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分析及教学革新思路

2020-09-10陈俊朋周俊滨

体育时空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心理障碍初中体育

陈俊朋 周俊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3-090-02

摘  要  文章针对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提出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初中生克服体育心理障碍可以促进初中生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有效促进初中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的体育课程教学在现阶段中,仍存在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问题,导致初中体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和不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本文就现阶段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分析思路。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心理障碍  体育意识

体育课程的设立对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建立良好的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在现阶段体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强调以考量标准、是否达标等手段来达到课程练习密度的水准,忽视初中生的上课心理状态,导致初中生出现体育心理障碍的问题。初中年龄阶段是个人身体、心智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新一轮版本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到:“体育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让中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提升身体素质,同时突破体育心理障碍,培养中学生体育心理健康。

一、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没有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活动,是指个体由于社会、生理或心理等原因而导致的一些不同于正常的人格特征、异常心理过程的行为方式,以致与该个体的行为后果对社会和本人都是不相适应的。相关心理研究表明,当人产生心理障碍的时候,人的思维能力、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会下降,若心理障碍严重将影响人体的自控能力,甚至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2]。初中体育教学课程的不合理性引起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的形成,导致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反感、恐惧等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一)初中生个体的差异情况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与心智快速发育的阶段,每个学生有独有的身体结构,体形各方面不同,运动技术和基本素质也不同。体育课上不同强度大小会影响学生的发育,甚至会带来伤害。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不同性格、性别、身体条件的学生表现方式不一,但是这些课堂上学生的体育心理状态只是依据大多数情况而言的。不论男生女生都存在一些小部分情况,例如因性格原因、生理原因、家庭原因等对体育项目的抵触、害怕等心理障碍。初中体育教师如果能把握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将会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也更有利于教师本身工作的促进,也有利于学校育人的教育改革。

(二)初中生对体育運动项目常识的匮乏

初中生体育运动项目常识与掌握影响到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影响到对初中生接触新的体育项目的心理状态及体育兴趣的培养,影响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初中体育课程的时间无法满足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更不要谈初中体育教学能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了。随着初中生对体育的认识理解不深而完全没有参与体育运动,体质健康水平也随之直线下滑,对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初中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阶段,初中体育课程中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还是很常见的,体育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活动热身跑几圈就认为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们出现了回教室、闲逛等体育课堂现象。在我国中学中,因为大部分初中学校的资金都投资在了其他学科的建设上,我国的初中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设备还不够完善,对体育课程的投入缺失,是因为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在教学地位上的不平等所导致的,特别是在一些教育发展较偏后的乡镇地区,教师的教学方式常以跑步来提升练习密度,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培养。

二、浅析初中体育突破心理障碍教学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的变化会随着运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体育教师对那些运动基础差、体质偏弱及性格内向的学生,应多正面鼓励,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心,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体育教师要甄选学生爱好的教学内容,进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难易度接近要贴近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其次,要事先布置好场地,选择合理的器材,落实体育安全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心理无压抑的运动环境中完成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再次,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师备课的教学形式也要多样化,吸引更多的学生从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既增强了体质、促进了心智功能的发展,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坚毅果敢的意志品质。因此,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文明地学习与生活,防止体育心理障碍的行成和矫正不良心理行为的重要途径。

(二)以理论为指导,开设体育理论课

初中生对一些体育项目害怕的心理原因是因为对运动项目的认知不足。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那么上好体育理论课尤为重要。一直以来体育课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体育理论部分被忽略,学生无法从体育课程中挖掘该课程的奥秘,不仅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忽略了教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初中生对知识的渴望是强大的,学生只有对某一体育项目感兴趣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去练习。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该运动的发展史,经典事例、名人传记等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还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在每一次小的技术、战术上的领悟都应该有成功的喜悦,超越自我的信念,战胜他人的信心。逐渐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成为一项终身体育技能[3]。比如:如何让学生对足球产生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校园足球比赛,增加集体荣誉感,在通过视频观看点球大战、全明星表演赛,使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进行足球教学,讲解射门,防守等各项技术要点,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终使学生逐步完善足球的各项技战术。有了健康的体育心理素质才能保证体育练习的时间和运动量,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三)以困境教育为指导,提高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

我国目前初中生多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使得家长对现阶段的初中生更加关爱、呵护,导致孩子在面临艰苦的环境时,意志力的表现较为薄弱,部分初中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后,会出现明显的挫败感。而在初中的体育课程当中,学生会将对待生活的品质带入到学习中,在体育课程上的表现非常明显,常引起体育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的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困境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体育项目,通过有效的困境教育结合学习来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磨炼,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抵抗困难的毅力和信心,最终让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4]。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把控学生的心理状态讲究技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压力源自于技术动作的不规范,练习多次都无法完全掌握,严重时还会让学生的自信心降低。此时教师还需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主动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运用示范教学与语言鼓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挫折中锻炼自己,使得学生突破体育心理障碍,更好地组织体育教学内容。

三、结语

众所周知,健康的定义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改变当前体育教育过程中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突破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从良好的教学环境、体育理论课的开设、困境教育的模式、促进教学内容多样化,让学生在对体育理论了解的基础下,通过困境教学来挖掘初中生的潜力,提高体育心理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信、坚强、勇敢、积极等优良品格的形成,突破初中生体育心理障碍。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全方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好时机,万不可忽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错失对初中生树立体育精神于终身体育意识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黄远珍.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96.

[2]章玮,乐肇炜.学生体育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8):193.

[3]李寶成.上好体育理论课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A].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C],2019:418-419.

[4]刘世荣.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225-226.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心理障碍初中体育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贯彻的研究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商水县高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及分析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