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组合作初中历史互联网分层教学研究

2020-12-06杨枫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分层教学

杨枫婷

【摘要】学生的水平差异决定了教学要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以及互联网教学相结合,能够发挥三者的优势,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历史的教学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展示互联网分层教学的基本情况,提出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历史互联网分层教学方法有:教学目标分层,课前预习分层,课中共同探究分层,练习分层和知识巩固分层。

【关键词】初中历史;互联网;分层教学;小组合作

一、问题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提高。学习有价值的知识,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业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历史课堂“一刀切”,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这种情况下基础扎实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便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基础差的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进度跑,最后课堂也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当下,小组合作教学和互联网教学是一种潮流。经过实践发现,将三者相融合既能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以及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

二、本校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本校的小组合作融合了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师可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实行“班内分层”,即把全班分为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小组内按照学习能力的高低,分1、2、3、4、5、6号学生,1、2号学生是优秀生,3、4号学生是中间生,5、6号学生是学困生,各个小组相同号数的学生水平相当。

三、本校学习者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外来工家庭,学生的综合水平不高。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程度不同,再加上学习方法以及理解基础的差异,对历史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网络教学虽然可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但是分层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基于小组合作的互联网分层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方法与优势

如何将小组合作、互联网和分层教学三者结合起来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概括为五个方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课标》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按其重难点划分若干层次,哪些属于初级目标,哪些属于中等目标,哪些属于高阶目标,然后,教师围绕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例如,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学生提出的共同目标是: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基于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目标:

(1)学困生: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

(2)中间生:在达成学困生目标的基础上,掌握中共七大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意义。

(3)优秀生:在达成中间生目标的基础上,理解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课前预习分层

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平台上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任务。

(1)学困生:观看微课后完成前测A卷。A卷由几道关于课文基础知识的填空题组成。

(2)中间生:观看微课后完成B卷。B卷在A卷的基础上增加1-2道理解性的选择题。

(3)优秀生:观看微课后完成C卷。C卷在B卷基础上增加1道材料题或者让优秀生去搜集关于本课难点的材料。

通过预习任务的分层,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课中共同探究分层

这一环节需结合小组合作模式而设计。首先,在探究问题上设置分层。例如,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中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部分,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1)从课本中找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2)这些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从中你有什么启示?问题(1)由学困生回答。问题(2)由中间生回答。问题(3)由优秀生回答。然后,为了提高讨论效率,小组内通常又分为两小组进行讨论,如,小组内的2、3、4号学生一起讨论,1号学生教会5、6号学生。因为小组里的2、3、4号都有一定的基础,一起讨论基本能够解决问题。而小组的1号学生的水平较高,让1号来带领基础较差的5、6号学生,不仅可以直接给予5、6号学生帮助,而且发挥了1号的优势,提高了整个小组合作的效率,实现了学生之间的融合。

(四)练习分层

完成新课讲授后,学生们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样,课堂的检测也是分为三个层次,以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例:

(1)学困生:在书本中找出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意义,日本投降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中间生:做相关的选择题訓练。

(3)优秀生:做少量选择题和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材料题训练。

完成后云平台都显示解释,学生自行看解析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进行解答。这样,既达到检验基础的效果,对优生也达到培优效果。

由于课堂有了一定的练习,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应该注重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如,在《抗日战胜的胜利》中,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制作抗日战争胜利的小卡片,而布置基础较好的学生搜索关于日本投降的影片,谈谈感受。

(五)知识落实分层

历史的知识既零散又有其线索逻辑。因此,框架的梳理非常重要。这一环节里,老师提供知识框架给1-4号学生自行讨论梳理。5、6号学生自主性较差,老师则单独集中这几个学生,落实笔记和基础。这么一来,学困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得到特别的照顾,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历史课堂分层教學的情况调查反馈

为了了解历史课堂使用分层教学的效果以及问题,笔者对本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与分析如下:

问题1:分层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你更喜欢哪种课堂?  [单选题]

(1)从整体上看,在被调查的98名学生中,有63.27%的学生表示喜欢历史课堂的分层教学,36.73%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是可行的。

问题2:分层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哪种课堂更能发挥你的自主性?   [单选题]

(2)63.27%的学生表示分层教学课堂更能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这个数据与上一个问题的数据相吻合。

问题3:现在历史课堂的分层练习的难易程度是:[单选题]

(3)大部分同学表示练习难易程度适中,小部分学生感觉练习太难。其中,不仅优秀生认为练习太简单,学困层也存在这种情况。由此发现一个问题:学校的小组是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分配的,而有的学生存在偏科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建立本学科的分层小组。另外,要加大对优生层学生的培优力度。

问题4:你对现在历史课堂分层练习的题量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4)大部分学生表示题量刚好,部分学生表示题量还可以多一点。而这部分学生既有A的学生也有C层的学生。因此,可以设置选做题,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去训练。

六、总结与建议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的意义重大,它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照顾和发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与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相结合以及运用互联网教学,充分发挥了三者的优势,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和适合分层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在考虑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问题。在设置分层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自选任务,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定找到更好的适合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益欣.运用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历史学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赫孝真.中学历史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吴春回.浅探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10).

[4]李翠.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分层教学[J].少年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1).

[5]丁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分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分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文评改“五步曲”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