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0-12-14汪梅马正良

考试周刊 2020年9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

汪梅 马正良

摘 要:随着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事业中重要性不断增大,教师除了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实现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上,满足新时代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达到学校的既定培养目标。文章将通过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展开分析,以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型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一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意义重大,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分清社会的善恶,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达成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当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待完善之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思想站位,结合课程实际,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深化理解,以实现基本教学目标。

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學科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不充分,也不太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果,这就容易导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脱节,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初中阶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其开设的意义明显;而在展开实际教学时,教师往往采取生硬而枯燥的教学方式,课后练习也有较大的局限性。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未得到有效激发,反而适得其反,一些学生出现了对这一课程的厌倦或抵触的心理,对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提高成绩效果甚微,而教师也无法在此之中提炼经验,创新思路,大大地限制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必须要谋求改革与创新,探索一种更加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双方共同提升。基于这一教学现状和目标,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时,适当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提升这一学科的教学水平。要在基础知识中添加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枯燥的知识更具有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愉悦。而课后练习和阶段测验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检验。通过实践可以得知,生活化教育模式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该方法提供了实践支撑。

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往以分数考核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学绩效考核下,实际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分数教育”为主,而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恰恰不能用分数来衡量,这是我国对中学生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主体,对培育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呼声愈演愈烈,但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考试成绩和教师评比的各项压力,应试教育仍然十分普遍。教师往往为了完成基本评比指标而使用各种手段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形成了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良风气。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了日后升学的结果,于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出彩的成绩,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学生每天都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几天一轮的考试,得不到充分休息。如果成绩平平或纪律差,甚至无法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公平对待。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完全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范畴,分数至上的思想十分盛行。

此外,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也无法满足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于中学生来说,从课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这一学科的最直接方式,因此教科书的内容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当前道德与法治教材普遍存在基本内容脱离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所涉及知识超出受教育者理解范围等问题,且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并不符合社会上的实际情况,一些内容也超出了受教育者所接触到的实际生活,理想化现象较为明显,而在现实性方面有所欠缺。而且,由于教材更新速度较慢,也出现了内容滞后、材料陈旧的情况,无法与时俱进,不利于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一)要在教学中创建生活式的学习氛围

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将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基于生活实际是这一课程的教学特点,让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参与到课堂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进一步提升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和细节进行研究,并结合授课和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以契合学生的特点,并为学生创建具有生活式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用好生活元素,以达到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标,提升对知识的印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教师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进行简单了解,整理总结后在课堂上举例进行授课,让学生以最快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当前,社会上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话题仍然具有较大的争议,各方讨论热烈。而从道德层面而言,应该倡导在人性之中传递温暖,拒绝冷漠。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社会议题,引导学生利用平时所学,并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发表看法。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主动发言阐述看法,这对于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能力具有更好的效果,也能够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经过细致的教育后,学生能够提升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适应度,以此加强自身法制意识与思想道德修养。

(二)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课堂

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时,教师除了要采取常规授课方式以外,还要注意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并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教室成为展开课堂互动的优良场所,逐渐营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堂环境,以实现培育学生价值体系和提升道德修养的目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正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关键时期,他们刚刚接触到社会百态和海量知识,这就给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让自身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仅对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考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也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一并得到提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爱在家人间”这一课程中,教师要先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结合社会热点事例进行授课,如“儿女分割老人拆迁款后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将儿女告上法庭”一案,将学生代入这一问题的核心论点之中,即家庭关系维系的深层次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家庭关系与孝道之间的讨论,增强这一课的学习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并结合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以及理解能力,选取学生更容易理解的社会事例作为教学材料使用,以提升学生对生活和教育建立联系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法律陪伴我们成长”和八年级下册“人民当家作主”这两节课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先把重点内容梳理清楚,让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尝试剖析,并加以列举多个事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参透。同时,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点的深度,也要融入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以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加入适当的教学知识点,以达到完善和丰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目标。对于一些重要性较大的知识點,教师可以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做好对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主动表达能力。因此,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要点能够对学生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促进的效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基础知识,也能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提供帮助。

四、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德育课程,其特点说明我们无法置身于现实之外,开展脱离生活实际、忽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这就失去了这一课程的教育意义,长此以往必将受到社会的淘汰。在课程体系改革和“立德树人”目标的背景下,要坚决摒弃应试教育与“分数至上”的理念,摒弃知识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的填鸭式教学,让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充分回归生活化的本质,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让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以实现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和道德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武丽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9(43):44-45.

[2]朱有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19(43):71-72.

[3]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8(30):119-120.

作者简介:

汪梅,马正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