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的有效,才能“学”得有效

2020-10-12刘永生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刘永生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梳理知识点?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有效?教师作为课堂引领者,应该从“教”上研读教材,提炼每一节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与目标,用创新教法来推进“减负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读教材;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对教材知识的有效梳理和整合。而要把握教学目标,需要从学情分析入手,聚焦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挖掘鲜活的数学资源,完善生动的教学课件,以独具匠心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发现、探索、合作、交流,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学生“学”得有效,前提是教师要“教”的有效。

一、有效的“教”,来自教师的反思

教师要反思,如何让课堂知识的呈现与学生知识习得变得更有效。教师要审视自身,深入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引导学生探究,巩固课堂练习。

(一)研读教材,提取教学重难点

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学的前提是研读教材。教师是施教者,更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者。教师要结合各章、各节知识,把握编排意图,剖析和梳理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教学内容的明确。“教”什么?怎样去“教”?哪些是教学重点?哪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定位、细化,并将其纳入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关系,与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使其弄懂所学内容,并在头脑中建立教材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

(二)分析学情,把握课堂施教关键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要契合学生数学认知发展需求,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更有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策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好学情分析,推进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奥苏泊尔提出:“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开展教学设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要结合学段、年级,着眼于对学生数学知识、经验的提升,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存在学习困难,应该在哪些地方做出指导等。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先前所学知识中,思考有效的方法,对新知识进行转化,使学生从分析、判断、综合中,抓住解题思路。

(三)把握问题导向,创设探究情境

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去探究数学,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思路、想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探究课堂的打造,要从学生的探索欲出发,借助数学问题,构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同时,学生的探究要具有新奇性,要注重与课堂知识点的衔接,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引领学生产生新的创想。教师要积极搭建课堂探究平台,让学生从猜想、想象、探索、验证中学有所得。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整数”时,笔者以救灾捐赠活动为情境:收到面包物资1000元、纯净水物资1000元、牛奶物资1000元,要将这些物资送给灾民。其中张大爷、王大爷、李大爷三户人家,分别领到了该批物资的320,问:张大爷、王大爷、李大爷各家领到的面包、纯净水、牛奶各多少元?通过具体化、真实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运用分数乘整数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数学探究能力的养成。

(四)关注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数学能力

有效课堂的“教”,离不开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练习。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与运用,要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要有助于巩固其数学解题能力。“教”的有效性,体现在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题上。每道习题,要明确训练点,要细化考查方向,要突出学生数学认知、数学解法的训练。在练习题形式上,除了布置常规作业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渗透测量、制作、拼接、调查等实践性活动。在练习题难度优化上,要把握层次性、梯度性,要由易到难,逐层提升练习难度,加强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的协调。例如,设置习题:有5个苹果、3个梨共计1350克,一个苹果比一个梨重50克,问:苹果多少克?可以适度增加难度,进一步拓展该类题型,1个苹果等于2个橘子的重量;4个橘子等于1个菠萝的重量;1个苹果和1个菠萝合计600克。问:苹果、橘子、菠萝各多少克?难度的递增,兼顾学生分层学习的需要。

二、有效的“学”,来自教师的创新

怎样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和理解数学?教师在创新教法上,应该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关系,把握和优化教材重难点,契合学生认知需求,更好的探索数学的本质。

(一)强调课堂思辨,理解数学的内涵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辨意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教材实例,教师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创设情境?怎样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点?数学例题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方法和策略?如何从课堂预设来拓展数学知识规律的生成?例如,将8根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学生,哪种分法是正确的?对该题的讲解,教师可以引入“问题链”,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将8块糖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如果换做铅笔如何平均分?让学生从中对照不同分法,挖掘“平均分”的数学意义。

(二)融入数学思维,解读数学思想

学习数学知识,要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从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想,如何结合问题来提炼数学思想?例如,通过学习面积的计算,可以提炼出“转化”这一數学思想,还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推理、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以“烙饼”为例,从烙饼方法上让学生认识、理解数学思想,从统筹优化思想上体会“不浪费空间”“确保用时最少”等意义。

(三)立足儿童立场,展现数学趣味

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要把握教学流程,为学生创设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路径。不同知识的呈现,教师要变换不同方法,以顺应学生认知、思维的需要。例如,在学习“倍的知识”时,对于“倍”的概念,学生感到不解。为此,笔者引入摆小棒活动,让学生摆出正方形。一组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二组4根小棒,摆出几个正方形;三组4根小棒,摆出几个正方形。观察各组小棒所摆正方形的个数,引出“倍”的概念。同时,在摆小棒过程中,学生结合具体操作,加深对正方形中4根小棒的理解,也从中创设了真实感知情境,促进学生对“倍”的理解。

三、结语

“教”与“学”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教师的“教”,要突出学生“学”的有效性,要结合数学学科特性,引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在“教”上,要转变观念,积极尝试和变换教法手段,反复考量和探知数学的本质,释疑解惑,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花梅.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0(02).

[2]林小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对策探讨[J].江西教育,2019(27).

[3]李德全.“教得有效”才能“学得有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