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主体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2021-03-12华蕊袁庆丹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论力学对分课堂学生主体

华蕊 袁庆丹

摘 要 传统“教”与“学”失衡的授课方式,无法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育人理念,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理论力学》课程为例,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型,包括课上接受学习、课下知识内化学习、线上线下讨论学习三部分,同时设计了注重平时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在两届4个班级的教学中进行改革试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学生主体;教学改革;理论力学;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2-0029-04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对本科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质量的高低,不应该只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应该包括是否具有独立、持续的学习能力,是否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等。这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与是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有很大关系。“学生主体型”教学,不是简单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标。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目前多数课程的教学采用PPT课件、动画、雨课堂等多媒体,但课堂教学还是教师主导的讲授式,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课堂参与度不够,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习积极性,也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1]。有研究者对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94.33%的教师应用讲授法,比例最高,同时也有73.13%的教师认为,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是教学方法[2]。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下学生学习应付,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有资料显示,55.41% 的被调查大学生作业有过抄袭行为[3],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低,只是理解或记住老师要求的内容,只求通过考试,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无从谈起。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这个目标是通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达成的。“对分课堂”是上海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中国原创的教学模式,它结合了传统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优点,创建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完成知识的内化学习[4]。对分课堂是将教学时间一分为二,1/2时间是接受学习,1/2时间是讨论学习,但要把两个时间错开,即这次课的讲授内容是下次课讨论环节的内容,也称作“隔堂讨论”,这样,两次课之间的时间段就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录问题,然后在课堂讨论环节上充分、高效地进行讨论,同时课堂教学还增加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活跃度。无论是课上的接受学习、讨论学习,还是课下的内化学习,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型”的学习地位。

《理论力学》是多数工科专业开设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以伽利略和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这些内容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学过,但将这些定律应用于工程实际并不容易,所以《理论力学》课程具有“理论易懂,解决问题难”的特点。另外,该课程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学好该门课程,学生除了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有较好的数理基础,而地方院校的学生数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困难较大。因此,基于学生特点、课程特点以及课程的重要性,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中[5]。

二、教学改革的设计

通过对学情分析和课程内容的分析,设计了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成绩评价体系,并在2016届机械1班、2班(共95人),2017届机械1班、2班(共94人)4个班进行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它是按照时间的先后从左向右进行的,由课上接受学习、课下知识内化学习和课上讨论学习三部分组成。

1.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教师讲解知识的内容梗概、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典型例题,它是原来讲授学时的一半,因此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有较多疑问,让他们记录下来,课下继续内化学习。例如,讲“物体的受力分析”这节课时,先将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介绍清楚,然后讲典型约束的分析,但要把物理中学过的“柔性体的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一带而过,重点讲与工程实际相关的光滑铰链、球铰链、轴承等内容,最后只讲1个典型例题即可。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重点,因此要给学生留较多的练习和作业,促使他们课下认真学习。

2.课后学习

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环节是知识内化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按照教师在課堂上讲解的知识脉络、重点难点等进行细化学习,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料,也可利用微课、动画、视频、在线课程等资源。例如,“点的合成运动分析”这个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课上讲解时间少,大部分学生都很难掌握,如动点和动系的选取,牵连点的概念,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的分析等内容。教师推荐学生课下看动画、看视频,慢慢体会并掌握其中的概念,为后续学习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小组成员面对面讨论,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对分易平台的讨论区等进行讨论,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对有效提出问题和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予以计分,算进平时成绩中,这也体现了注重过程学习,而不是期末一考定终身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原则上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但教师要记录他们的共性问题,留在课堂上集中讨论,效果更佳。完成了知识的细化学习后,学生要独立完成网上测试和作业。教师根据测试的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记录,为课堂讨论作准备。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是学习课程的关键时间段,也是多方面能力得以培养的时间段,更是体现“学生主体型”的重要时间段。

3.讨论学习

课堂学习讨论的内容是上一次课学习的内容,即每次课都是先讨论学习,再接受学习新知识。只是第一次课没有讨论环节,之后的每次课都是“讨论+讲授”,循环往复。讨论学习首先要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总结上次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提出疑问进行讨论,可选择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等多种形式,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成绩评价

