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20-07-09叶钊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叶钊

【摘要】物理教师和其它学科的教育工作者一样,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还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执著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等,这有利于学生发展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CJ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29-01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别是德育分割开,没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中,则不利于学生发展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抓住一切契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着这方面的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整理好物理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比如:在学习《磁场》的教学中提到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可以展开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人民服务,为世界文明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又如:“核能”中讲到原子弹和氢弹,可以补充物理学家邓稼先在建国初期,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投身建设,参加和组织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为了祖国的强大,邓稼先数十年来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四、帮助学生建立以科学为依据的正确世界观

初中物理课本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的,更是可以用来破除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比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中的“沸点”和《物质的密度》知识后,将“大仙”“申手下油锅”的把戏拆穿——原来油锅中只有上面一小层是油,下面大半是醋。因为醋的密度大而沸点低,所以表面上沸腾的油锅实际上温度只有四十度左右——是人体所能承受的温度,从而渗透只有科学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最正确的、最可靠的,也是最高尚的和最光荣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执著的探究精神

人只有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认识能力才能提高,创造能力才能萌发,而物理实验恰恰能给学生提供手脑结合的机会,对促进学生手脑协调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利用教材中的制作简单的电动机、制作西红柿电池、小孔成像仪、简易潜望镜、万花筒等,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活动,使学生好奇心得以满足,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和执著的探究精神。

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群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观点,勇于接受他人意见,有利于学生主動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机和能力。教师应利用新教材中的“交流与讨论”和“实验探究”等栏目要求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与合作,发现物理规律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更体现了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七、培养学生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学技术的共同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与自然和谐运行,这种进步与和谐又促进科学技术的提高。但是科技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效应,培养学生关注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有道德、有品质的学生。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尤为重要。在新教材中,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功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意识的去挖掘、研究德育教育的价值,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使德育教育得以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中学道德大纲

[4]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