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倾听 必有生成

2020-06-29卞红梅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曹磊客车卡车

卞红梅

【摘 要】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一节好课必定是师生共历的课堂,是生生、师生之间不断互动、对话的过程,有对话,必定要倾听。优化学生听课过程,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失的追求。

【关键词】 坚持倾听;数学课堂

近几年在如东大力推进真学课堂的背景下,我校积极呼应,努力创建了“积极课堂”,并全力尝试、实践、改进着。《课程新课标》强调,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一节好课必定是师生共历的课堂,是生生、师生之间不断互动、对话的过程,有对话,必定要倾听。

张华教授在《论教学方式转变》中提到“教学即倾听”。在教学一线的我深深体会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倾听”,才是真正地“教育教学”。前几年连续任教初三数学的我,今年任教初一数学,刚开学,面对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孩子,我顿时有点不知所措,今天数学课班上学生能做到“倾听”,但是下一节课班上又出现了不听或者听不进去的现象,我感到种种不适,真是心急如焚。最近几年,我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是,学生不能持久倾听,即不能让倾听成为一个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从而形成习惯,让学生坚持倾听,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倾听不是“奢侈品”,而是“日用品”。优化学生听课过程,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是我们数学课堂不可缺失的追求。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初一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略见成效。下面将2019年10月16日如东县“协进”共同体活动中本人执教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片段,和大家共享:

【片段一】经历并感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探究一(课件投影):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能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谁最会动脑筋,你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哦!)

师:对于这个行程问题,在小学时经常遇到,你们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听了我的问题,全班学生马上进入思考状态……

钱刘浩:我有了方法!

他在座位上突然叫起来。(显然有些激动,举起了手)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钱刘浩的想法。

此时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讲台,而我此时已坐到他的座位上,做一个好学的“学生”。所有人瞬間放下手里的笔,齐刷刷坐好,伸长着脖子,把眼光投到钱刘浩身上,努力想从钱刘浩那里听到好的方法。

他先列出式子:,然后他这样解释:假设它们走了1千米,卡车花了小时,客车花了小时,-就表示同样都走1千米,客车比货车多花的时间,也就是客车比卡车同样走1千米就能早到这么多时间,而现在客车比卡车早到多少时间呢?

下面学生快速回答:早到1小时。

钱刘浩:这样列出这样的式子:就是总路程了。你们听懂了吗?

下面几乎所有学生一脸茫然,都摇着头。钱刘浩显得很失望,只有坐在座位上的 “学生”—我帮他解围:看来只有我听懂了。

此时教室里有些骚动,窃窃私语,我突然发现教室里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想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

曹磊:卞老师,我觉得小学时用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同学都不能理解,包括这个题目,钱刘浩讲得很有道理,但是很难理解,我没有采用算式方法,我采用的方程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肯定比算式方法简便,相信同学们能理解,我能上去讲解吗?(听了曹的请求,全班学生点头表示很乐意,一个个像遇到“救星”似的,有些小兴奋)

曹磊很大方地上台:我根据“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这句话,设客车从A地到B地花了x h,则卡车从A地到B地花了(x+1)h,然后我列出方程70x=60(x+1),从而解出x=6,再用70×6=420就得到了最后实际问题的答案。你们听明白了吗?

下面几乎所有的学生点点头,表示赞同曹的观点。

曹磊:既然你们懂了,我想问你们,你知道我列出70x=60(x+1)的依据是什么吗?

下面果然真有学生能回答出来,说是两车行驶的路程就是从A到B的距离。看到学生的表现,曹磊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一种成功感油然而生。

倾听了曹磊的思路,课代表季倩举起了手,似乎有不同的想法。

季倩:卞老师,我也是用方程的方法,但是我设的未知数和曹磊不同,我觉得我的方法同学们更易理解,(她很自信地一边说,一边走到讲台前去示范)我设A,B之间的路程是x km,那么卡车和货车的行驶的时间就能分别表示出来,你们会表示吗?(她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并叫了个学困生来回答)季倩继续说:就像刚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这句话,得到怎样的相等关系?(厉害的她又叫了一个学困生回答)最后,“季老师”还不忘问:我的这种列方程的方法,你们都懂了吗?下面学生异口同声地表示已明白。

师:感谢刚才三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和我们同享,三种方法思路清晰,解法都正确,你们更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为什么?

