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背景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1-01-09刘飞银海强

科教导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刘飞 银海强

摘要课程是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革命”和“学习革命”是重要抓手。随着教育新思想新理念贯彻落实的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学教与学的环境、模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具备诊断性、反馈性、过程性、双向性等特点,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联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和高阶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提升的有效评价制度。作者通过分析“课堂教学革命”“学习革命”的内在要求,探索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理论、方法、策略,为高等学校当前课程考核改革与质量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质量革命 课堂教学革命 学习革命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Revolution

LIU Fei, YIN Haiqiang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Curriculumis the main position ofhighereducation quality revolution,and "classroomteachingrevolution" and "Learning Revolution" are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new educational ideas and concepts and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mod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ve undergone subversive changes.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a process assessment,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gnosis, feedback, process and two-way. It embodies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output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onnects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bility training, guides teachers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high-level ability training, guides students to self-management, active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By analyzing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classroomteaching revolution" and "learning revolution", the author explores thesignificance,theory,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curriculum assessment reform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quality revolution; classroom teaching revolution; learning revolut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0引言

評价具有导向作用,采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引导高校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引导教师把人才培养当学问,认认真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和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诊断分析与反馈改进,重视知识生成和多元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倡导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符合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和教育评价重要辅助手段。

1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1967年,美国学者Scriven首先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概念,主要是指对教学材料在形成阶段进行评价,以便在最终确定前进行改进。随后,其概念不断演化,相继拓展了诊断学习、反馈学习表现、通过考评提供教学调整依据、通过考评促进学生学习等内涵。文献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认识,相比于传统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课程考试等终结性评价,作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诊断性,依据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对学习能力达成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2)反馈性,分析收集的数据,针对发现的问题将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师生,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教师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3)过程性,实施于教学全过程、各环节,推动教学持续改进,促进学生主动反思,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实现预期学习目标。(4)双向性,由于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既是对教与学效果进行评价,又是为师生教与学活动的调节和完善提供依据,师生是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和特点,要求教师针对不足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要求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改进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融合发展。

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一组相对概念,终结性评价根据先前设定的质量目标,对师生教与学效果达成目标的程度做出的评价,基本能全面反映知识的掌握程度,但难以全面准确反映学生能力形成程度,也无法为师生教与学活动调节和完善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是在教与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环节、不同方面的教与学成果进行评价,从而根据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不断调节和完善教与学活动,确保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特别是,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对教与学的某个具体环节、具体方面进行重点和针对性的诊断性评价。该评价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能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程度。

2形成性评价架起了“课堂教学革命”与“学习革命”之间的桥梁

长期以来,大学课堂由于受教育理念、教学条件、组织模式、方法手段等的局限,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课堂讲授“满堂灌”,一直是社会诟病的重点对象。全国教育大会后,教育部提出了“课堂教学革命”和“学习革命”。“课堂教学革命”要求从观念、行动、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助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相互融通;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学情,实施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强化教与学双向互动,及时反馈,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个性化、多样化,满足学生能力全面发展需求。开展“课堂教学革命”,需要教师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通过科学增负而实现学生增智、增能。在学习难度增加条件下,为确保学习效果,教师更加需要对学情有更全面和动态的掌握,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革命”提出的背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与学环境,让学生获得知识拥有多种途径。如果大学课堂仍拘泥于传统教与学方式,学生学习仍是被动学习,学习的内容仍是浅层次的认知,毫无知求欲望,毫无挑战意识,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将毫无质量可言。“学习革命”要求颠覆旧的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模式,教师将是学生学习协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重视学生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深度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挑战意识,让学生能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课堂教学革命”和“学习革命”体现了全程、全方位育人,使得人才培养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显然,如果仍采用终结性评价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既无法适应质量革命的需要,也发挥不出评价的应有作用。形成性评价的诊断性、及时性、双向性、反馈性特点,有利于教与学之间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互动渠道,帮助教师客观、全面的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给出教与学改进建议,这种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架起了“课堂教学革命”与“学习革命”之间的桥梁,从而使教、学、评形成合力。

