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学者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进程研究综述

2020-07-06李嘉欣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民本唯物史观

李嘉欣

摘要: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发展局势的新变化,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国内学者就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进程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借鉴其中有益部分,对进一步学习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形成进程;唯物史观;民本

对于“人民”一词,从最开始在古罗马产生到20世紀传入中国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接受直至成为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成长过程,“人民”一词也由概念逐渐成为科学系统的体系—人民观。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进程是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发表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著作。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进程主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思想逻辑、实践逻辑四方面进行研究。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基础。欧健、邱婷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指出“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1]陈媛媛从群众史观的角度出发,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理论的新发展”,[2]葛民建、李春梅等学者亦认同此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研究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论逻辑形成的关键。其次,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亦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形成的思想源泉。徐荣指出“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可以说‘人民主体的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3]杨延圣、杨诗云、胡思佳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社会历史的推动力量,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等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观点皆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来源。[4]辛宝海、李新宇亦认同此观点。

由此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建立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且还最终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

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人民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人民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学者们将本部分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继承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为内容的人民观。付喜凤指出坚持群众路线是人民观的重要组成部分。[5]徐荣指出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和社会的主体还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是人民观的重要观点之一。[6]结合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进一步执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其次,吸收了以共同富裕为中心的人民观。大部分学者指出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再次,继承借鉴了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的人民观并赋予它以新的时代内涵。最后,继承发扬了以以人为本思想为中心的人民观。

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扬弃与提升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生成的文化底蕴。欧健、邱婷以时间为序,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萌发于周代以前、确立于春秋、完善于秦汉。[7]由此可知随着社会的进步,民生思想的地位不断提升。冯峰、韩朝以“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为切入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民、利民、重民”的民本思想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8]总结以上学者对“民本”思想的认识,由此可得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丰富的民本思想长久地居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在维系中国政治系统稳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人本身的局限性仍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并未完全将这一思想付诸于实践当中。

四、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新时代以来各种实践问题的应对与发展

大多数学者将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新时代中国力量而产生的;是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在改善党与人民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实践中形成的。罗会德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在改善党与人民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在着眼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在。”[9]曹秀伟亦认同此观点。

结语

通过梳理近几年学术界研究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学术成果,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成果都是经过仔细的研究得出来的。从研究视角来看,学者们一般从理论逻辑、思想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前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研究方法来看,学者们一般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为我们今后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另一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欧健,邱婷.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逻辑与基本内涵[J].社会主义研究,2019(01):20-27.

[2] 陈媛媛.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试解读[J].文教资料,2019(05):91-93.

[3] 徐荣.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探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学术论坛,2015,38(03):6-10.

[4] 杨延圣,杨诗云,胡思佳.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体系[J].观察与思考,2019(07):41-46.

[5] 付喜凤.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形成的逻辑进路[J].决策与信息,2019(08):10-18.

[6] 徐荣.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探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学术论坛,2015,38(03):6-10.

[7] 欧健,邱婷.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逻辑与基本内涵[J].社会主义研究,2019(01):20-27.

[8] 冯峰,韩朝.刍论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多重维度[J].理论导刊,2019(02):59-64.

[9] 罗会德.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J].东南学术,2019(01):9-15.

猜你喜欢

民本唯物史观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先秦“民本”思想的源起与嬗变分析
兜底治疫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小论民本与民主融合之可能性
浅谈民主与民本思想
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及其内在关系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