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细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1-02-18王庆贵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通过细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建议教师依托文本,采取多元方式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以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90-02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概念是从文学批评流派中借鉴来的。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细读”是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它是为文学批评服务的。而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服务对象则转移到阅读教学上,教师用细读理论来引领学生阅读,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关注语言,并在主动思考中感受到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特点,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以细读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

一、在细读中培养语言敏感性

文本细读理论认为,文本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是有着其独特的教育价值的,一个也不能放过。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关注力,即培养学生阅读的敏感性,如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关注文本中重要的词语及关键句,并通过文本细读感受文本的表达特点。

比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文中“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中的“放假”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很容易一扫而过,也会很自然而然地忽略这一句话。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读:“他们”指的是谁?“花儿”放假了是什么意思?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关注,学生自然会对这样的语言缺乏关注力。即使是语感较好的学生,其在读完这句话后也只是认为这句话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但至于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无法深入理解,更不会为作者独特的表達而感到惊叹。又如,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中:“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样的句子平淡朴实,很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倘若教师对此进行追问: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不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还说整个村子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两处的“浸在”是什么意思?就会促使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个被他们忽视的句子。由此可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敏感性,让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神经”,知道自己是被哪些词句所触动,再就这些词句进行细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对文本语言和内容的深刻理解,进而培养语感。

二、在细读中感悟文本场景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的反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就要尽可能地再现文本内容所描述的场景,使学生在场景再现中了解文字背后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甚至与作者产生共鸣。

比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童年时期在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扮演老虎时的紧张激动以及想把老虎演好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作者扮演老虎的样子。在学生表演之前,让学生尽可能地读熟课文,然后根据自己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自由发挥,把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作者扮演老虎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接着,教师一边播放录音,一边让学生表演。只见有的学生四脚爬上台,啊呜啊呜叫着扑过去;有的学生豁虎跳;有的学生没有豁虎跳,只是啊呜啊呜叫着……学生以表演的形式“细读”文本,诠释自己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表演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通过细读和表演,学生打开承载着语言文字的记忆仓库,让文本中描述的过去的生活成为学生时下对文本语言文字的解释,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深度理解。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借助表演,学生对作者扮演老虎的心情不仅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而且领悟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这样的文本再现活动并不需要在每节课上都运用,当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减少此类活动了。

三、在细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细读理论十分关注文本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词句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读者与生活的关系等,并通过这种关系之间的“互渗”,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仍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例,当学生以课堂表演的形式还原了文本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再进一步,让学生结合当下的生活与文本中所描述的表演情境进行对比,并让班上参加过表演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演出经历说一说。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你参加过哪些表演?在表演之前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表演的形象是什么?你表演时是怎样一种感受?你的表演成功了吗?文章中作者表演时的心情和你的心情是否类似?如果让你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表演写一写,你会选择哪次演出?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学习课文,可以使文本视角与学生生活中的视角相融合,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中作者的心情更为接近。通过现实生活与作者笔下的生活经历的对比,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和体验,从而对作者的经历产生认同感,认为作者笔下的表演经历与自己的实际经历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生也许还会想到一些教师没有想到的地方,在脑海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完善与补充。这样的阅读体验是非常珍贵的,远比单纯地阅读和理解课文效果要好。

四、在细读中学会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阅读而言,只有经过思考和探索,形成对问题的认识才是深刻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反思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时下的语文课堂,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并不在乎学生是否从文本中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也不在乎学生课堂上所收获的知识是否能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当中。这样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走向深入,也不利于学生真正获得成长。要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教师必须通过细读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习过程,以促进知识建构、提升自我。如何反思?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对阅读过的内容进行再认识。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但只要学生愿意反思,就可以提炼出学习经验。

比如,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大都感受到了园子里植物的自由,“我”童年生活的自由以及祖父对“我”的宽容与溺爱等。如何促进学生反思所阅读过的内容?教师可以把作者萧红的生平资料详细介绍给学生听,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这样,就会促使部分学生产生疑问:萧红的童年境遇如此悲惨,可是她写出来的文章为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幸福?当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表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不再游离于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学会了反思作者写作的用意。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想想萧红的生活,再对照自己的生活,想想萧红的生活态度,再对比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学生经历这些环节之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此时学生就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在他们眼中萧红已经是一个面对不幸生活仍然积极乐观面对,尽量把快乐、积极向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女作家形象。这样引领学生进行细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总之,文本细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生活体悟能力、反思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在感受到文本教学价值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王庆贵(1972— ),男,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平地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