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0-06-29周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教学实践思维导图

周雷

摘  要:思维导图是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工具,教师传授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苏教版高中语文本身就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语文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运用可视化的思维方式记忆、回顾、联想知识内容,梳理知识要点,进而对高中语文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既方便语文教学,又能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探究学习;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知识点具有连贯性、系统性、主题性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诗词、文言文、阅读、写作等知识大类,又要熟练综合运用各项知识小点,如写作技巧、基础知识、课文赏析等。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梳理高中语文知识,构建语文知识框架,以便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逻辑性。

一、何为思维导图

东尼·博赞所创的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思维图谱。思维导图是一个开放性的记忆工具,它非常容易进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过程,它允许我们迸发更多的新思维。对于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要注意到脑图是一个等级式的,人在画图时的功力和用心非常重要,脑图的要素必须非常仔细地选择,可以运用色彩、图形、符号、数字、文字粗细和颜色等冲击视觉记忆,选择那些自己最容易记忆和识别的表现方式,将简单凝练的关键词放在纸条上面。所以思维导图又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记忆方式、喜好都能在脑图中得到反映。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优势

1.开放式学习,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以一个核心为基点,根据这个出发点延伸出相关的分支,有一个开始,但没有结尾,处于无限的开放状态,对语文知识的补充、想法随时都能添加上去。思维导图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很好地契合了大脑内部结构和程序,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外在表现。

2.可视化思维,巩固学生知识结构记忆

人的思维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而思维导图则将人的思维过程、内容形象化,从而使得人思维的可视化,认知过程的可视化和思维发展可能性的可视化。将放射性的思维通过枝条、图形、文字等方式展现出来,清晰地梳理脑中凌乱的想法,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思维结构,透过脑图欣赏细节,观察整体。

三、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独具个性

思维导图依据大脑的思维方式,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在图形中强调图文并茂,把语文各类知识关系用相互隶属或者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语文知识点关键词与颜色、图形、符号等建立记忆链接。为了使脑图更具视觉冲击力,更能激发记忆和创造力,需要用三种以上颜色显示,并根据各自偏爱的图形、符号、代码等进行多维呈现。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以树叶表示课文题目,以此为起点,构建有关作者、小说三要素、写作特点、中心思想、语言风格等一级枝条,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亦可添加与之相近的符号或图像表示。比如作者欧·亨利最具代表性的胡子,写作特点与笔,语言风格与红唇……小说三要素的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可用头像、红十字、救护车表示,而小说中贝尔曼、琼珊、苏艾等角色则隶属于人物的下层分支,以及各角色的典型形象、性格等则随其后发散开来,从而建立本篇文章的独具个性的知识体系。

2.依据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要点,查漏补缺

高中语文知识庞杂,涉及的内容又比较多,往往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这对于语文知识的记忆非常不利。利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将语文知识要点绘制在一张图上,在进一步梳理知识时,便能够一目了然,方便使用者判断知识点是否有缺失,重点知识是否突出等,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中语文知识要点和细节。

例如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苏教版必修一知识点,以语文必修一为起始点,建立字词、文学常识、中心内容、写作技巧等首层枝条,字词下包含《沁园春》《想北平》中的现代字词、成语,以及《师说》《劝学》《赤壁赋》中的文言字词,文言文字词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学常识下又有“沁园春”词牌名,“说”“赋”“记”这种写作体裁,以及毛泽东、荀子、韩愈、老舍、苏轼、柳宗元等作者。依据思维导图的主干枝条,在详细梳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随时将新知识添加到图中,不断丰富脑图内容。

3.运用思维导图回顾语文知识,温故知新

思维导图是一项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一个工具,脑图中含有大量的信息,运用思维导图,会发现大脑的信息更容易记住、回顾和复习它。而且,一副出色的思维导图是在对所学知识深入研究、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绘制的,它是一个学生从语文知识内容不清晰到逐渐清晰的再到完全理解的过程,各自制作的语文知识思维导图具有主题突出,脉絡清晰的特点,符合自身的记忆习惯。

例如运用思维导图回顾苏教版必修二的古诗文,由思维导图一目了然就能看到必修二中的文言课文有苏洵《六国论》、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篇文章,有“暴—曝”“当—倘”“厌—餍”的通假字,又有文言句式,如“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泊牧以谗诛”“函谷举”等被动句,一词多义的字有“兵”“故”“一”“之”“向”等,以及古今异义词“率”“祖父”“智力”“气候”等。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张脉络清晰,内容全面的文言文知识网,由此,学生能够常学常新。

参考文献:

[1]何元宾.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7,(12):21-22.

[2]戴晓娥.思维导图,促进学习者自我建构的有效支架——以语文教学为案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3(15):55-57.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B-a/2018/02/32)《农村高中学生深度学习支架构建及应用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教学实践思维导图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