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塑造必须坚守“六心”

2021-03-31周双娥

大学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角色塑造坚守

周双娥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塑造;坚守;“六心”

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高效,拥有师德、师品俱高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是关键。在一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1]。而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据此,我们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六心”,即初心、信心、真心、匠心、爱心、修心。因为它们集中体现了思政课教师角色塑造在理想信念、政治觉悟、理论修养、专业操守、职业道德、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就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必备条件,缺失其中任何一“心”,都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一、立德树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一)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中宣部、教育部在2015年发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3]思政课教师是这个“重要阵地”的指战员、“主干渠道”的执行者、“核心课程”的承担者。“重要阵地”能否坚守、“主干渠道”是否畅通、“核心课程”有无实效,时刻考验着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他们既需要在理论教学中让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意识渗入学生头脑,又要在实践中让它们体现为学生自觉行为选择。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个别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率性传播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甚至露骨地表现出对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共产党的蔑视,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影响极坏。

针对教师问题,习近平多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必因飞速发展面临西方国家的阻碍,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更加严峻,不同思想文化、社会思潮的交流与碰撞更加剧烈。在这样的复杂条件下,能否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我国是否能稳定意识形态工作大局,关系到是否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接班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否能实现。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地位十分重要。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坚守“六心”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成为重中之重。

(二)党和政府出台多种文件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进行指导和引领。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着重强调其思想政治专业等方面的素质,并逐步具体和细化。

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系统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若干核心问题,特别强调:“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5]这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及能力提出了要求。

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联合出台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件中强调要“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6],进一步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及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在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设定了5个二级指标,包括政治方向、师德师风、教师选配、培养培训、职务评聘等。其中“政治要求”下设的三级指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7]。“师德师风”下设的三级指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无学术不端、教学违纪现象”[8]。指标从思政课程建设的角度将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和标准细化。

2019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关于“师资配备”的二级指标有四项具体要求,第一条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9]。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目标看,教育部设定了更具体完善的思政课教师必备标准。

(三)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围绕“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阐述了四个观点,即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10]。虽然这是对全体人民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但这些对我们今天思考新时代如何塑造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11]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在高校大學生群体中倡导先进思想、引领社会风尚、宣传党的政策的重要职责。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方面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2]这是专题性的报告,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具体、更全面的任务与要求,成为塑造优秀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政治、思想道德、学术、为人的标准和行动指南。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专门针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座谈会上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3],这不仅仅是一个座谈讲话,更寄托了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殷切希望。

(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任重道远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領导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4]。这是我们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完成的工作,同时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习近平还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5]“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16]习近平还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培植。“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7]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对象就是成千上万成长中的青年大学生,青年对社会的使命意味着教师对青年的责任,而教师对青年的责任更意味着教师对自身的完善。

为此,习近平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18]“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9]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任重道远,重视其角色塑造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二、坚守“六心”,塑造优秀高校思政课教师

(一)初心:是塑造有责任教师的前提

初心,就是做某件事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也是做事的情怀。习近平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21]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体思政治课教师的要求。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永保初心、不忘初心,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履行职责、承担责任的职业前提。

《华严经》中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明初心重要,不忘初心,坚持初心亦重要。思政课教师的初心是什么?就是从事思政课教学事业的理想信念,就是“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22]。初心的确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并有客观现实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23]

这明确了教师的责任,也明确了教师的初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着重指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4]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应怎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初心要正。思政课教师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就是我们的社会理想,就是我国社会的追求和目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理想应当和社会理想一致,不能只局限于个体的生活理想。只有这样,才会目光远大,才会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才会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才会在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才会自觉严肃认真地看待自己的职责,才会积极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才会真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全面认同,才会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才会有信心与勇气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才会用好课堂论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引领学生成为健康的人。

初心贵守。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个体人生运行中人的理想信念时常会受到来自个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包括个体的认识水平、个体的坚持程度、外界物质利益的诱惑等,所以,对广大思政课教师而言,不仅初心要正,而且初心贵守。思政教师要耐得住工作的普通与平凡,耐得住外界的诱惑与喧嚣,耐得住教学的枯燥与琐屑,耐得住生活的单一与清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信心:就是把四个自信融入教师成长中

信心,就是指对行为成功及其相应事物的发展演化达到预盼的信任程度。对国家社会发展和前途命运有坚定的信心,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履行职责、承担责任的政治态度。对国家社会的这种自信,有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5]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这种对国家社会的信心的确立尤为重要,因为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有别于高校其他教师的专业课教学。思政课教学要达到转变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法律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目标,就要更直接、近距离地去教育引导影响学生。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6]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有坚定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会信心百倍、理直气壮地站稳讲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转变学生。

(三)真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传、真用

真心,就是纯洁善良的心,就是诚心实意,就是真实无妄之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有真心,这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履行职责、承担责任的认识前提。

