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理论力学的教学模式

2016-12-27张华宾张顷顷

科教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理论力学互联网教学模式

张华宾 张顷顷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理论力学教学过程的问题和现状,结合“互联网+”新技术让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理论力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55

0引言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很多工科专业学习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等后续课程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我校土木、机械、矿加等工科专业均开设有不同学时的理论力学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其理论性强、计算繁琐,比较枯燥且趣味性较低,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下很难培养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学习热情。近两年以来,“互联网+”成为热词,传统行业纷纷与移动互联网“联姻”。3G、4G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借助移动设备以及WiFi的普及,实现翻转课堂的理念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理论力学知识和课堂的融合;也能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获取课程资料,提高学生运用智能手机获取资源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学生无节制地痴迷在手机游戏中,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1理论力学教学现状

(1)理论力学是基础课程,我校大部分工科专业在大二都有开设,理论力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大体一致。每学期集中在秋季学期开课,根据专业特点不同和学科改革要求,采用不同学时的设置。使得存在学生专业跨度大,数量多,课程安排压力大等诸多教学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程体系严谨、理论成熟、逻辑性强,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灵活多变,应用领域广泛。仅利用多媒体课件,网页网站虽然在形式上弥补了传统讲授方法单一、满堂灌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讲依然显得比较单调,不利于学生对理论力学中的概念、公式的深入理解,出现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能听懂,但习题还是难解决。并且需要限定学生专注于投影屏幕,不具备便携性、空间及时问上受限制。

(3)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的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智力。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成长的信息环境使得他们更熟悉感兴趣手机作为介质的网络化生活、沟通方式,致使厌倦传统老师口传相授的授课模式。出现上课玩手机聊微信或打游戏、听讲不认真、不能跟随课堂进行理论力学的学习,甚至考试通过率普遍偏低,且无法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自然地应用在所学专业涉及的实际问题中。

2对理论力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2.1移动互联平台的搭建

根据学院理论力学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源进行平台整合,建立APP应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科研课题组,深入研究如何实现针对理论力学专业课APP云平台,与教学、师生互动、资源汇总、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有效推动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全方位,多角度教学模式改革。图1所示,该APP平台手机端实现,课程、资源、互动功能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课下或课内使用。

(1)教师通过该app平台进行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模拟试题、教学日历及学习指南上传到服务器便于学生了解课程教学情况,同时收集各类与理论力学有关科学家的生平趣事、课程疑难解析短片、与实际工程相联系的工程背景知识,优秀的网站资料及期刊资料汇总,微课程、公开课及MOOC课程等资料上传到服务器。

(2)学生通过手机下载或搜索资源,进行离线或者在线的学习,资源的汇总和资料的共享可有效调动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性。通过该平台师生无地点、无时间限制地进行移动式交流与学习,方便了解每个学生日常学习状态及掌握知识的程度,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2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关注互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商业、政务、公共服务等领域都开始推行和普及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由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客户通过在线申请接入的移动公众服务平台,无需进行重新开发可直接应用,利用微信服务平台提供的接口程序,便可将已有的传统服务移植到公众服务平台中来,如即时信息推送、界面个性化管理、移动支付、Web2.0等服务。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课问课后师生交流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互动交流,如下达课程综合训练、典型例题详解、答疑解惑等。也符合学生即时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新模式。不论老师还是学生只需打开微信,扫码或者搜索服务号,便可以进入该理论力学公众服务号,无须再输入帐号及密码,也迎合新一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快捷、方便的体验要求。

微信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几何级增长的信息传播速度,随时、随地信息发布与浏览,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微信账号,都可以利用这个微信账户建群、微社区,通过微信上的联系方式和群内师生进行交谈,将传统的面对面谈话方式,变成文字或语音等方式,也可以进行资料共享。还可利用理论力学微信公众号提供的分享、转发、转载等手段,实现在大范围内迅速研讨学习等多种交互形式,这样既能够完成对理论力学知识的教学要求内容,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每位教师可开通诸如博客、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QQ群等自媒体,将课程讲义,疑难问题解析,典型例题及经验资料等发给微信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将文章转发到QQ博客(朋友圈)。

2.3利用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结合微信公众号,理论力学教师可以将每次课的讲义、笔记及对应练习题等资料制作出二维码,采用课堂或者学习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跳转到上载有该条新闻的网页观看视频、音频等视听结合的多媒体理论力学资料,也可下载学习。

2.4“淘宝式”课程考核形式

借鉴淘宝网运营模式设计一种新的学生课程评价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最终考核,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作答“一考定终身”的单向模式。通过app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理念,学生既是学生,也充当教师的作用。按照理论力学课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阶段性进行互动出题,随机测试,交叉评价,实现由学生命题给出参考答案一随机生成试卷一批阅试卷一学员互评等考核过程,完成学生对理论力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训练。让学生同步体验出题、考试、批阅的全过程,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多次反复加强训练,以达到对课程知识学习效果的检验。测试其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将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思维理念的发展。

3结语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让科技助力教育。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大学生在课外时间的碎片化知识学习,教师也可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参与讨论互动、分享课程资料,通过这种全方位、多形式的理论力学授课形式逐步提高大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融合到基础专业课的教学过程,迎合学生移动式学习新体验,进而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力学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ATLAB的机械力学问题的研究
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