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素养的形近字区分方法

2021-02-04林桂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区分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林桂群

[摘 要]识字教学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形近字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难点。由于受负迁移的影响,小学生在形近字方面的区分往往受阻。结合教学实践,从“抓住汉字的三要素”“语文词性”“采用编顺口溜”“在归纳、摘录中反复再现”“利用字理溯源”“多次练习”等六个方面去论述,说明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形近字的教学,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乐学、易记,帮助学生建立最佳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形近字;区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90-02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其中“必要的语文知识”放在第一位。基于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既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形近字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难点,因此分析识字教学中形近字教学的具体方法,让小学生清晰地辨别形近字,提高识字率,减轻小学语文学习的阻力,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形成,进而提升语文素养就显得很重要。形近字的字形只有细微分别,所以我们遣词造句、练习作文时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别字。因此,区分形近字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措施。 由于受负迁移的影响,小学生在形近字方面的区分往往受阻。本人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小学语文形近字常用的区分方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指出。

一、抓住汉字的三要素进行区分

汉字本身的规律就是汉字的音、形、义三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汉字有90%以上是形声字,形旁多表意,声旁多表音。这些形声字中有的字既是同音字又是形近字,对于此类形近字,我们在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的时候,应充分利用字音与字形之间的巧妙联系,强化字形,以达到正确书写与运用的目的。

比如,“驰(chí)—弛(chí)”,既是同音字又是形近字,就要从它们的形旁来区分了。“驰”的本义是车马疾走,源自“周·佚名《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古文释义: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卫侯。所以“驰”是“马字旁”,有词语“奔驰”“驰骋”等。“弛”,本义是放松弓弦,《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而后缚之。”(于是放松弓弦,不再射他,并从后面把他反绑起来。)东方朔《七谏·谬谏》:“弧弓弛而不张。”(放松,松懈)。《韩非子·解老》:“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张:紧张)所以“弛”是“弓字旁”,有词语“松弛”“弛缓”等。

再如“篮”与“蓝”,也是既同音字形又相近,很多学生写的时候都是张冠李戴,这可以从竹字头与草字头来区分:“篮”是竹字头,表示是用竹子编成的器具,篮球要投到筐里才能得分,所以“篮球”的“篮”用竹字头;“蓝”原指一种可以作为颜料的草,所以凡是跟“蓝”有关的词大都与颜色有关,比如“蓝色”“蓝天”等。

二、从语文词性去区分

比如“坐”与“座”,“坐”和“座”是一组古今字,“坐”产生在前,“座”产生在后。“坐”是个动词,而“座”是个名词。

“坐”,是会意字。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所以《文源》中解释:“像二人对坐土上之形。”如《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这是本来的意思,后来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垫、坐骑。或者表示乘、搭:坐车、坐船。再引申为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物体向后倒:房顶往后坐。

“坐”字由于后来产生了很多意义,所以人们就以“坐”为声符,再加形符“广”,造了“座”字表示“座位”的意义。“座”,本义为座位,供人坐的地方,也指位置,座次。例如:宝座(指帝王或神佛的座位)、上座(座位分尊卑时,最尊的座位叫“上座”)、落座(坐到位置上)、满座、空座、首座、末座、楼座、茶座、专座、雅座。

三、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进行区分

比如,区分“墓、幕、慕、暮、蓦(前四个读“mù”,后一个读“mò”)”这五个形近字,学生出错的原因都是只看这几个字的相同点,不看他们的不同点,这就可从它们字形字意的差异编成顺口溜:“有土做坟墓,有巾是幕布,有心真羡慕,日落天已暮,马跳蓦地惊”;再比如学生对“晴、睛、蜻、清、情、请”这组形近字很容易混淆,经常用错。为此,我引导学生编了顺口溜,帮助学生很快地记住了这组形近字:有日大天晴,有目眨眼睛。有虫捉蜻蜓,有水河清清。有心好心情,有言去邀请。

