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网络舆情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11-13沈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

沈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观念的深入,中学生时常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接受他们愿意接受的事情,排斥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他们有梦想、有幻想,他们愿意接受大家人人平等,但这个平等是别人享受什么待遇,我也要享受什么待遇,而我享受的待遇别人可以不用享受,他们认为现在是法治社会,提倡言论自由,所以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很多时候,面对学生发表的一些反面或者负能量的帖子,我们仅靠说教是无效的。

关键词:自育成长;网络言论;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142

一、课题的背景

1.新课改促进德育管理的改变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地开展高中学生自主成长模式的研究,才能满足新形势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通过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育成长的目的,使学生由内而外真正成长起来,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中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及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9月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当前,网络信息对中学生的影响日渐加深,网上曝光的负面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危机。于是,中学生便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发泄对阶层差异、社会不公、贪污腐败及其他社会丑恶现象的不满,其网络言论呈现出鲜明的情绪性和偏激性特征。由于对网络言论自由认识的偏颇,加上受到激动情绪的影响,中学生往往以个人感情作为出发点,用道德框架为客观标准,对相同的观点热烈回应,对不同观点猛烈抨击,大量裹挟着偏激观点和侮辱谩骂的言论迅速涌入网络环境。

案例一:2013年12月31日凌晨1时许,新疆奎屯某中学学生刘某与同学聚会饮酒后,在回家途中,走到乌鲁木齐东路与沙湾街交叉路口时,遇到了奎屯市公安局的巡逻民警。看到正在执勤巡逻的民警后,有些醉意的刘某出言不逊骂警察是“TMD傻子、有病……”。见此情景,巡逻民警一面对刘某进行批评教育;一面让刘某的同学劝其回家醒酒。然而,回家之后,刘某越想越没有面子。于是,他便借着酒劲在网上发帖说:“奎屯警察垃圾……”。此帖发布后,不少网民跟帖转发和吐槽评论。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奎屯公安民警的声誉,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1月5日,经过民警的信息筛选和摸排调查,最终确定了刘某的作案嫌疑。于是,1月6日,正在学校上学的刘某,被民警依法传讯到刑警大队办公室接受调查,面对确凿的证据和民警的讯问,刘某如实供述了自己为了出气、泄私愤,故意在网上发帖侮辱奎屯警察的违法事实。

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事情最根本的原因是刘某本人的心理原因,首先是刘某在酒后出于某种心理出言不逊骂警察,那么为什么会骂警察呢?开始警察并没有找他谈话或者什么其他的行为,不难看出刘某可能本身对警察比较反感,而在被批评和教育后加上酒精的作用觉得在朋友面前丢了脸,于是就借助网络来泄愤,在泄愤的过程中他觉得别人可以发帖随便说,自己当然也可以,并没有对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判断和分析,更没有对这件事情为什么发生进行分析,刘某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以自身的判断标准来判断和分析的。

案例二:笔者在2014年新接手101班时出于班纪、班风的考虑在开始的时候规定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班里有个胡某,其在学习上很刻苦的,此人平时比较能说会道,但其言语中往往会给人一种凌乱和不着调的感觉。2014年12月8日通过QQ空间看到其在2天前(12月6日)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说说,其全部内容是“别的学校有表白墙,我们学校男女一起打伞就要受处分,不知道怎么了,是我脑子不好用……”。

案例中不难看到学生写这些是对自身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一种申述。胡某的描述不能说他所写完全是错误的,至于“表白墙”和男女生共伞受处分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呢?胡某并没有去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也没有思考分析事情是否真实,或者说思考也是仅从表面上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放大他人的不足之处或者是过分描述他人所享受待遇,而强调自身未能享受到的权利,其他学校有表白墙可以男女生之间直接公开表白,自身同样是学生也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所有的思考和评价标准都仅从个人的感情作为出发点或者依据去描述这些事情。

二、引发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观念的深入,在我们周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前面案例中所描述的事情,这是中学生很可能做的事情,他们接受他们愿意接受的事情,排斥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他们有梦想,也有幻想,他们愿意接受大家人人平等,但这个平等是别人享受什么待遇,我也要享受什么待遇,而我享受的待遇别人可以不用享受,他们认为现在是法治社会提倡言论自由,所以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中学生由于其年龄段的特点,对很多事情的判断是从自己的评价标准出发,以个人感情作为出发点,用道德框架为客观标准,很容易出现片面、偏激的言语。

早在1933年,胡适先生就提出“敬慎无所苟”理念。胡适先生针对《大公报》上署名董时进的文章《就利用“无组织”和“非现代”来与日本一拼》中的观点,指出“凡不负责任的高调,都是废话……言之必可行也,这就是‘无所苟,这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话负责任。”胡适先生认为,“敬慎无所苟”理念包含三个原则:“独立的精神”“研究的态度”和“清楚的思想”,反对赶时髦的人云亦云,反对情绪化的煽情言论,要求“有几分证据,才说几分话”,而且要用清晰流畅的文字把观点表达清楚,不要搬出惊悚的概念迷惑、引诱读者。一言以蔽之,所谓“敬慎无所苟”就是“言论自由须负责任”。

我們德育工作者只有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知道该如何考虑问题,了解自己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正确抒发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才能让学生对自己言论自由负责任。

