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质量监测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建议

2020-11-08蒋建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5期
关键词:优化建议影响因素

蒋建芳

【摘  要】环境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如果未能做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有效衔接,则会对可持续发展造成限制。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能够更加全面的获取区域内的环境状况,为工程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速度,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但是,在工作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导致监测效果受到影响,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本文将对环境质量监测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环境质量监测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探索环境质量监测的优化建议,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质量监测;影响因素;优化建议

我國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环保领域的科学引导和约束,旨在解决当前面临的污染问题,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在环境保护工程当中,环境质量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会对后续环境治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该提高重视程度,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监测水平,获得更具全面性、真实性和精确性的数据,满足不同部门的使用需求。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繁杂性和专业性特点,涉及不同的环节及内容,因此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明确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推进,真实的反映区域内的环境状况,以便提出科学合理的环保措施。

一、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意义

在绿色化发展背景下,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协同。在此过程中,需要获得可靠的环境质量数据,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决策,特别是在政策及方针的制定和实施中,都需要以规范化的数据作为支撑,防止在决策中出现较大的偏差。在传统工作体系下,缺乏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支持,导致环境质量监测水平不高,影响了我国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在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下,我国在环保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可以更加便捷、精确的获取环境信息。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在不同区域内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环境监测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为当地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性保障,需要明确工作中的关键因素和具体内容,提升整个工作流程的规范性【1】。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要求如图1所示,涉及监控点布设、采样、测试和仪器设备、人员等,只有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体现环境质量监测的现实意义。

二、环境质量监测的影响因素

(一)监控点布设

监控点是决定实际监测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果在选择监控点时未能保障其代表性,则会难以反映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无效数据。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是影响监控点布设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在周围环境状况、气候状况和排污口状况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引起较大的误差。环境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较大的改变,在较长周期的监测工作当中如果缺乏动态化监测措施,获得的数据信息则不具备参考价值【2】。特别是环境的细微改变都有可能导致仪器数据出现误差,特别是在前期未能做好严格的勘察工作,对于现场环境的了解程度不足,也会导致监控点布设无法达到实际监测要求。

(二)样品采集、保存、管理和运输

样品采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在获取可靠性样品的基础上,才能为后续分析工作奠定保障。但是,在样品采集中也会遇到较多的局限性问题,如果采集方法不够合理和规范,则会对分析数据产生干扰,无法得到正确的监测报告。未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采集的时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样品的保存工作当中,由于未能对保存环境加以优化,容易导致样品发生变化,在实验室得到的样品无法反映区域内的整体环境状况。缺乏对冷藏和冷冻环境温度的严格把控,造成样品变质的问题。缺乏对水样采集和气样采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破坏,因此无法满足实验室分析的要求。

(三)测试环境

监控点附近环境状况,会对环境质量监测效果产生影响,包括了采集点的具体位置、天气状况等等,比如在采集水样的过程中,水流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当中,获得的样品可能无法反映水域的实际情况。在采集点附近的污染源较多,也会对监测数据产生较大的影响,无法保障数据的稳定性。此外,实验室环境状况也有可能导致监测数据的偏差过大问题。缺乏对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在工作中未能定期做好消毒处理,容易使得样品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分析获得的数据未能真实反映原样品的情况。仪器设备的性能是决定测量分析成效的关键,在使用相关仪器时的操作方法不正确或者仪器本身的精度不高,使得实验数据的误差增大。

(四)人员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不高,也会导致环境质量监测的水平无法得到快速提升。部分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十分落后,无法适应新时期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要求,在工作中采用传统工艺方法,因此获得的数据信息缺乏可靠性。对于先进监测仪器和技术的应用效率低下,容易由于自身的操作失误而引发较大的误差,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3】。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高,存在思想懈怠的情况,未能认识到自身岗位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环境质量监测的优化建议

(一)合理布置监控点

对于监控点的合理布置,是改进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成效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应该做好全面的勘察工作,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上开展布点工作。应该确保周围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在监测期间发生较大的波动,降低意外因素的影响,为数据信息的采集创造良好的条件,使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全面反映。由于监测环境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应该从时间点和空间点两方面入手加以选择,确保其具备较高的分辨率【4】。应该在有限的监控点数量内,更加精确、真实和全面的反映区域内的水环境、大气环境或者土壤环境状况,能够避免监控点过多而引发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几何图形平均布点法、随机布点法和分功能区布点法等,是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几种常见布点方法,而分功能区布点法的科学性更强,能够根据功能区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监控点。网格法、分功能区法和几何图形法等,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无物源分析法和t检验法等也得到实践应用。在选择监测方法时应该获得本地区的属性特点和地质条件、污染类型等,确保监控点数量和位置的科学性。

