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2020-10-12王志雪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自主能力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王志雪

【摘 要】自主能力不仅能推动学生当下的学习与发展,而且在学生的日后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需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开展具体的教学设计工作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自主能力

既然教师想要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工作,那么教师就需要对自主能力有全面的了解。所谓的自主能力,简单来说,是指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动性。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课程知识内容的思考,从而实现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说,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数学知识不像其他知识有比较强的趣味性。教师要根据课程知识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开展具体的工作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培养学生形成自主能力的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教师在正式探究自主能力的培养方式之前,需要明确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才能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

(一)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自主能力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的成长与发展,是学生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它不是别人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一旦能形成一定的自主能力,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获得极大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整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通过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以往的課堂教学中,学生都是通过教师讲解或者传授的方式来学习课程知识,但这毕竟是被动接受,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也有限。而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形成对课程知识的探究,以此来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际上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时,便要运用思维对课程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方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教师了解了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之后,就需要根据作用的内容,找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方式,并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想要培养好学生的自主能力,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当代学生由于在生活中一直受到父母的偏爱,生活上就缺乏一定的独立意识,容易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到了学习上,这种情况依旧没有改变。其中最为典型的体现便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凡是遇到一点问题,就立马放弃,而不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只等待着教师的讲解。受这种行为的影响,学生不会主动进行课程知识的思考,自然也无法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时候,第一步要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依赖别人,逐渐过渡到依赖自己。

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建立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式,同时让学生能顺利解决关于这一方面的应用问题,从而推动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建立鼓励的制度,即如果学生能坚持依靠自己的想法探索出相关的答案,教师不管答案是否正确,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奖励,如果是正确的,那么要再一次地给予奖励,推动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以此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知识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知识方面的探究工作。学生毕竟因为年龄还小,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保证知识探究的正确性。而教师为了能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又不影响学生准确率的发展,便可以结合众人的智慧,让学生之间开展小组合作,以此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讲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教师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通过这一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具体的知识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某一道题目,与同学进行分析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探究出万以内加减法运算的具体步骤和方式,并以例题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结合生活进行课程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平时最为熟悉的事例,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生活。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就需要尽可能地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例,从而开展具体的分析和论述,以此来推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针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常用的尺子和常见的快递纸箱等物体,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些物体,从而进行一个初步的形状的判断,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这些方式都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判断,以此来有效推动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殿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6(66).

[2]张翠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3(04).

[3]刘晓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01).

猜你喜欢

自主能力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浅析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
刍议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