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小节,知荣辱,建筑人格长城

2020-12-21赖艳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核心素养

赖艳芳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农村小学学生心中传统美德日益淡薄。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宝贵历史遗产,当然也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如何在青少年学生中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中华美德代代传承?我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想用传统美德来“童蒙养正”,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修小节,知荣辱,给孩子们铺垫好一生的道德基础,建筑人格长城,努力造就一代现代小公民。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德教育;核心素养

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中国拥有了并沿袭下无数优秀的“君子之行”“美丽之习”。数千年,代代传承的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然而不难发现,现在传统的很多东西正在逐渐消亡,外来的文化不断地冲击,致使许多孩子相信圣诞老人,知道麦当劳叔叔,却不知孔子、孟子为何人;损人利已、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自我为中心、弄虚作假的不良行为在网络上被视为“经典”———穿衣讲“牌”,花钱讲“款”,聚会讲“潮”。古之经典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高尚的美德,是苍白的。这是多元文化价值与不完备的商业经济行为的冲击,给我们留下了苦涩的果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负面的影响。

有感于儿童青少年道德问题和道德环境的恶化,国际上许多知名学者和有识之士纷纷建议:回过头来寻找2000多年东方圣人孔子的道德智慧!回过头来认识东方巨子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青少年学生中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中华美德代代传承?我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以传统美德教育来“童蒙养正”,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修小节,知荣辱,给孩子们铺垫好一生的道德基础,建筑人格长城,努力造就一代现代小公民。以下是我在教育中的点滴做法:

一、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传承既注重体悟,更注重过程,如果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注重美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则相得益彰,成效更佳。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传美”教育,让学科教学中的“传美”渗透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其授课方式也应各具特色。结合各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

我在备课时找准知识与“传美”教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传美”教育切入点,使传统美德知识结合各科教学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亲自参与活动中感知传统美德知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科学实践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在活动中领会中国古代科学家求索攻坚、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同时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了同学们创造发明意识和积极性。同学们在我区青少年创新大赛中的小发明、科学论文、科学实践活动在小学组获得较好的奖励。既是“传美”与科学教学相结合,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还是传统美德教育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让学生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整合———传统美德教育与教育活动相结合

传统美德教育决不能“单打一”,需要和其他的各类教育进行整合。在由学生最实际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学校以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将传统美德教育与之整合。

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围绕“孝、爱、礼、信、俭”五个字,深入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学会做人、传承美德。如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新队员入队仪式中,无论在队前教育或是在成为新队员时,始终让孩子们感受到,这鲜艳的红领巾代表的是红旗的一角,是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和先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始终贯穿着为祖国明天而努力奋斗的基调,从而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把中华传统美德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伴随着青春的气息,永远留存在所有孩子们的心中,催促着学生们在未来不斷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扩大和加深中华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并内化为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三、体验———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领会,在活动中成长,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形式。传统美德教育不但要求学生要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了解之后,努力进行道德实践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好形式,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的一个广阔舞台。班队活动、假日小队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体现的窗口。通过这些窗口,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学生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增进了体验,加深了体会,使中华传统美德自觉体现于学生的行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以访问、街头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完成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中华传统美德而骄傲。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素质,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公民。如在少先队中开展的“手拉手互助”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文明行为”活动等,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为国争光的意识。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外教育基地的有效载体,组织学生到村中社区活动中心开展服务教育、到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等,通过深入浅出的实践教育活动,深化和传播传统美德。

四、陶冶———传统美德教育与教育环境建设相结合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是潜移默化和无形的。从环境建设方面入手,努力创设一个无处不传美的传统美德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这浓郁的氛围中,将中华传统美德精髓逐步内化为自觉的人文素养。

环境建设,应该利用一切自然、人文景观,营造德育和审美教育的氛围,体现一定的文化品位,使学生感到班级就是自己的家,从而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在班级“阅报栏”中设置的“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等词句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敬仰和思索;教室后墙上悬挂的体现儒家思想的语录,古香古色的“论语墙”牵引着老师和孩子们的缕缕幽思;儒学大家的至理名言的摘抄更是掀起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高潮。

“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宽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就有多宽阔”。传统美德教育的理念应该融于整个教育体系,存在于诸育、诸学科的内容与形式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学校教育环境建设中处处包含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自尊心、友谊感、责任感和美感和谐统一发展,成长为有健全个性的真善美活人,让中华传统美德对学生们起到了最好的陶冶和教育作用。

五、沟通———传统美德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沟通作用,使其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发挥作用是近年来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学校倡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全面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悠久的历史,充分领略传统美德的魅力。在每个班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都随时随地把自己班级的主题活动信息、学生的心得体会、实践体验的感受在网络上各班级钉钉群中进行交流,使有益的教育信息依靠网络优势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传播时间和空间。在班级博客建设中,拍摄下来的健康活泼、生动有趣的宣传栏、队报、队刊的照片使队员耳濡目染;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形象”和悦耳动人的“声音形象”等富有教育内容的感召下,队员无形中接受到正面教育。尤其在自身的参与、实践中,用自己的头脑自觉地作了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行为修养的认知和判断。现代化的教育形式,与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合理地整合,不但发挥了网络快速、便捷、及时的巨大优势:让中华传统美德这个古老的命题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得到学生们更广泛的认可,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擴大学生的主动参与面。我校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网络教学方法,突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的实效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优良的风气成为群体规范,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

多渠道全方位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让德育从落实传统美德教育开始,践行传统美德教育,加强传统美德建设,努力打造和谐的学生群体,打照和谐的人际关系,打照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继承传统,弘扬美德,让每一位孩子在美德的陶冶下成长为又一代优秀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陈少平.核心素养下的美德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8(4).

[2]于黎黎.传统美德教育进校园[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13).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