三、实践研究

1.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在学生进校报道后直接公布笔者的QQ账号,允许学生添加好友,以便随时沟通和联系。一段时间(一般在一到一个半月)后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了就会建立班级QQ群,这个时候找到群主,强制要求其把笔者的账号加进群里,并在公开场合直接告诉学生笔者只是做一个监督管理的作用,防止有人在群里随意谩骂、侮辱其他同学,或者出现一些不好的事情,平时并不会太多的去管他们的言行。

案例三:2013年笔者在班级里曾做过这样的安排,但学生又偷偷重新建过群,但在不久后有学生来找笔者,说班里有学生可能要被其他高年级学生欺负。经了解后得知起因是班级里两个女生在群里发生争执,然后各自找了自己熟悉的男生帮忙对骂,最后引发男生之间发生矛盾。这件事情在几个班主任的协调下最终化解了。然后笔者找到重新建群的男生和其沟通后,他了解到这次事件的危险并马上将笔者的账号加入新群。

在之后带班级的过程中笔者也曾将这件事情告诉学生,而学生在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后并不会排斥教师加入学生群,并时不时也会和笔者开开玩笑。随后会有不少学生要求添加好友,有些学生会将一些他们看到的东西截图发给笔者,这样的沟通可以避免学生之间发生纠纷,并达到监督管理的效果。

2.建立班级制度管理机制

(1)笔者在学生报道后会建立家长群,群里面一方面可以和家长通过群沟通,及时给予家长一些和学生沟通上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将学校班级的实时情况迅速反馈给家长,从而建立起快速的家校反应机制。这样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较快地给出处理意见,并实现家校配合共同解决问题,使家长能更翔实的了解情况,在安抚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2)通过班级学生讨论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在发现一些突发事情的时候学生能迅速将事情的过程通过截图等形式反馈给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行处理。

案例四:在笔者所带班里有个学生王某在10月19日返校的时候带了一瓶鸡尾酒到学校,在校期间没有喝,但在10月25日放学回家的路上在公交车上与同车的另一个同班同学裴某分享了这瓶鸡尾酒,并将这个过程拍照实时发到了网上,图片正好被班里学生看见,马上反馈给了笔者,于是笔者让学生出面先行和王某沟通,让王某主动先将帖子删除。其后由于是周末学生放假在家,所以笔者与王某的家长进行了联系,将事情的过程告知家长,由家长在家中进行教育和指导,其后一天王某主动发邮件给笔者承认错误,返校后又主动到笔者办公室承认错误并表示不会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由此形成了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处理的一个长效机制。

3.建立沟通渠道

(1)教师加入班级群,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群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到学生身边,通过平时休息时间的闲聊使学生放开对教师的畏惧和排斥。学生如果对某些事情有些偏激的做法,教师也可以直接加以指引,从而使学生能在心理上对所做事情有一个较好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2)现在的学生很多是家中的独子,所以学生但凡有一点问题在家长眼里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他们非常热切的希望能将孩子的问题解决。因此很多家长非常愿意和孩子做交流,也能够很好地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通过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仅能指导学生,还能拉近家长和学生的距离,使孩子愿意和家长沟通。

(3)高中生基本以住校为主,此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就非常重要。在与同学交流的时候他们心理没有什么障碍,能放下顾虑将很多心里话都说出来。在案例三、案例四和案例五中都能看到是学生将信息反馈给了笔者,从而才有后面的处理措施。于是,笔者在班级内部倡议如下几点。

①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班团委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充当了排头兵的作用,班团委成员积极发现、协调、处理学生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挥作用将同学之间的一些想法整理后交班主任,对一些能够处理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以免问题严重化。

②结合学生困惑,引领学生自我教育

班团委会根据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创设平台,设计相关的班会活动,以此引领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目的。学生中间存在的不平等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交由学生自己相互交流探讨,在班会课上到讲台上将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全班一起进行最后的总结和分析,大家在活动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受到网络上言行的引导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教育者应如何做到让学生懂得去腐存精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应当遵循这样的规则:原则上学生的言论自由权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学生的言论自由权,不会因为学生的特定身份而加以过多的限制,或者给予一定的豁免(虽然学生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对某些言论的表达可能在法律上不承担责任或减免法律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出于无知就随意发表言论,“免责不等于不受限制”),但是基于学校的管理职权,学生发表的严重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言论要加以限制,基于学生的身心发育程度,对于学生发表的可能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鼓动性言论要予以限制。

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自育成长。学生的自育成长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对教师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者,应该善于利用教育时机,通过心理上的疏导和思想上的引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应按如下四个步骤进行指导。认识自我教育;及时肯定自我的教育行为;传授自我教育方法;形成自我教育习惯。引导学生认清芜杂的网络信息背后的事实真相,很好地安抚学生的激动情绪,着重培养学生注重事实、谨慎发言、尊重别人发言的权利、使用文明语言清晰表达观点的习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石蓬勃,张艳梅,“敬慎无所苟”与大学生网络言论自由教育[J].青年记者,2013(11).

[2]朱丁一,李昊青,姬鹏华,刘冰月.主客体视角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异化对策研究[J].公安研究,2017(2).

[3]李定坤,鄧平洋,卢勇.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与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8(47).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311261)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
职业院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问题
班主任德育管理探究
分析人本管理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中职德育工作的四个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论语》中的德育管理思想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