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2016-11-07黄莺计毅波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

黄莺+计毅波

摘    要: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中,传统闭卷考试因重知识轻能力而备受诟病。开卷考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基本方向,若处理不当,则会滋生新的问题。为实现开卷考试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测评要求,试题设计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 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    开卷考试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要求:“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然而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研究中,相比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考试改革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闭卷考试的弊端

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标准化的闭卷考试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闭卷考试内容一般直接来源于教材,很多时候就是教师考前给学生划定“复习重点”,知识性记忆内容占较大比例,考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如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特点是以课程知识要点为本,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或明确的几条要点,方便教师进行批改,而对概念内涵的正确理解、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分析方法的熟练掌握等似乎并不注重[1]。过多地关于理论、观点的识记,突出对学生死记硬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程度,存在严重的考‘智不考‘德的弊端。导致学生对知识不求甚解,考前突击应付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没有显著效果。有些学校考试内容多年不变,既体现不出社会需求,又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2]。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开卷考试是闭卷考试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难以为继的一种变通方式,虽有助于消除闭卷考核方法带来的种种弊端,若执行不当,又会滋生出新的问题。比如,只是把考试形式由闭卷变成开卷,而试卷内容、题型、分值等跟传统闭卷别无二致,试问这样的转变除了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减少学生作弊处分和不及格率外,还有何意义和长处可言?直接导致很多高校所谓的“开卷改革”直接沦为学生的抄书活动。这种情况更助长学生对平时教学和期末考试的不重视,如一些学生平时不怎么学习听讲,临时抱佛脚却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与平时认真学习听讲的同学相同甚至更好的成绩,不仅带来某种意义上的不公平,更助长不好的学风[3]。因此,开卷考试虽势在必行,但为使其达到预定的效果而不流于形式,考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即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有难度、有压力,而难度和压力主要体现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观察、勤思考,关注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注重所学内容与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的联系,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改革期望实现的以考促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考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测评要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组在2015年秋季学期实施的开卷考试改革中,在试题设计中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减少纯粹知识性内容。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等纯知识性试题分值不宜过高、考察知识点要分散,而且要多考细节。在此轮《基础》课考试改革中,我们在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分配上采取四六开的原则,即客观题40分、主观题60分。其中客观题包含填空题10道(20分)、简答题2道(20分),虽然题目不多,但内容却分散到各个章节的细处。这样,即便是开卷,学生如果不熟悉教材,很难取得高分。目的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的掌握,强化学生对基本内容的记忆,更是为了督促学生将理论学习落实到细节,形成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

(二)注重内容与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生活的对接。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都可以被提炼为《基础》课考试的优秀素材。通过吸收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发展中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可以把学生思考视角从课本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帮助学生广泛关注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主动思索发生在身边、社会、国内乃至国际的热点问题[4]。如此次《基础》课材料分析题我们既选取“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十年”这样的社会热点事件,又选取“十堰市‘五城联创面临的困境”这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件,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做到考中有学。

(三)突出思想政治学科思想教育内容。《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使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5]。考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形式,试题必须展示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获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升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升华[6]。因此,此次《基础》课考试中,我们专门设置了思想认识题,如A卷第五题(20分)中要求学生:“认真回顾一下,本课程任课老师曾讲的哪些具体观点或老师的哪些行为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你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修养水平有了提高?和上大学之前相比,你在思想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适应性修养等方面各有怎样的提高?目前在修养方面,你还存在哪些不足?在今后修养方面,你有什么样的具体打算?”

(四)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的不仅是测试学生的成绩,更是检验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理性思维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此次三本《基础》课A卷考试中,我们设置了一道思考题(20分)“焦裕禄、方志敏及某些见义勇为者这些人对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自己的生命却没能保住或者说自己的一些利益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何谈人生的自我价值实现呢?因此,他们据此认为,‘人生的社会价值并不是与人生的自我价值统一的,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对此观点,请你作出辨析”。这道题目的设计是层层深入的,首先需要学生表达对以上现象的看法,然后依据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人生个人价值与人生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对试题观点进行辩证并提供充分理由。此类题型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讨论环节中都训练过,具备在短时间内列出分析提纲、提供论证理由的能力,而涉及的核心理论在教材中都有依据,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看学生是否真学、是否真懂及是否会用,这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有效考查。

(五)体现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这种考试在问题设计上要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留给学生知识与思维拓展空间。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大限度地挖掘知识潜力。如《基础》课A卷中,我们设计了一道观后感的题目:“选择你曾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观看的一部视频,结合视频资料中的一些具体情节(至少列出3个以上情节),联系自身思想实际,自拟题目,写作一篇观后感。要求:条理清楚,分析到位,具有真情实感,字数500字以上。”这类题目只设评分标准,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见解独到,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给予肯定性评价。

(六)侧重对学生学科内容知识的综合考查。社会问题是纷繁复杂的,涉及的道德、法律、人生知识较多、较分散,很难从单一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需要学生答题时既能对教材各部分知识点理解到位,又融会贯通,有整体思维。在《基础》考试A卷中,我们引用2015年底火爆一时的“某著名大学导师发文与其硕士研究生公开断绝关系”事件,要求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并说明:“此硕士研究生在网上说“X教授是‘垃圾、‘庸才,其作品是‘小儿科的行为,在法律上属于侵犯公民什么权利的行为?网络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道德要求?公民言论自由有哪些限制?看了这则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对于这道题目,学生如果对涉及的知识点不熟悉,不能综合从多个视角分析材料,或不能很好地联系个人实际,都将影响其卷面成绩。

对学生而言,这种考试不是通过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而必须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虽然与简单的机械性记忆相比,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开卷考试在试题难度上会有所增加,但同时能有效增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如果不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和学习,没有日常理论积累和能力训练,就无法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有效运用[7]。因此,这种考试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和优良学风养成,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对教师而言,“开卷考试”的出题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否则“开卷”就易流于形式而无实效性可言。需要任课教师命题前进行共同探讨研究,对试题的材料、命题的难度和出题的范围进行反复商酌,力求使题目更加科学、规范,能够真正区分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8]。同时,实施开卷考试,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清基本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不能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讲解,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关心时事,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付耀霞.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4,(11):176-177.

[2]徐冰.“三结合”考试模式初探——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15,(17):84-85.

[3]吴家虎.高校思政课期末成绩考评方式效度比较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4):87-91.

[4]张艳慧,张济林.改革考试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5):23-25.

[5]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

[6]魏春艳.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22-123.

[7]张济琳,夏继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85-87.

[8]吴锦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26-29.

基金项目:2015年度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方法择优推广项目“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标号:15JT020);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项目编号:JX20162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