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

2021-03-18刘敏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9期
关键词: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摘 要]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度契合课程目标,是实现课程主导性和主体性辩证统一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得以落实的关键。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教师主导性“错位”或缺失限制了学生主体性发挥;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方面功能弱化;学生学习体验不足。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优化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贵州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索与实践——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201993);2019年度贵州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索与实践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GZD201905);2021年度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XJSZ2021)

[作者简介] 刘敏芳(1976—),女(瑶族),广西桂林人,教育心理学硕士,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9-0143-04      [收稿日期] 2021-09-15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其中专门论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这些重要论断是我们在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而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渠道、关键性作用亟待解決的核心问题。正如当代教育领域著名学者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所说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应该是学习的中心[2]。

一、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以学生为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永恒主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众多的00后大学生在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现实需求方面较之以往年代大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以“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永恒教学课题也被赋予了更新更丰富的价值意蕴。

(一)以学生为主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高度契合

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规定,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方案》强调,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这一目标的提出与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度契合。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实现课程主导性和主体性辩证统一的重要抓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和主体性这一辩证统一关系中,主导性主要侧重于教师作用层面,主体性主要侧重于学生作业层面,两者关系可以解释为:一是教师主导全程都是为实现学生主体性作业服务的,主导不是以教师个人意志为中心的控制,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特点,从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并随着教学情境变化而即时应变调整,是一个自然的、水到渠成的过程。二是学生主体性是彰显教师主导性的核心体现。主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根本,体现为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课堂上眼里有学生,站在学生立场构建课堂话语,深入学生,达到与学生“同台对唱”的共鸣成效。让思想、理论、价值、立场、方法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这才是体现教师主导性价值的实质,否则教师主导性只能是形式上的空谈。

(三)以学生为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得以落实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而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达到了课程对应的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后,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大学生客观实际和思想特点,回应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切,充分利用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大学生更青睐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构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话语,循循善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学生置身于富含思想政治高度、知识交流热度、人文关怀温度的课堂氛围之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以至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主导性“错位”或缺失限制了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教师与学生形成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中,作为教育者一方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然而,从教学实际现状看,由于教师对主导性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方面,导致教师主导性发挥过度,即在教学中,受到“以师为尊”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分强调自身作用,其主导性作用被过度表达,课堂中常常呈现“单向灌输模式”,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等内容的关切变成了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的说教,压制了学生主体性发挥,难以实现师生共鸣,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教师主导性作用缺失。由于教师在观念上片面地、孤立地对待“学生主体性作用”概念,一味迎合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学生主体性效果的最终实现,关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倘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深研教学主导设计和组织实施这个基本前提,在课堂中即使能让学生“登场发挥”,这样的主体性发挥常常会偏离课程主题,因此,难以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此外,由于教师个人自身理论水平不够及教学能力不足,无法将具有显著政治性、理论性特征教材体系、话语表达转化为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教学体系和话语表达,只能照本宣科,成为中央文件、重要讲话的“二传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匡正观念,调整角色定位,保证自身在教学中的自主性、自信度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方面功能弱化

运用高效、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检验出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否科学、合理、恰当,也能检验出学生在课堂中的认知程度、情感状态、行为表现等学习效果指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规范教学过程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监管作用,然而在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影响或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体现不足,如从评价标准来源看,一是多数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即以管理层为出发点形成具体评价指标,对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纳不够;二是评价标准的内容主要关注教师层面,对学生的评价关注仅停留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而对其认知、态度、情感、价值、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关注较少,令教师难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取真正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有效信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教师教得怎样”,而且更要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后者是前者的主要评价指标。

(三)学生学习体验不足或不到位,成为困扰“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难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要新,要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性,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心理状态及其变化过程这一变量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学习体验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互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内生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治等知识的获取和接受过程,更是一个将这一知识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认同和行为塑造的过程,而这样具有鲜明政治性、价值性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在认知、态度、情感、理念、行为等多方面心理要素的自我驱动,需要全面调动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出勤率、抬头率、点头率不高,上课玩手机,学习动机不强,被动学习,低阶学习等,这些现象的背后实质根本在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正向学习体验不足,难以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有效连接和有机融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使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充分凸显其主体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化路径

新时代的大学生主要由95后和00后构成,具有“六强六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学习意识强,责任意识弱;自我观念强,集体观念弱;参与意识强,辨识能力弱;竞争意识强,协作能力弱;成功意愿强,信念意识弱;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弱。针对当代大学生这些鲜明特点,进一步优化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从教师、学生及课堂评价机制方面着手下功夫。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一门课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彻其中的灵魂主线,肩负主导性角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需要将课程相关的实效理念赋能融入教学中,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中提出的“人民至上”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新发展理念,同样需要贯彻运用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中以学生发展至上,从学生需求侧出发进行有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供给,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做到自身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到教师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其次,以“四有”好老师为职业标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政治素养、人格素养和专业素养。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真正讲通、讲懂、讲透,真正实现信仰的传播和传承。二是人格要正,即要用人格魅力和道德素质感染学生,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三是要不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养成深厚的知识素养和专业功底,把学习、工作和研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良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成为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活教材。

(二)激发强化大學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自我觉知和自觉行动的能力不断提升,这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和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先天性准备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主体性的关键是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及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外显为学生的课堂言行与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关注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强化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以我为主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范式改革,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式地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探究分析、勇于创造和大胆实践的综合能力,充分认清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增强课堂中学习者角色的使命担当。例如,可以采用对分课堂设计,将课堂教学建构为精讲、独学、讨论与答疑、总结四个环节,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进行精讲和总结,独学由学生个人独立进行,讨论与答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用对分课堂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计,大大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内化吸收,并与同伴讨论,学生有备而来,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发表深刻的观点。学生展示出来的活力和上进心让人惊喜和震撼。

在当前“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要求背景下,可以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土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有机深度融合,形成“专业课程思政”理念与策略,从而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结合各理工科专业特点,在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以“我心目中的工匠英雄”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增强大学生对蕴含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地巩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三)優化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即由上级管理部门或专家进行制定,没有充分纳入作为重要参与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与想法。要完善评价标准应该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能体现管理者的要求,又能兼顾被考核评价者的意见和想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构建和评价亦应如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考核指标内容力求科学合理,要坚持可测性、完备性、互斥性、简明性等原则。

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际,不断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一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二是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一方面,不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多数教学评价都是采用单方面的他人评价。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然而学生对于自身的观察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学生对自身的观察评价,还可以采用小组评分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主体就包括学生、同行教师及教学督导,虽然并不是单一的评价主体,但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评价使用较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是拥有较高考核评价能力和素质的,其对自身教学的反思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重塑教育生态,展望面向未来的学习[EB/OL].(2021-08-31)[2021-09-12].https://www.sohu.com/a/486742459_155881.

[3]耿品.深入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程目标[N].中国教育报,2021-03-15(6).

Exploration of Student-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LIU Min-fang

(College of Marxism,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yang, Guizhou 5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student-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curriculum dominance and subjectivity, and is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rtinence and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in practical teaching: the “misplacement” or lack of teacher’s dominance limits students’ subjectivity; the funct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weak in fulfilling the student-oriented concept; and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s inadequate.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udent-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and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give full play to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ity, optimize and perfe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nnovate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constantly.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3972501908273

猜你喜欢

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