科学、客观的成绩评价体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科学地设计成绩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理论力学》是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占比过低,我们设计了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的成绩评价体系,如公式(1)所示。

总评成绩=期末考試50%+测试20%+作业15%+讨论10%+考勤5% (1)

公式(1)中的测试成绩,包括网上测试成绩和阶段考试成绩,图2是学生在“对分易教学平台”上的测试情况截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按时完成测试,教师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在课堂上重点讨论出错多的题目,提升学习效果。

公式(1)中的讨论成绩,包括线上和线下的讨论,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把有效提问计1分,回答问题计1分,正确回答问题计2分。

公式(1)中的作业成绩,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成绩,为了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如果抄袭作业,要倒扣分。

这样的成绩评价体系,体现了注重平时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三、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所突显

讲授式课堂,教师只要课前认真准备,就能较好地完成“演员”工作,学生多数时间是“观众”。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需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成为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演员”,角色的转变,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要非常熟悉课程内容,还要具备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包括掌控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掌控好讨论环节、掌控好点评环节等。对于学生来说,即无论是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新的教学模式确有成效

表1是“对分课堂”认可度调查表,由于采用了不记名的网上问卷调查,因此参与的学生数少于学生总数。从表1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新的教学模式能解决一些教学问题,如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对新的教学方法总的认可度还只是70%左右,说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三)考试成绩提升明显

期末考试是检验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表2和表3是两个年级所有班级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表中的试验班是指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的,普通班则是按传统课堂方式授课的,每个班的学生数为45~50人;由于班级较多,用教师A、B、C来对应授课班级。《理论力学》课程的期末考试已纳入学校的教考分离系统,同年级的期末试卷相同。在考试前,教学系主任从试题库中抽取试卷、印刷、密封,直至考试现场,教师和学生同时打开试卷,规避了考前教师划重点,学生片面地、突击式复习等问题。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试验班的成绩高出普通班较多,最大的差值是2017级的试验1班与普通3班,差值为18.3(66.5-48.2);最小的差值是2016级的试验2班与普通1班,差值为9.3(62.2-52.9)。这说明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当然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如教师授课水平的差异、敬业度的差异、不同班级班风学风的差异等。

四、结束语

为实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改革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不断总结和改进。本文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理论力学》教学中,该教学模式由课上的接受学习、课下自主学习+讨论学习、课上的再讨论学习三部分组成,接受学习所占时间比较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时间多,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地位;该教学模式适合人数100人左右的班级,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课下讨论的活跃度,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像《理论力学》这样理论性强、枯燥难学的课程,采用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堂上的接受学习,学生再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成绩评价体系时,要细化平时成绩,引导学生逐步地重视平时学习,将学习知识和探讨问题培养成行为习惯,避免“考前突击复习、考后迅速遗忘”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森.以学为中心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8):231-232.

[2]李旭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使用现状调查——以河套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7):180-181.

[3]王为一.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12):165-169.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5]华蕊,李伟,卢清华.翻转课堂在地方高校理论力学中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7(6):44-48.

Design and Practice of PAD Class under Background of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A Case Study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Course

Hua Rui, Yuan Qingdan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at is out of balance between“teaching”and“learning”fails to reflect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and it also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Taking the course of“Theoretical Mechanics”as an example, the“PAD class”teaching mod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teaching, and the PAD class teaching mod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including learning in class, internalized learning of knowledge after class, and online and offline discussions, and design an evaluation system that pays attention to usual academic performance. A reform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four classes in two ses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 mobilized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d students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student subject; teaching reform; theoretical mechanics; PAD class

Author  Hua Ru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Yuan Qingdan, lecturer of Foshan University

作者簡介

华蕊(1968- ),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佛山,528000);袁庆丹(1978- ),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理论力学》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粤教高函[2020]16号),主持人:华蕊;2019年广东省教改项目“‘三课堂融合的理论力学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主持人:华蕊;2019年广东省教改项目“以学术科技竞赛为导向构建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主持人:袁庆丹

猜你喜欢

理论力学对分课堂学生主体
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移动互联时代理论力学的教学模式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