(二)加强采样控制

对于采样环节的全过程把控,也能够提高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水平,主要是从采样的时间、位置、方法和频率等方面予以针对性掌控。XAD树脂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和RO法等在水环境质量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通常需要借助于巴特尔大水量采样器和多功能采样器等开展采样工作。在采集工作开展前应该做好清洗和校正工作,避免仪器不准确而对采样质量造成干扰。在完成采集工作后,应该做好密封处理,根据样品的保存要求选择冷冻或者冷藏的方式,防止造成变质的情况。在运输过程中加强管理,避免对仪器造成严重的破坏,应该根据不同采样方法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运输及保存方法【5】。对于一氧化碳气体可以借助于采样袋进行采集和保存,在室温下能够保持气体的稳定性,检测时间不能超过36h。对于氮氧化物的采集则会用到吸收液,应该保障温度不超过30℃,避免出现阳光直射的情况,保存时间应该在8h以内。为了防止金属元素在运输中造成严重的水解沉淀,还应该添加适量的酸性试剂,酸碱度在1-2左右。

(三)做好仪器管理

仪器质量是决定环境质量监测效果的关键点,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好仪器的选型及管理工作,确保其性能达到工作要求。应该在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前做好各类仪器的检查工作,确保在采样和实验分析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问题,明确各类仪器的操作方法和规范,保障读数方法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尤其是在新时期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当中,多种精密仪器得到广泛应用,应该定期开展校验工作,当其精度无法达到工作要求时应该及时更换。传统人工操作的方式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会对数据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6】。为此,应该以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引入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比如可以借助于液相色譜仪、气象色谱仪和质谱联用仪等开展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而通过流动注射分析仪则能够有效监测无机污染物,运用光谱-质谱联用仪则可以提高金属污染物的监测效率。气象色谱仪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四)规范数据分析与审核

不断提升数据分析和审核过程的规范性,也能够获得更加可靠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应该对当前方法加以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的工作要求,保障数据的精确性。做好数据匹配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新的污染物时,应该明确其基本属性和成分等【7】。工作人员应该对其物理性质实施科学评估,通过标准曲线来更加直观地反映污染物的特点,保障数据分析工作的高效性。分光光度法在标准曲线绘制中的应用较多,针对其中不合理的数据加以剔除,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监测结果。在信息化背景下,应该注重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数据采集、分析和整合等提供技术支持,防止造成较大的误差。能够快速提取海量信息中的有价值信息,借助于数据库来建模,达到可视化分析的要求。虚拟化测试平台的构建,也能够为数据筛选奠定基础,防止异常数据对数据的分析效果产生干扰。此外,还应该做好严格的数据审核工作,制定完善的数据审核制度,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要求。

(五)优化监测环境

环境因素是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实践中应该予以重点把控,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人员应该提前做好勘察工作,深入到监测区域中进行调研,明确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确保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能够保持稳定性。在不同地区中,由于环境状况、经济水平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应该结合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制定相应的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8】。加强对人们的引导,使其主动参与到环境质量监测当中,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当环境出现变化时,应该明确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对策,确保监测方法的可行性。严格记录环境变化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此外,还应该对实验室环境予以改善,做好消毒处理,防止对样品质量造成影响。制定严格的实验室操作规程,防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影响环境质量监测效果。

(六)提升人员素养

提升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也是获得良好监测结果的关键途径。为此,应该做好人员的招聘工作,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科学考察,确保其能够达到现代化工作要求,防止自身素养不高而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在日常工作当中应该做好专业化培训工作,除了要学习本行业的先进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要对新设备和新仪器的操作方法加以全面学习,提升整体操作水平,避免出现严重的失误【9】。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意识到自身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结语

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实施,是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的主要途径,因此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实践工作当中,监控点布设、样品采集、保存、管理和运输、测试环境和人员素质等因素会对监测效果产生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则会导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缺乏实效性,无法为治理工作提供可靠保障。为此,应该通过合理布置监控点、加强采样控制、做好仪器管理、规范数据分析与审核、优化监测环境和提升人员素养等途径,逐步构建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达到相关规程和标准要求,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虹,张华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思考[J]. 低碳世界,2016(22):18-19.

[2]闫亚奎. 影响环境质量监测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环境与发展,2017,29(5):182-183.

[3]符华群.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大众标准化,2020(24):98-99.

[4]闫婧姣. 环境监测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9):157-158,170.、

[5]汤昌珍. 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16):41-45.

[6]朱平.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与发展,2020,32(12):182-183.

[7]李亚甫,宋卫平.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的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Z2):22-26.

[8]张月.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8):157-159.

[9]曾杰,韩文彬.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因素[J].低碳世界,2020,10(08):30-31.

猜你喜欢

优化建议影响因素
高校实施阳光体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研究
关于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我国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意义
浅谈金华EMS网运能力优化建议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吕梁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核电厂电气贯穿件密封性监测方法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