习近平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着重强调:“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27]这说的就是真懂、真信问题。习近平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28],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传、真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校思政课体系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自身首先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对马克思主义要有真心实意,并要把真学、真懂、真信、真传、真用贯穿在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真学是基础,真懂是必然,真信是前提,真传是关键,真用是核心。只有真学,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原理、著作、文章进行深入学习、反复研读、认真思考,才能了解其理论体系,把握其要义,了解其宗旨。只有真懂,才会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才会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心认同。只有真信,才会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信仰、信任、信赖,才会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懈追寻、思考和学习。只有真传,才会激发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才会深刻感染和影响受教育者,才会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智慧之光深入人心。只有真用,才会学用结合,才会知行合一,才会达到思政课的终极教学目的,才会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和价值目标。

(四)匠心:就是要有大国工匠精神

匠心,就是能工巧匠的心思。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29]这种工匠之心,也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履行职责、承担责任的职业要求。

为什么要有匠心?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一门艺术,思政课教师要成为专家和艺术家。只有匠心,才会成就精品,才会达到教育目的,才会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才会真正在讲授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使学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入行,让学生真心喜欢思政课并终身受益,才会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八个坚持”[30]。

如何做到有匠心?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学识渊博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胜任教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有宽广的胸怀视野,以及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其次,必须具有专注、勤勉的教学态度。思政课教师必须专注于课程的研究,专注于对教学的充分准备,专注于对理论前沿的思考,专注于对社会现实的研判,专注于对学生的认真了解,专注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与纠偏。当下,个别教师不认真研究教学,把时间精力投注到生意、交友和牌技上,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有违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树立。再次,要有科学的探究精神。人云亦云绝对不能成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迷信别人更不能成为好的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必须有科学精神,不迷信他人,多学习、多调查、多思考。此外,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大胆革新,打破常规,不落他人窠臼,如此塑造的思政课教师才有自己的特点和光辉。最后,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需要培育,不是先天生成的,需要用心追求和耐心积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精湛的传播知识的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五)爱心:就是在奉献中体现仁爱

爱心,就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它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是一种关怀、爱护人的思想感情。教育就是一种传播爱的事业,爱心是教育的支柱,没有爱的教育只能是空谈。它体现为教育者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要有仁爱之心,这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履行职责、承担责任的核心要义。

对学生的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上。关心教育对象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关心学生是思政课的内在人文目标。关心,就是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交往、成长需求,关注他们的变化。关心学生首先要接触观察了解学生,他们的所思所求,他们的所喜所恶,他们的所做所为等,关心学生更要在教学和日常交往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思政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真正解决学生思想实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对学生的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尊重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尊重学生越来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就谈不上教育。因为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青年大学生更是如此。从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看,在校大学生群体处于心理趋向成熟、人格趋向稳定的重要时期,渴望得到认可、尊重,渴望成熟、成功,但心理发展还不健全,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和学生交朋友中做到关照学生的心理行为、性格、思想爱好、兴趣变化,在包容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行为和思想选择特点。

对学生的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平等。首先是平等对待学生。世界上没有绝对相似的事物。思政课教师教授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个性心理、爱好志趣、家庭境况、生活阅历、学习状况均不可能相同,因此,必须加以精心引导和培育,因材施教,应承认差异,接受不同,平等对待。其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人格的平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定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人格上,教師和学生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准确定位师生关系,无论是在日常交往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平等交往,谦虚做人,尊重学生个性人格,主动听取学生诉求,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发挥,理解包容学生的差异等。

(六)修心:把自己的思想打造成灵魂的净器

修心,就是修养心性,净化心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律己严格,人格完整。思政课教师就是修心师。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这就意味着修身养性、完善自我是其职业生涯的必修内功。

思政课教师既要加强自我修养,传递人格魅力,履行职责,承担责任;也要帮助学生修明心理,规范行为。因为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在成长中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承担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这个群体既有青春的活力又有成长的困惑,既有对未来的希望又有对现实的迷茫,既有成长中的自信又有成熟中的自卑,既有独立的思考又有选择中的彷徨。思政课教师传递的内容不同于单纯的专业知识,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面对面你讲我听的传声筒过程,而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各种综合因素动态发生反应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影响灵魂、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除了教师传授的知识点会影响学生,教师的性格、德识、人品、爱好、品味也会深深影响学生,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魅力。

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守“六心”,这样才能成功塑造自身形象,才能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才能真正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角色塑造坚守
用真实外化于形 用真情内化于心
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元素探讨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浅谈戏曲演员的角色塑造
远去的背影
戏剧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的共生关系解读
论表演创作中舞蹈肢语的重要性
新媒体冲击下日本新闻传播教育的坚守与变革
浅析美国经典动画片角色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