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浅谈

2021-03-16赵小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活性体验创新意识

赵小遐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非常突出的课程。只有结合生活开展教学,突出道德与法治生活性的特点,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受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热爱班级、生活;在服务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学会探究;在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生活性;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71-0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扣住生活这个源泉,体现课程的生活性特点。

一、 在体验生活中,热爱班级、生活

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活动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活动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如利用学校建队日,让学生了解红领巾的来历,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利用学校运动会,让学生感受奋勇拼搏的精神、团队的力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班级的凝聚力;利用故事会的形式,通过温暖感人的故事丰富学生的内心,培养他们细腻的感情。教师要时刻怀着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时刻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生活的乐趣。

二、在服务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他人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在享受父母关爱的时候,也要为家庭做一点贡献,尽一些責任。在教学之前,教师可联系学生家庭,设计关心长辈、承担家务、照顾家中动物等活动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让学生做好记录,让家长签署教育意见;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活动总结,就服务自我、关心他人等方面,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启发,让关心、尊重等品质通过外在行为内化于心。

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在集体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同时要关心班级荣誉,分担班级事务,与班级同成长共命运。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分配一些事务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

三、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学会探究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自主探究是这种学习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自主探究,从“自主”这个角度出发,探究的是整个学习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主呢?要让学生主动地从看、说、画、想四个方面入手,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我的家在这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家乡的建筑,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还有哪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动人故事;让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建筑物和人物;让学生想办发解决小区垃圾没人管、水渠遭到破坏、生活区道路拥堵、小区绿地被占用的问题。

课堂中,学生通过看获得了视觉信息,学习兴趣被激发;通过说,记忆中美的事物和人物被激活,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通过画,兴趣进一步得到培养;通过想,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得到发展。这是“填鸭式”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在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道德与法治课要因材施教,把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过程之中。

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社会中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许多人熟视无睹,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更不善于发现新的变化,启发新的创造,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如教学《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时,教师不能够仅仅为每天触目惊心的浪费深深叹息,也不能够仅仅满足于书本上介绍的避免浪费的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这个角度节约粮食。如日本道路上安装了红绿灯转换设施,行人可以通过按钮自行转换红绿灯来确保过马路的安全。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事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厉行节约方面受到启发。学生认为在打饭菜的时候,可以发明一种自主选择的装置,打多少吃多少,爱吃什么就打什么,避免浪费。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生活性体验创新意识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