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2016-12-07李丽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毛泽东

李丽琼

摘 要:毛泽东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青年这一特殊群体,关于青年的历史地位、青年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以及如何教育青年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形成了系统的青年思想理论。本文着眼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中叶世界历史演变的规律和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毛泽东青年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辩证发展过程。

关键词:毛泽东 青年思想 唯物史观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毛泽东曾把青年比作八九点钟的太阳,他认为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处在兴旺时期,并对青年寄予厚望。他高度肯定了青年的历史地位,并指出广大青年在五四运动以及之后长期的斗争中,始终站在革命的前列,“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他系统提出了青年的培养目标,明确了青年教育的方针和原则,探索出“与工农相结合”、注重榜样教育、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极具特色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之路,为我党对青年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的这些青年思想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是由青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以及毛泽东青年思想对我国青年运动的科学指导性所决定的。

一、毛泽东青年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青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毛泽东青年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

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包含知识青年、学生青年,也包含劳动青年。 20世纪初,我国的劳动青年在数量上占绝大的优势,由于贫穷和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得广大劳动青年过早地走入社会、承担起家庭生活的担子,并且长期落后于时代,其社会作用无法显示出来。尽管中国新式知识青年和新式学生青年用先行者的行动体现了青年群体的运动趋势,但是这个趋势并没有化为青年群体整体的运动。一部分原因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大一部分知识青年排斥劳动青年。例如在辛亥革命期间,许多知识青年视广大劳动群众为“下等社会”,新式学生运动的这种轻视、排斥广大劳动群众的倾向,必然无益于劳动青年的觉悟和奋起。中国青年的觉醒和奋起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逐渐兴起和发展,青年一代的思想得以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独立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并产生了追求真理、批判黑暗现实、变革社会的强烈要求。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并把一个崭新的社会现实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力地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社会主义,并认真了解指导十月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在发生和逐渐觉醒的中国青年群体,开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战斗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日益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例如 1918年,日本政府借干涉俄国十月革命之机进一步控制中国,于 5月同北洋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这个协定一签订,立即受到中国学生的坚决反对。首先是当时留日学生决定一律罢学回国,其次在法国、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也发电反对签订密约,北京一些学校学生代表和北京大学学生召开大会,要求废除卖国的《协定》,同时决定次日去总统府请愿。虽然请愿没有取得什么结果,但是经过这次初试锋芒的斗争,使一大批青年学生受到了感染,焕发出政治热情。又比如 1919年 5月,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正是用自己英勇果敢的爱国行动,发出了登上历史舞台的宣言。这些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接受了新的先进思想的中国青年,再也不是统治者面前唯唯诺诺的孺子,他们已经是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中国社会再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再也不能无视他们的作用。

(二)对青年运动的科学指导性是毛泽东青年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帝国主义开始野蛮入侵中国和残酷欺压中国人民,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苦难和屈辱,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伟大觉醒,迫使我们的同胞义无反顾地同侵略者做斗争。虎门销烟拉开了反帝斗争的序幕,紧接着就是连绵不断、前仆后继的百年抗战。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屈辱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中国青年逐渐觉醒,以五四运动为转折点,中国青年用自己英勇果敢的爱国行动,发出了登上历史舞台的宣言,在此后革命运动中,青年都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推动了革命的向前发展。但是在中国青年反压迫的斗争中,由于中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以及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环境,使得众多青年尚未完全摆脱封建文化的羁绊,又由于缺乏正式组织、正确思想的领导,中国青年在昀初的斗争过程中存在自发、零散、盲目的状态,这就迫切需要总结青年运动的实践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用以指导青年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这就成为毛泽东青年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青年思想是一个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青年思想是在 20世纪初,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随着革命的不断向前发展,毛泽东青年思想也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阶段。

(一)毛泽东青年思想的萌芽

1919年前后,帝国主义疯狂扩张,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一传到国内,更是激起中国不同阶层的愤慨,全国爱国运动的序幕由此拉开。五四运动的巨大影响和他自己领导和投身青年运动的经历让毛泽东认识到青年的先锋队作用,认识到广大青年在革命中的带头作用,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的巨大力量。正是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毛泽东青年思想理论逐步萌芽。

(二)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发展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一时期,毛泽东首先明确了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他认识到教育青年就是培养和发育新的社会力量,“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又是昀勇敢昀坚决的,因此取得青年群众的宣传,是整个宣传任务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其次,毛泽东开始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保障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毛泽东还提出了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即以启发式为核心的教育十法。这些教授法不仅运用于红军教育,也被广泛推广到了青年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当中,教育效果显著。经过广泛的调研实践和深入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已经能够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青年,特别是青年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他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进一步明确、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及教育十法的提出,则标志着毛泽东青年思想理论的逐步形成。

(二)毛泽东青年思想的不断深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这一时期,青年运动持续不断,席卷全国,迫切需要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而这一时期也正是毛泽东思想逐步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黄金时期,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我党建立以来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全面总结,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首先,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对青年的地位、青年的教育等问题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论述,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在给陕北公学开学纪念题词中明确了青年作为革命“先锋队”的重要作用:“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其次,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完成了诸多理论著作,发表了众多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和相关方法。《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青年运动的方向》等闪耀着科学之光的伟大著作,为广大革命青年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指明了方向,为我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

昀后,毛泽东为全国青年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面对举国上下风起云涌的青年运动大潮,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的观点,并旗帜鲜明地谈到“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号召各界青年向延安青年学习,积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为全国青年运动沿着正确轨道前行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可以说,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走向系统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其观点更为明确,内容更为丰富,体系更为严谨,论述更为系统,为党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成为抗日战争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也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了全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毛泽东在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热潮的同时,对青年培养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指示和要求,为培养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彻底粉碎西方“和平演变”图谋,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毛泽东青年思想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 2卷[M].人民出版社,1991,565

[2]《毛泽东文集》第 1卷[M].人民出版社,1993,99

[3]《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7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