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0-10-21蒋莉莉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社会保障学》是专门研究社会保障历史、内容、管理及发展趋势的课程,在我国开设时间较短。本文从该课程的性质分析入手,指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用导向理念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学;应用导向;教学改革

一、《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性质分析

(一)多学科的交叉影响。社会保障受到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密切影响,因此《社会保障学》具有交叉性强、综合性广的特点。经济学主要提供社会保障的理论根源;社会学则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解释社会保障的产生,社会保障主要是统治阶级为了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应运而生的,其发挥的社会功能日益凸显,与社会安定团结密切相关;政治学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分析社会保障的实施与变革,由此可见,《社会保障学》是在受到经济、社会、政 治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应用学科。

(二)理论体系的不健全性。《社会保障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内容体系尚未成熟完善,其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争议较大。在社会保障的历史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都出现了不同的社会保障理论派别。另外,从社会保障的改革实践中看出社会保障的部分制度没有定型,各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改革较大。

(三)较强的应用实践性。《社会保障学》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牢固掌握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和改革发展趋势,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视角和思维去分析社会保障政策和实践问题。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其实践应用型较强。

二、《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保障学》教材内容滞后。《社会保障学》教材来中较为权威的是我国较早研究社会保障的几位专家学者编著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方面基本上都遵循了社会保障学科的本质属性,教材体系内容表现出一致性,没有本质的差别。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的改革使得社会保障的理念、内容、制度和实施都具有动态性。 但是现有教材内容严重落后。尤其是近些年社会保障新政不断出台,而相应的教材不能及时根据这些新的政策。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根据专业的需要及时自己更新教学内容,而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这样,授课责任心的不同、对于前沿知识的关注度的不同使得同一门课程授课内容有所差别。

(二)不同专业对于《社会保障学》课程内容需求具有多样性。 1.经济类专业。社会保障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經济发展领域的重要内容,与社会总需求、投资、就业、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等经济内容密切相关。因此,《社会保障学》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经济学专业从经济学尤其是福利经济学、国家干预的角度分析社会保障的意义;财政和税务专业则从财政支出的国家宏观调控角度理解社会保障的意义;金融学专业则应该突出社会保险基金与金融市场的密切联系,关注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保险学专业更应该突出社会保险内容的讲授,与商业保险进行对比介绍。 2.管理类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公共管理类专业应该全面介绍社会保障的基础和制度两部分内容,同时在制度篇更应突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实践;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由于有后续社会保障相关相关课程的开设,则应注重社会保障理念,即基础篇的内容讲解,对于制度部分则简单介绍;工商管理专业侧重讲授社会保障的制度应用、社会保险的管理等内容。3.法学专业。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的立法推动着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一种法律制度,用于调整社会保障各主体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学类专业应该侧重社会保障政策的发展历史,侧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法制性,明确国家、企个人及有关主体在社会保障中履行的义务,掌握社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及给付的相关规定。4.其他专业。《社会保障学》在很多高校都作为面向全校的通识课程。作为全校的素质选修课程,其课程内容更应侧重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意义和社会保障的实践运作等知识内容的普及。 所以,专业不同,对于《社会保障学》的知识需求不同,授课重点也就不同。 但是各个版本的教材内容却大致相同,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根据专业需求进行有选择的的讲授课程。

(三)实践教学占比太小。应用性的《社会保障学》要求该课程的知识应该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能够分析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但是各大高校《社会保障学》的教学大纲中的讲授内容较多,实践教学占比较少。在各大高校的授课师资中,目前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这也制约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

三、应用导向理念下《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在应用导向理念下,《社会保障学》应该进行因时因地的教学改革,有益于 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应用,即培养学生在社会保障的领域中应用相关基础课程的 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一)根据不同专业组织不同的重点教学内容。国内各大高校开设的《社会保障学》在不同专业其课程性质不同,对于社会保障专业,可以选用一些介绍了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的教材,这些教材内容较为全面和系统。 对于其它专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可以视专业需要而定,比如财政和税收专业,可以重点讲述社会保障理论,从而理解财政和社会保障的关系;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重点讲授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知识,了解社会保险与工作福利的关系;对于法学专业,该课程重点讲授最新出台的社会保障的有关法规、条例及通知的内容;对于经济类专业,更侧重从福利经济学、国家宏观管理的视角理解社会保障的经济职能。

(二)根据课程性质创新教学方式。在《社会保障学》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有关社会保障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性质创新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于应用型较强的《社会保障学》,参与式教学就是很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主动参与课堂内容,与老师共同合作,共同完成授课内容,其形式主要包括:专题讨论、小组活动、案例讨论等。

(三)加强实践教学充实课程内容。《社会保障学》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教学实践,例如对社会保障政策的案例分析讨论、社会保险机构业务的模拟实验等,可以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了解我国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及其运行情况,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障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选择一些公共事业单位和企业引导学习实地考察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保障相关知识的暑期调查来增加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可以鼓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也可以经常邀请社会保障领域的著名学者进校讲座,开拓老师和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对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践操作知识,可以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校给学生进行讲座,或者聘请其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鼓励高校的任课教师多到企业、社会保障业务部门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岳宗福.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研究述评[J].劳动保障世界,2010,(05):67.

[2] 黄晓瑞.《社会保障学》课程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 (12):22.

[3] 王微,廖煜娟.自主立体交互式能力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 2015,(1):44.

作者简介:蒋莉莉(1981-1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人力资源研究。

注: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的成果,项目编号:xjjgxh2017204,项目名称:应用导向理念下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