习指导。通识讲座中经常邀请一些大咖,加强学生的人文地理、历史、哲学知识方面的学习。对于专业学习较好的学生,通过专业协会、挑战杯、科目竞赛、大创项目等进行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一对一”的专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导师进行学习支持的过程中也贯穿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辅导员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厚植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等,有针对性地做好学困支持、心理疏导等工作。

(三)以“书院班级”为载体开展全过程育人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中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书院中,每个年级每个专业按书院班划分,辅导员以书院班级为载体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资助和心理等日常班组工作。如南京审计大学在书院班级中成立“五人小组”工作团队,包含了班导师、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和助理辅导员,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探讨书院班级建设,涉及专业学习、社团活动、大创项目、社会实践实习、党团建设等全过程,全力促进书院班级班风、学风的良好发展。

四、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缺乏

不管是辅导员还是导师都存在师资缺口的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但是,各高校都存在辅导员缺编的情况,一个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往往超过200人。辅导员疲于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在书院对学生的“全人”教育上就大打折扣。导师一般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若按照“一对一”的指导往往是不够的,有些学院因为师资缺乏只能安排班导师。专业教师的科研压力较大,课余时间紧张,加之导师工作津贴较少或者没有津贴,导师工作积极性消减。

(二)对书院制不理解

书院制是对传统学院人才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学生社区为平台,打散专业,促进学生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力争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首先,学工一线的辅导员全部入驻学生社区,虽然物理空间上离学生更近了,但心理距离却远了。因为学生专业不同、课程不同、课余时间也不同,辅导员召开集体班会存在很大困难,只有以宿舍单位开展工作,工作上存在的新困难让部分辅导员对书院制不理解。书院制的探索需要配备导师制,导师制是书院的主体之一,也是书院制顺利运行的力量来源。部分导师开始还是热情满满,早早在书院或者宿舍等待学生,但有时基于各种原因会等不来学生,这样导师的信心当然会受到打击。加之有些导师一开始就不理解书院制,有些学生也不适应书院制,使得相关工作更难以进行。

(三)职责分工不明确

从角色定位来看,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党团建设、资助和心理辅导等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而导师一般是由专业教师担任,教师的本职工作是课堂专业知识教学及学科研究,他们认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级学风建设是辅导员的工作,他们忽视了教师是可以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学生教育的。从管理部门来看,导师属于学院管理,各部门对导师的工作分工要求不一致,导师按照学院的要求完成工作,会定期到书院参加学生活动,书院导师办将学生提前安排好,讲座结束后导师便匆匆离开。对于辅导员,除了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外,按照书院导师办要求还要做好导师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辅导员与导师各自为战,缺乏交流与沟通,有时学生出现的问题会被推来推去,最后问题得不到解决。

五、导师与辅导员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选聘,确保师资充足

书院制的成功离不开导师的加盟,优秀的导师能让学生受益终身。不论是辅导员选聘还是导师遴选,首先都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要热爱学生工作,爱护和关心学生,不应以金钱回报来衡量付出。再次,导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带领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未来。辅导员除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外,还应对管理学、心理学、法律等知识有一定的熟悉。青年學生是国家的未来,青春富有梦想,在奋斗中实现梦想时也需要长者的引导。书院在加强通识教育中,应邀请一些学富五车的大咖和行业经历丰富的校友为学生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同时,书院教育要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还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导师队伍、更多的辅导员愿意走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道路,这样才能确保本科生导师师资充足。

(二)加强宣传,确保齐心协力

近年来,更多的高校在进行书院制教育的积极探索,它通过本科生导师制、通识教育等,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而培养综合素养高和未来竞争力强的人才。在书院制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认识到学习学分绩点高不是唯一,综合能力强才是未来;学生开始有主人公精神,自觉参加书院活动,自我设计、人人参与的学生活动更加丰富精彩;朋辈之间的榜样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对书院工作动态的宣传,展现书院探索的成果,提高大家对书院制、导师制的认识,齐心协力,共推现代书院制的发展。

(三)加强管理考核,确保分工明确

由于导师和辅导员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存在差别,部分高校对导师工作职责范围的确定模棱两可,有时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导师工作需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指导下,有专门的部门统筹,学院、书院、教务等教辅部门全力协助,制订出辅导员、导师的工作职责、权利与义务、管理和激励制度等。同时,书院成立导师办;学院也应有相应的导师工作组等,做好辅导员、导师工作的日常管理与考核。书院制为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搭建了平台,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更密切,要利用好这一优势,需要科学明确的分工、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导师、辅导员应给给予表彰和激励,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书院制的建设中,导师的力量不可或缺,导师的加入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学习支持,增强了学生一线工作队伍的力量。面对探索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让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更加顺利,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书院制协同育人导师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