3形成性评价联通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关于能力的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综合各种定义,作者认为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综合。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养成,在实践中发展。实事求是地讲,目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还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作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仍是知识本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养成和发展。二是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和发展研究不够。能力培养是一门学问,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教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设计师、施工员,教育教学改革是培养能力的训练场、主战场。这些年来,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不适配的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并未放在教學和研究人才培养问题上。能力特别是高阶能力的培养,很多老师束手无策。三是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滞后,单一的知识考核为主的学业成果评价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课程考核改革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认为,强化能力培养要抓好“课堂教学革命”和学生“学习革命”,而通过这两个“革命”能否让人才培养产生革命性变化,关键在于课程考核评价改革。针对当前高校能力培养现状,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明确提出“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这就是为高校当前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要以过程性评价方式为主,辅之以其他的有效方法。

4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形成性评价深化应用的突破口

一种评价方式能否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其便利性、时间成本很关键。形成评价不是一种新出现的概念,在各类课程、尤其是在医学课程中有较多的研究和实践,在大班制授课普遍存在的情况,传统形成性评价过程以人工方式实施,耗费教师较多的时间精力,导致未被广泛应用。随着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环境不断智能化,为形成评价的广泛应用建立了基础。基于互联网、云服务技术的智慧树翻转课堂、雨课堂,面向移动教学的云班课APP、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等一批智慧教学工具或平台,具有及时推送测试问卷、自动收集、自动评阅和统计分析的功能特点,受到教师广泛关注,并被用于课程教学形成性价评价,取得预期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形成评价传统实施方法的局限性,极大的提高了形成评价的便捷性、可操作性、过程的完整性。在设计评价方案时,要结合评价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平台、工具软件的自动评阅功能,构建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层次多维的评价体系,学生依据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同学间的建议性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改进自身学习,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自信心,实现以评促学。

5科学使用形成性评价是实现评价目标和价值的关键

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应促进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性评价内容上包括对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进行测评,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在每次具体评价中实现,在人才培养追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新要求下,形成性评价也需要强调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作用,要突出育人和育才相结合的要求,加强对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具体实施时,要结合课程属性,强化对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的考核,培养家国情怀、奉献精神、职业精神,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立体式评价,贯穿于教与学全过程,是教与学成效的及时检测,不但要提供评价结果,更重要的是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形成性评价初衷并不是为课程最终考核而设计的,在形成性评价的探索实践中,许多做法是以课堂问答讨论、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同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纳入終结性评价中。这里需要格外注意,比如,课后作业,如果只是简单给一个分数,而非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改,并给出改进建议,不能算是真正的形成性评价。要具体分析实施的评价是否具有形成评价的四个要素,作为判断为形成评价的依据。

形成性评价过程可回溯,不仅对学习的改进积极有效,也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诊断,是一种持续改进教学的机制,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为开展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材施教提供有效依据,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课堂深度互动的手段,评价结果为教师指导学生个性成长提供了依据,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改进,育人水平不断提高。

6结语

形成性评价理论起源于国外,在医学教育有广泛探索和实践,包括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学习档案袋评估、计算机模拟病例评价等常见的形式,国内外对于形成性评价体系目前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大多将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改良,并与终结性评价整合运用,形成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绝非易事,需要长期探索,精心设计,反复实践和改进。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促进卓越医师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项目文件号:湘教通〔2016〕400号;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高水平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的研究”,项目文件号:湘教通〔2019〕291号

参考文献

[1]王烁,宗序连.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反思[J].教学与管理, 2020,4(15):1-4.

[2]银海强.大学生学习“缺位”分析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7):61-66.

[2]周琳,周文叶.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养成[J].上海教育科研,2020,4(02):53-57.

[4]周序,张盈盈.论高校“课堂革命”的方向[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6):88-94.

[5]王涛,梁亮,郑敏化.形成性评价与教学反馈在医学遗传学PBL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2020,42(08):810-816.

[6]翟苗,张睿,刘恒彪.高校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指标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09):35-41.

[7]张艳青,程宏,梁景岩,等.雨课堂作为形成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03):226-228.

[8]高璐,高晶,李红伟,等.以DOPS为工具的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06):714-716.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
高职日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探讨
高校外语学习评价现状及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由写作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