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教育课程走上德育舞台

2021-01-17蔡春亚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德育教育

蔡春亚

摘 要:学校德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根据现行学校所具备的劳动资源和条件以及学生的现实情况,学校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该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真正实现以劳育人?笔者结合实际,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学校劳动为基本体,家庭劳动为延伸体,社会劳动为补充体的“一核三体”劳动教育课程新模式,以课程研究的形式聚焦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重点解决劳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核心问题,让劳动教育课程走上了德育舞台。

关键词:一核三体;劳动教育;德育教育

“孝雅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张名片。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教育根本任务,围绕孝雅教育这一德育主题,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学校劳动为基本体,家庭劳动为延伸体,社会劳动为补充体的“一核三体”劳动教育新模式,运用课程思维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启智、强体、育美、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一、整体谋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实现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根本途径,我们运用课程思维进行整体规划,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劳动教育。

首先,制定学校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同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生理、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按低、中、高年段,分层设置劳动素养发展目标;其次,立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将零散的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学科劳动和活动劳动充分融合成“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农场创新、科技制作、校园服务、社会公益”六类课程,每一子课程内涵盖2—3个不同的课程主题,下设不同的劳动项目,体现“劳动教育无处不在”的要求;再者,按年段在内容上进行分层推进。高年级的内容作为低年级的发展目标,低年级的内容则是高年级必须包含的内容,是一个小步伐前进、螺旋式上升、整体衔接的渐进模式,以保障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连续性(见下页表)。

二、因地制宜,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平台

劳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础。学校对校园内外进行“微改造”,构建独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平台,包括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孝雅微农场、环卫小屋、垃圾分类小卫士、美丽长廊、童创空间、义卖小站、劳动角、志愿者行动小组、服务站,等等。

“孝雅微农场”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占地不大,但它是学生重要的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拥有“一米田”,教师利用这块宝地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工具、积累劳动农谚,学习劳动方法,掌握劳动技巧。“环卫小屋”是垃圾分类的练习场所,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打造一方洁净的天地,让不同的垃圾各回各家。“美丽长廊”为教学楼的走廊、门厅,学生用绿植、鲜花为其装扮。“童创空间”,学生动手动脑进行DIY创作,呈现别样的手工作品。“义卖小站”是劳动成果义卖场所。各班教室内设有劳动角,教室后墙上设有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专栏,各班定期更换劳动日记、劳动照片,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价值观的影响。校园成为学习生活的乐园,也成了劳动的舞台。

三、三体融合,创设劳动教育实践机制

劳动教育贵在持之以恒,其着力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与习惯,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培养劳动情感。

(一)校园微课——“天天15分钟”劳动场景

为保证校内劳动课程落到实处,按照“定时间、定区域、定岗位、定人员”实施要求,开辟“天天15分钟”劳动场景。即把15分钟的劳动践行列入学生在校六小时内的课程设置之中,推出36个班级岗位,25个学校岗位,通过“因需设岗——亮化岗位——自主选岗——岗位实践——定期评岗——每月轮岗”六部曲,以“微课程”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劳动需要熟能生巧、劳动贵在坚持。

(二)家庭担当——“多彩居家”主题劳动

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最便捷、最有效果的教育延伸阵地。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对培养孩子对家庭负责、学会感恩、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转变观念。我校编制《丹城二小家庭劳动教育指南》,分学段确定家庭劳动实施内容,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主题讲座等,把劳动教育向家庭渗透延伸,切实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误区。

训练技能。根据《丹城二小1—6年级学生家务劳动实践清单》内容,按月推出,家长对本阶段孩子需掌握的劳动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后,采用“21天打卡”制,记录、评定孩子的“自我服务主题劳动”“孝敬长辈主题劳动”“居家创作主题劳动”等,让孩子在家长“渐进式的放手”和“无条件地支持”下习得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

树立榜样。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大手拉小手”家庭劳动比赛,评选“劳动能手”,征集劳动教育优秀案例,组建优秀的家长成立“劳动教育讲师团”,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社区研学——“多元考察”历练基地

劳动是一堂大课,它的教室是全社会。要真正体现劳动的教育,还需要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历练。除教育局统一安排的茅洋、东门、海影城三个实践基地,学校还与象山书城、消防支队、环卫所、公交公司、邮政银行、科技馆、超市、法院等建立教育共同体,构建多元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参观学习”“研学旅行”“岗位体验”“寻访最美劳动者”“撰写调查报告”等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既补齐校内劳动教育的“短板”,又解决学校劳动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为确保实践效果,每次都按照“拟定活动方案—与社区(单位)联系—小组合作实践—家长(教师)评价记录”步骤实施,学生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宣传、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等活动,学生志愿者多次获“县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事迹多次被报道。

四、激发内驱,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实践应用、劳动成果等综合性评价,既是对学生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劳动教育提出的要求。我们制作《劳动能力考核手册》,手册分“我是自理小能手、我是雅行服务星(班级、学校)、我是妈妈好帮手、我是种植创作小达人、我是创作小达人、我是快乐实践星”六大栏,每生一本。通过“学生自评促自省”“家长参评助成长”“教师总评推成长”等方法,既有过程性评价、终极性评价,又有劳动奖章评价、孝雅徽章评价,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有效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另外,我们对校“孝雅之星”评比方案进行了优化修订,把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周评结果作为“月孝雅星”评比的参考依据,月评结果作为“学期星”评比的参考依据,学期星则是县、市高一级荣誉推评的重要依据。

五、结语

“一核三体”劳动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评价方式更趋立体性、多元化。校园内外呈现出全方位的育人新局面,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感、实效性。网络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参与率高,实践性强,家长反映好,提高了学生劳动能力、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献

[1]张军瑾.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9).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德育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