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2016-06-20赵舒怡李丹

求知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学生管理辅导员

赵舒怡++李丹

摘 要:自2000年起,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教育形式开始被某些高校采用。经过10多年的推广与应用,该模式的优势和缺陷都在逐步显露。本文将从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阐述各种大类招生模式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解读这些措施的作用、意义及可行性。

关键词:大类招生;学生管理;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1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今全国100多所“211”院校中,已有超过50所高校在全校范围或者某些院系范围实行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已渐成趋势。

各个高校在享受大类招生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该模式的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如何在减少该模式的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对其加以合理应用,也就成了很多高校关心的问题。

一、“大类招生”中常见的学生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1.传统班级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新生入学时就组成固定的班级,这种班级设置不会随着之后专业的细分而改变。也就是说,在通识教育结束之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专业与班级两套设置的状况。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更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对辅导员的信任会促使学生工作更好地开展。然而,因为学生选择了不同的专业,上课的时间、地点都会有所不同,学生管理工作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阻碍。同宿舍的学生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会因为专业不同而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

2.专业班级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是指在学生具体分了专业之后,取消其原有的班级设置,再将相同专业的学生重新分配到相应的新班级中。这样大部分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间较为一致,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会更为有效。但学生在原班级中都已形成了有惯性的社交圈,这会使他们比较难融入新的班集体,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相对较弱。同时由于辅导员是在新班级成立时指定的,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自然没有新生时期的辅导员那么深厚,很难与学生交心,所以管理工作会有一定的难度。

3.导师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在国外高校应用较多,它的意思是放弃传统的班级设置理念,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了保证在导师在有限的精力下,关注到每个学生,每位导师所带的学生一般控制在4~6人。由于这种制度对导师要求比较高,导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对学生培养工作有极大的热情。而在现阶段国内高校优秀教师科研、管理工作较多,考核压力较重的情况下,很难真正实行这种制度。

4.辅导员制与学长制

这是一种将辅导员的思想辅导与学长学姐的学业生活辅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通常由高校辅导员负责全局把控,高年级的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和利用自己在专业学习中产生的切身体会和亲身经历对新生进行指导。在高年级学生的辅助下,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密切交流。但由于高年级学生毕竟缺乏专业的学生管理知识,且他们也需要完成自己的学业,让他们做到全天候对学弟学妹进行帮助和指导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也对辅导员与低年级学生密切交流造成了阻碍。

三、针对所产生的弊端的探索

对于“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健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

(1)分年级建立“新生辅导员+专业辅导员”模式。选拔出在新生入校辅导方面最有经验的辅导员做新生辅导员,由新生辅导员负责大学生通识阶段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如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可选择两名新生辅导员,一人负责信息类学生的管理,另一人负责计算机类学生的管理,将两人固定,作为每年新生的辅导员。从大二开始,由专业辅导员与新生辅导员进行对接,按照固定的模式快速完成学生的接手工作,从而有利于专业辅导员尽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2)对新生实行“新生辅导员助理”制度。就刚刚入校的新生而言,师兄师姐的影响不容小觑。笔者根据多年以来的相关经验发现,建立“新生辅导员+新生辅导员助理”的制度,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有力补充与支持。新生辅导员助理是从高年级学生中层层选拔出的优秀学生,通常品学兼优,社会实践工作能力强;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引导新生的学习生活,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在新生培养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生和辅导员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3)建立“本科生导师辅助责任制”。在通识教育阶段,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对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最为了解,他们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他们可以配合辅导员老师负责学生专业方面的疑难解惑。通过专业内部的交流会、带动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老师可以在通识教育阶段,组织专业报告会、学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理性的二次专业选择观念。

2.改进原有学生管理方式

(1) 建立详细的学生网上信息档案。新生辅导员需要整理一套完整的 通识教育阶段学生成长档案,其中应包括学生的个人家庭情况,在校期间发生的重要事件(如参加活动经历、课堂参与活跃程度、任课老师的评价、与宿舍同学关系、受到的奖励与处分等),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健康情况、学习成绩等。所有信息的填写,都应以描述和记录为主,这样可以真实地反馈新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历程;在新生辅导员和专业辅导员进行工作对接时,便于专业辅导员更迅速有效地掌握信息。

(2) 设立网络班级,实现有凝聚力的虚拟集体。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班级平台,建立发帖、实时通信、发布通知、文件上传、班级相册等各种日常管理功能。班级成员可以在虚拟社区讨论问题,组织活动,非常直观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在线交流。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结交更多同学,对所属班级产生认同感。行政班级解散后,原先班级数据可以保留。将该平台发展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和情感的纽带。

(3)设置“大类纵向党支部”的形式。在“大类招生”体制下,党支部和团委的设置相对而言比较稳定。通过建立大类纵向党支部,利用党支部在思想方面“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加强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形式弥补了大类招生常规体制下班级管理的断层,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持长效性,且变成一种常态。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施行“大类招生、分类管理”的学生培养模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挑战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对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方式都有细微差异,这些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还需要我们在日后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陈 城,田苏宏.大类招生背景下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时空,2009,(12):144-145.

[2]陈 芳,张 婷.高校大类招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J].创作经济与科技, 2013,(23).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学生管理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大类招生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浅论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