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背景下团工作研究与实践

2020-07-06陆鸿飞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

陆鸿飞

摘要:近年来,为满足国家多元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大类招生工作,这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传统工作思路,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常态,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构建年级-团支部-团员个人三级培养建设体系,以创新为发展驱动力,扎实有效团结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

关键词: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团工作

一、大类招生概况及问题、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迫切需求,这就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类招生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招生而言,按照学科大类招生,是高校实行通识教育的一种改革。[1]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自2018年修订,以电子信息类为大类专业招生,统一一学年基础课程培养后,按照“排名优先、遵循志愿”原则进行分流。专业分流后重新分班,从第三学期开始进入分流专业学习。

近年来学院大类招生的实践,带来了专业教学不平衡、学生科研水平差距大等问题,团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

(一)团支部基础建设不平衡

受学科发展、就业市场、社会认可等因素影响,专业分流时会产生相对的“冷”、“热”专业,学习成绩高、能力强的同学会集中分流到“热门”专业,而部分学习成绩较差、自控能力弱的同学会分流到“冷门”专业。学院2018级电子信息类共240人,分流之后,通信工程专业92人,第一学期学业测评成绩前10名有7名在该专业;而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调剂学生较多,尖子生少。专业分流的不平衡,直接影响新成立的团支部基础建设不平衡。一方面,新团支部骨干配备不平衡。“热门”专业团支部骨干选拔及时,工作积极性高,创新能力强,能带领团支部向上发展;而“冷门”专业团支部学生对班级工作热情低,导致支委配备不齐,主动性较差,勉强完成上级团委的要求。另一方面,团内推优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统一标准下,“热门”专业推优学生符合条件者更多,严重影响日后各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平衡发展。

(二)团支部凝聚力差异度大

第一年的大类学习,让新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并融入新集体,情感基础深厚、氛围良好,有较强的支部荣誉感。分流后,按照专业重新分班,打乱学生原有的社交圈,短时间难以融入新支部。但由于“热门”专业第一志愿率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强,在专业老师、专业课程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步适应,支部也会慢慢融合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反之,由于“冷门”专业被调剂的学生多,学生缺乏对该专业的热情,他们会选择留在原来的社交圈,与新同学交流少。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导致新团支部集体观念淡化、团日活动参与率低、新班委开展工作也困难重重。

(三)支部团员引导难度大

首先,专业分流的同时带来班团重组,班主任也会随之调整,新班主任需要重新了解班级同学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基本情况,在这个期间,师生彼此不熟悉,沟通交流比较表面,对学生深层次引导难度大。其次,专业分流过后部分学生没有分到自己预期专业,心理落差大,对于新集体、新老师、新同学产生回避心理,再加之经过一年的大类学习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与老师的联系减少,进一步增加引导难度。

二、大类招生背景下团工作研究与实践

大类招生模式下的团工作,要紧跟培养模式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层面系统规划团支部建设

专业分流后新团支部需尽快走上轨道,年级层面应系统规划团支部建设。第一,制定统一的团支部建设标准。围绕组织建设、思想引领、骨干培训、实践教育等团工作重点内容,形成年级层面上统一的建设标准。在一个标准下,新支部开展工作能有制度可依、有經验可寻,团支部建设更加规范。第二,向个别团支部资源倾斜。专业分流不平衡影响团支部建设不平衡,学院团委根据具体情况应向后进支部资源倾斜、个别指导,持续抓实支部整改,使其加快成长速度,跟上发展步伐。第三,加强团支部骨干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新任团支书上岗培训会、新老团支部书记交流会,明确工作目标、职能分工,探讨团支部工作开展新思路;开展团日活动创意评比等活动,提高团员骨干创新意识,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做好团支书“双述双评”工作,加强过程化管理,提高团员骨干的综合素质。

(二)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发展路线

分流后,各团支部应以团员需求为导向,广泛征求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发展路线。针对支部凝聚力不足现象,可开展系列团建活动,使团员迅速熟悉起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针对专业认同感不强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作用,通过专业课程教学、科研指导、专业座谈会、信仰公开课等形式,在专业提升上给予指导、在育人氛围中给予归属感,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专业自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等社会资源作用,组织企业参观、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让团员们实地了解行业动态,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

(三)优化团员个人发展方案

第一,把好专业分流的“关键”节点。任何一个专业都有特定的知识联系,如果不了解,学生选择时容易出现“跟风”现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在这个背景下,“实行大类招生培养学生选择专业的关键在于高校有效的指导。”在专业分流前,通过组织专业介绍讲座、导师一对一咨询指导等活动,指导学生寻找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匹配的专业,做出理性选择。[2]第二,着力解决团员的实际问题。建立包括网络新媒体在内等多种联络平台,保障信息畅通,倾听团员的各类诉求与困难,并及时解决,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第三,塑造优秀团员典范,发挥朋辈力量。通过优秀团员事迹宣讲团、表彰,塑造新时期团员典范,加强思想引领,激励中上游团员对标看齐;通过“一对一”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团内优秀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以“先学”带动“后学”,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三、结语

大类招生教育改革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传统工作思路,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常态需要团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嫣嫣[1], 陈益德[1]. 大类招生背景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 000(015):P.204-204.

[2] 王恒安. 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D]. 汕头大学.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的经管类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分析
大类招生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浅论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交通运输大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本科按大类招生相关思考
教学型高校实施大类培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