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贯穿课堂始终

2021-01-10勇辉

科教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勇辉

摘要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思维来组织,一切以学生的心智发展与思维进阶为课程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能够终身学习并且具有实践与创新精神的有用之才。因此,科学教师应该在掌握学生思维现状的前提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运用思维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来改进教学,使科学课堂更加扎实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思维现状 心智发展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05.012

Let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Classroom

YONG Hui

(Yixing Dongpo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21)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thinking of students. All the stu? dents’ mental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thinking are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finally the core quality of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and useful talents with lifelong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pirit can be cul? tivated. Therefore, the science teacher should, on the premise of mast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improve teaching by using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teaching law of thinking from three levels, name? ly,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so as to make the scientific classroom more solid and effectiv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or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words: thinking status; mental development; core literacy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思维来组织,一切以学生的心智发展与思维进阶为课程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能够终身学习并且具有实践与创新精神的有用之才。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在课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进程组织教学行为。那么,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贯穿于科学课堂始终呢?

课前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为后续教学提供基础

教学上有句话说得好:“上课之前,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在哪里?还要知道我们将带他们去哪里,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带他们去。”教学的内涵在这句话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学生在哪里,就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前概念,这是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知道的;将带他们去哪里,就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怎么带他们去,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能力,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片段: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认识工具》

师:(出示图片。)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

生:老虎钳、美工刀、卷尺、扳手、尖嘴钳、螺丝刀、羊角锤。

师:让我们来给这些工具找个“家”。

(教师发放各种工具的图片,每人一张记录表,把图片贴到相对应写有工具名字的方框中。)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工具都能干什么呢?让我们来连一连吧!

(学生两人一组,在记录表上进行连线。)

诊断:这个教学案例的环节可以归纳为:认一认,认识工具;找一找,给工具找个家;连一连,将工具和对应的功能连线。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学生之前就知道这些知识,因此这个环节基本上是在做无用功。

教学改进:

师:小朋友们,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用到工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套工具,就在你们的桌子上,请组长打开盒子,大家认一认,说说都有些什么工具。

生:老虎钳、美工刀、钢卷尺、扳手、尖嘴钳、螺丝刀、羊角锤。

师:真厉害!大家都认识,现在请组内每个同学各拿一个工具,仔细观察它们长什么样?都由哪些材料组成?为什么做成这样?

生:我观察的是老虎钳。老虎钳的前端是铁做的,中间有横的纹;还有两个小刀一样的,可以方便夹住东西和剪断铁丝;柄上套有橡胶,是手持的地方,拿着舒服,操作时还不会触电。

生:我观察的是螺丝刀。螺丝刀的前端是钢做的,我这个是十字头的,可以拧十字头的螺丝,刀柄也是橡胶做的,方便手拿,操作时也不会触电。

生:我观察的是羊角锤,一头是圆的,可以钉钉子;一头像羊角一样,可以撬起钉子,手柄是木头做的,便于手握,也轻便。

剖析:二年级学生对工具并不陌生,他们大都认识这些常用工具,但对于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并没有具体的思考和认知。此时,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观察工具的具体细节和材料上来,思考为什么做成这样,從而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挑选工具、如何使用工具找准了方向。

课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坏,不是看热闹与否,而是要看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很多教师认为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出巧妙有深度的问题,选择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这些方法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离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笔者通过观察和实践,认为还要提供一个适合学生思维碰撞、思维发展的场景,这个场景应集选择、应用、思考、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等于一体。

教学片段: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摆》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荡秋千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这么运动的?

(学生交流。)

师:科学上我们把这种钟摆一样的运动叫作“摆”,完整的一个摆是如何做成的呢?(揭示一个完整的摆:由摆线、摆锤、摆角组成,来回摆动叫一次摆。)知道了摆的各部分名称和一次摆的计算方法,你们觉得摆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和摆角的大小有关。

生: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生:可能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师:怎么研究这几个问题呢?比如研究是否与摆角的大小有关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摆线的长短不能变,摆锤的轻重不能变,只改变摆角的大小来进行研究。

师:说得真好,研究摆线的长短、摆锤的轻重时是不是也和研究摆角一样,只能改变摆线的长短或摆锤的轻重呢?研究时,一般一个实验做三次,一次时间以10秒为准,将实验过程填写在记录单上。