如“乃”读作“nǎi”,两笔写成;“及”读作“jí”,三笔写成。两者读音不同,笔画数也不同,但是因为它们的字形很相似,在汉字组合中所处的位置大多数情况下也相同,如“奶”、“极”,所以学生时常把“奶”写成“女及”。我就先让学生看笔画,编下顺口溜“乃乃乃,有钩没有捺;及及及,有捺没有钩”。学生很快记住了“乃”和“及”的区别,并深刻地留在了脑海里,两个字自然地得到了有效区分,这样学生错误少了很多。

四、在归纳、摘录中反复再现区分

在每课生字教学中自然渗透形近字的区分与辨析,将形近字摘录出来写在本课生字旁边的空白处,反复再现,加以巩固,收效明显。比如,在学一年级下册的《柳树醒了》中的“柳梢”的“梢”字,就可以出示“消”“销”“悄”“俏”“霄”“哨”“削”“屑”“艄”“宵”等形近字,学生不可能完全记住,但是本着能记多少就多少的原则,还是要说给学生听。到二年级上册学《雾在哪里》中的“消失”的“消”字,第二次出示这些形近字。第三次出示这些形近字是在学二年级下册《阿德的梦》中的“销售”的“销”的时候……一直到六年级学《北京的春节》中的“元宵”的“宵”字,再次出示这些形近字,到这个时候已经反复再现了不少于十次,学生对这些形近字记忆深刻,没有那么容易出错了。虽然这样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是相对于学生老是会出错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五、利用字理溯源进行区分

以上的四种方法,如果从武功上来说,更多的是招式。如果讲内功,教师还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形近字造字的本来意义,也就是字理溯源,知道了它们的本义,即使它们长得再像,我们也能很清楚地区分它们,这是从根本上区分了形近字。

比如“既”与“即”这两个字,无论是在读还是在写方面,学生都容易把它们搞混淆。在实际使用中“即使”误作“既使”,“既然”误作“即然”,可谓触目可见。我们怎么去区分它们呢?不妨了解一下它们的造字原理,也就是从字理方面去了解。这两个字读音相似,分别读“jì”、和“jí”。字形稍同,右边部首分别为“旡”“卩”。按照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万献初教授在《说文解字》中所讲,这两个字的左边是“食”的下半部分“艮”,是古代的一种食具。“既”字右边的是“旡”指一个人已经吃完东西,向后仰去,因而有“已经”的意思,如《曹刿论战》中“既克,公问其故”意思是“已经取胜,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即”字右边的“卩”是指一个人正在吃东西,因而有“立刻,就”的意思。如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意思是“立刻从巴峡起程穿过巫峡”,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幼时即嗜学”意思是“我从小就特别爱好学习”。因而,“既”表示“已经发生”,因为已经吃过,所以“既”有已然义。“既成事实”“既往不咎”“既得利益”,包括“既来之,则安之”,这里的“既”都有已经实现、已经完成的意思。“既然”为什么用“既”呢?因为“既然”说的是已经如此,所以应当用表示已然的“既”。而“即”表示“正在发生”,因为没有吃过,所以“即”有未然义。它可以表示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空间的近再引申出时间的近,如“高考在即”。“即使”为什么要用“即”呢?“即使”只是一种假设,事情还没有发生,所以应当用表示未然的“即”。

六、在多次练习中去区分

俗话说,说得多不如见得多,见得多不如练得多,学生在正确区分形近字的不同之后,要及时创设练习和运用的机会,采用多种手段,再现形近字,进行巩固。如可以做形近字选字填空、形近字组词、扩词、造句、听写等,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字形,并在运用中牢固掌握。其中听写是一种行之有效又简单的方式。教师可改变原来单调机械的方式,而进行一组一组的听写,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新颖的听写方式,检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情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形近字的区分,要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词语中来区别。通過一组一组的听写,在无意中学生学会了不同的形近字的用法。比如“澡”“躁”“操”“燥”“噪”的区别,就可以读组好的一组词语给学生听写:洗澡、暴躁、早操、干燥、噪音。

以上的这些形近字的区分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使用,有时多种方法交叉使用。不同年段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或者说侧重点不同,比如说顺口溜就比较适合低年段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形近字的教学,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乐学、易记,帮助学生建立最佳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区分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区分“旁”“榜”“傍”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