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辅导员视阈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12-21赵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赵财

【摘要】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亲自参加观察活动,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创新意识解读

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

(一)创新意识是一种认识水平

每个个体对于创新的认识不一样,体现在水平的高低、深浅程度的不同。往往对创新具有深刻认识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就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而且这种创造性比较持久地影响个体的做人行事风格和决策的新颖性、独特性。那么,能否做到创造性地处理身边的事物,是否呈现具有创新的行为方式和行动结果,起点在于个体对事物的认识、对创新的认识的水平和质量,支配这些行为的就是个体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意识是一种态度

创新意识根植于自己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在思维上追求灵活、开放和高效,他们对待事物是积极的、主动的,完成任务和目标的途径和策略与众不同,以新颖、独特的观点去思考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找到事物间的各种联系,从多种途径去进行理性因素的分析,从而使问题解决方案得到优化,达到创造性地完成目标任务的目的。

(三)创新意识是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

虽然创新意识在个体行为上表现出求异性和新颖性以及创新性的特点,但是它内隐于个体的精神状态,并且面对问题时的思维的创新惯性和延续性是稳定的,这种稳定状态受创新意识的影响的同时影响于新思考、新想法、新行为和新结果,在创新意识的长时间支配下,个体的思维品质比较稳定的去调整和规范活动方向,使得稳定的精神状态成为一股势力。

二、创新意识的“四性”分析

(一)求异性

创新意识的求异性是指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实的思维。

案例: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洗衣机都是要用洗衣粉的,否则衣服就洗不干净。人们对此进行思维求异:洗衣机是否可以不用洗衣粉也能把衣服洗干净呢?正是在这种求异思维的驱动下,现在世界上已经开发出基于不同原理的各种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如:超声波洗衣机、电磁去污洗衣机等……

创新思维的求异性能使人们打破思维的定势和惯性,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去寻求新方法、新路径,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过程体验。

(二)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灵活多变,思路及时转换、变通的能力。其人往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进行立体思考,而不是在一个平面上,从一个方向、一个角度去观察思考。

案例:种豆得瓜

科学家赫罗金用了20多年的时间研究将高频电流用于加热金属的问题。但是,无数次的实验表明,高频电流无论如何也不能进入金属毛坯的内部,被加热的只是金属表层,实验以失败告终。后来的人们思维灵活变通,将这一“失败的结果”用于金属零件的表层加热,进行表层淬火,这正符合零件的使用要求:外硬内韧。

(三)反常规性

追求新、奇、特,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大特点。为了获得新、奇、特的构思,必须采用“反常规”的思路,也就是只有奇思异想,才能避免“构思平庸”“与人雷同”而不落俗套。

案例:让飞机克服空气阻力

飞机在空中飞翔,为了克服空气的阻力,必须将机身及翅膀做得非常光滑。可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的科技人员用“反常规思维”提出:“在飞机翅膀上钻很多小孔会怎么样?”他们真的在机翼表面打了无数的微孔,结果在试验中发现,微孔可以吸附周围的空气,消除紊流,从而大大地减小了空气的阻力。据此作出样机后,终于产生了可节油40%的飞机。

(四)突发性

所谓突发性,就是在时间上,以一种突发的形式,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新的观念在极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突发性,或者是在长期构思酝酿后的自然爆发,或者是受某一偶然因素的触发。突发性往往都是灵感思维的展现。

案例:阿基米德与金冠之谜的故事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有能力去自己接触、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找出事物的种种内在联系,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科技的实践活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科技创新打好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科技辅导员应配合学校举行小发明展评、参观、讲座、科普知识竞赛、主题队会等,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能力、提高科技素质。

(二)营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重视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做到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有价值、有意义、难易程度适当。当然还要要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要进行热情真诚的激励,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助交流并给学生安排具有“探究意义”的实验。

(三)引领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能进行科学观察是一种学习科学的基本能力,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引领。在进行科学观察时尤其要过细,要专注、要善于提问,要多动脑筋、要讲究方法,更要做到全面而细致观察,过程当中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记录下观察到的科学现象,以便进行实验分析。

(四)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猜想

猜想能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能帮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猜想。根据已知的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出的一種假设,做出定性的说明或假定性命题。当然,科学的猜想基于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素养,把猜想的方法贯穿于科学教学中,并进行针对性的猜想训练。

【参考文献】

[1]周敏.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125-126.

[2]李长征.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探究[J].中国教师,2012(17):66-68.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