诊断:这个环节貌似条理清楚、环节紧扣,但实质上学生的学不是自主发生的,是沿着教师设计好的线路进行的,而且三个探究实验重复度高,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了。

教学改进:

师:(出示一个摆的装置。)认识它吗?它叫作摆,有一根细线和一个挂在上面的重物构成。我们把这根细线叫作摆线,把这个重物叫作摆锤,要让它工作起来只需这样(拿起摆锤提到一定高度,轻轻一松手,摆就摆动起来)。像这样一个来回叫作摆一次,刚才老师提起来的这个高度和铁架台之间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摆角。认识了这个摆,你们能让它工作了吗?各小组制作一个摆,并试着让它工作起来。

(学生制作并玩一玩摆。)

師:出示问题,制作一个10秒摆动15次的摆,哪个组先做好就举手,然后思考你们是怎么调整的,把你们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生:(没成功的组员)我们小组一开始是想通过改变摆角的大小来制作这个摆的,但通过几次实验,我们发现改变摆角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摆的快慢;然后我们尝试通过改变摆锤的轻重来制作,经过几次实验后发现也不行,我们觉得可能要通过改变摆线的长短来实现。

生:(实验成功的组员)我们小组一开始也是通过改变摆角来进行实验的,发现不能制作出这个摆。后来我们改变了摆线的长短后发现可以改变摆的快慢,而且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我们小组就通过慢慢改变摆线的长短最终制作完成了10秒摆15次的摆。但是我们对于摆锤的轻重能否改变摆的快慢还不知道。

师:大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改变摆的快慢因素,但有些小组还没探究完成,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你们认为还未完成的实验完成。

(学生继续探究。)

最后进行汇报与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的大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越慢;摆线越短,则摆越快。

剖析:这位教师把摆的研究整合在一个探究实践中,让学生在探索中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思维不断螺旋上升,影响摆的快慢因素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这种把多种因素整合在一个问题中,不打断学生思维节奏的教学方式,是值得借鉴与提倡的。

课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让动手实践相伴终身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思维的大门就此关闭,而应该是带着浓厚的兴趣继续探究。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补充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学科整合能力。当然,这种课后拓展也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学片段: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小小工程师》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工程师呢?(出示一个短的铅笔。)这支铅笔有什么特点?还能写字吗?你来写写看。

生:不好写,太短了。

师:那怎么办呢?扔掉它是不是太可惜啦!有什么办法能让这支铅笔可以继续写字呢?

生:铅笔是因为太短了才不好写字的,可以想办法将它加长。

师:真聪明,你们能利用身边的材料想办法让这支短铅笔加长吗?每个小组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

(学生开始设计并制作,有的用纸卷起来,有的用塑料管套起来,还有的用小木棍绑起来。)

师:制作完成的小组用你们的铅笔加长器再写写字,看效果怎么样?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有什么难点和新的发现?

生:用废旧纸卷的太软会塌,我们多卷了几层就结实了。

生:我们小组的吸管太细套不进去,我们就把吸管剖开套在铅笔上并用胶带纸扎紧。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都是棒棒的小小工程师。

诊断:本节课教师的设计与教学比较流畅,而且效果明显,唯一略显不足的是没有拓展活动。科学课上“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应该是一种常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科学思维保持延续状态,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改进:

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环节后布置课后的任务:对于你们的铅笔加长器还有哪些改进呢?下课后,继续设计、改进你们的铅笔加长器,并展示给爸爸妈妈看,再想一想,这种加长器能不能用在别的物品上。

剖析:有的学生想到教师写的粉笔短了总是扔掉,能不能像铅笔加长器一样给粉笔也装个加长器?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制作了一个粉笔加长器,令人惊喜的是他还通过观察教师用磁条把写好的板书贴到黑板上,在粉笔加长器上贴上小磁条,这样教师写完就可以直接把粉笔加长器贴在黑板上了,使用起来特别方便。还有的学生给蜡笔做了加长器,也有给放大镜做加长器的。这样的拓展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是一个心智不断发展、思维不断进阶的过程。科学教师应该在掌握学生思维现状的前提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运用思维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来改进教学,使科学课堂更加扎实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