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分层教学策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

2020-06-29周春英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策略与方法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周春英

【摘 要】 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理性思维与逻辑体系的建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建立的逻辑思维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应注重恰当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分层教学的策略有机融入其中,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与方法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尽相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加之初中生青春期阶段特点,学习态度上的偏差会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做到让优秀生“吃得饱”,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得了”,同时还可以顾及特困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一步,老师应该对学习目标分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自古有之,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学习能力,制订合理科学且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提高要求,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他们的实际知识储备,从而制订相应的目标,引导他们解决一些难题;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落实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层教学,让学生有成就感。普通的班级有四十位左右的学生,但是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如果教师对学生实行统一的教学标准,就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容易掌握课堂知识,而学习储备不够的学生则不能及时消化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梯度地进行分层。

第三步,老师应该进行分层次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只要每位学生达到了教师所制订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及时做出准确的反馈,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的评价虽然要看分数,但是也不能唯分数论,因为将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不但不合理,也发现不了学生的问题。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老师可以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继而促进全体学生进步。以初三数学教学为例,因为初三数学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一些学生会因此产生畏惧心理,更有甚者还会破罐子破摔。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可谓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时期,教师一方面要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尽力让他们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出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措施,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达到促进全体学生进步的效果。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x2-2x-3=0、4x2-4x-3=0”。老师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三层。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由于他们数学基础好,领悟能力比较强,老师可以让他们探究多种方法求解,还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变式训练,以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学生将第二个方程中的系数转化为1,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转化思想;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弱,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记住配方法的口诀,让这部分学生借助口诀解方程。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从分层差异教学路径角度分析分层地教学策略的具体落实。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分层的合理性。分层差异教学相当关键的一步就是分层,教师要想客观合理地进行层次划分,首先应该对学生拥有全方位的认识,这样才能更灵活地应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次,教师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解决了分层的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对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实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指导要求,教师应该认识每个整体的学习基础,并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再者,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练习。教师在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后,应当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练习,以便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老师更加应该加强题目的练习。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一味地采取题海战术,同时也不能脱离练习的出发点。教师设置的练习题目应该按照分层布置,通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题目,才能发挥分层教学的最佳效果。根据异质小组特点制订分层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作为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工作,基本上决定了教学任务完成的最后效果。目标分层即将传统的单一性教学目标变成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目标,任课教师需要在分析教学要求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其他层面的学生发展区相接轨的最近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三个学习目标:第一个是基本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个是提高目标,要求学生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自学探究,将学习到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第三个是发展目标,要求学生在达到提高目标后,还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进行整合运用。

总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學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处在拐点阶段,教师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分析与应对,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与学生携手,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茂叶.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走进中考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李虹.浅议初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27).

猜你喜欢

策略与方法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性教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