张佳佳说:在小学解决这种实际问题时利用逆向思维来列算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列方程的方法是设了未知数,顺着来,我们只要找到相等关系就能列出方程来,更简便,所以我喜欢方程的方法。(其他同学表示赞同他的观点)

师:接下来我们将会通过第三章的学习,会遇到丰富多彩的问题,你会逐步感受到方程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方便,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揭示课题 3.1“从算式到方程”)。

【片段二】有意义的自我反思

在课堂小结部分,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下列5个问题:(1)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知识。(2)辨一辨等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3)悟一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4)猜一猜我们接下来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什么内容呢?(5)评一评今天大家的表现。用课件展示后,让学生思考1分钟,然后学生自由说,学生代表和师生一起分享。

刘嘉陆:我对问题(3)感受很深。我们小学用算式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采用的是逆向思维,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现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有救星了,就是用方程来解。我们只要设未知数,顺着题意,根据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就能列出方程。我深深感受到方程的简便,我也希望原来在小学对实际问题掌握不大好的同学,要对自己有信心,接下来可以用方程来解决了。

王伟:我想说问题(4),我猜接下来,我们会学怎样具体地解方程,还有就是如何具体地通过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陈晔:我想来评一评,我觉得今天我们班上的同学上课表现都不错,积极思考,大方发言,声音响亮,小组合作有效,尤其、我们要向曹磊同学学习,她敢于在课上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讲解题目像老师一样,她作为组长还很负责,帮助组员很热心,也很有耐心。

缪辉:我想说问题(2)。我想说等式是含有等号的式子,里面不一定有字母;方程肯定是等式,且里面含有未知数;一元一次方程是特殊的方程,且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且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我想说的是,我们同学在辨析概念时不能混淆。

张静:对于问题(2)里面的三者,我可以用三个圈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她快速地去黑板上画,并解释: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是一元一次方程肯定是方程,方程肯定是等式。

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形成各自的想法,在认真倾听他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总结到位,这樣的课堂小结真正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反思】一下课,外校听课的老师就迎上来和我说:你们班的学生怎么这么厉害?上课好专注,倾听习惯好,师生尤其生生之间配合非常默契。其实对于这个班的孩子,我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倾听”习惯的培养,今天学生的课堂倾听效果最佳,课堂生成令我有点意外。通过回忆,我总结了下面几个做法:

一、形成“倾听意识”

我认为这一点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起点,但是学生的倾听意识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和强化。每一学期,我都要充分预设开学第一课,这一届初一我也不例外,我精心设计了关于“倾听”话题的问卷调查,和初一新生严肃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如果你们能做到专注倾听,并在倾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到了倾听的最高境界,谁有坚持认真倾听,谁就能学得好。从开学到现在,大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倾听的意识,遇到个别学生做不到的情况,我随时关注并进行提醒,情况严重的进行批评。

二、建立“倾听常规”

“常规”之“规”,是规范、规则。“常规”之“常”是日常,也是恒常。“常规”的建立,需尽早开始。从开学到现在,我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学生的倾听常规,并融入学习小组评价细则中去。我就倾听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与全班学生进行了商量和确定:(1)坐姿端正,两手摆放在桌面上;(2)目光集中,眼睛要跟着老师转,看老师的演示、板书;(3)别人在回答问题时,放下手里的笔耐心倾听,不允许随便插嘴,要发言等发言同学回答结束后再举手示意;(4)别人发言时,侧耳恭听,并作出回应(如点头、微笑),和别人有不同的想法时,举手做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促进“倾听反复”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于需要反复强调、训练,方能持之以恒,逐渐内化和积淀为良好的习惯。在我的课上我特别关注那些不善于倾听的学生,我常请他们重复我提问的问题或者同伴的回答,这样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在专注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对他们给予适时的提醒和适当的批评,以此方法来提醒和进行反复强调。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会及时给予表扬。这几天我嗓子不好,讲课的音量没有以前高,我悄悄发现我们班学生倾听反而更专心了。(说明学生能够专注倾听,不是取决于老师讲课的音量,而是取决于他们是否养成良好的习惯)趁此机会我就在班上进行表扬:“通过两个月的相处,我能感受到大家的进步了,特别是我嗓子不好期间,学生都能尊重我,能做到倾听,比平时做得更好,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听了我的表扬,班上个别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实他知道我是在友善提醒他,是对他的尊重。我们班有个叫东东的学困生,最近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其他学生都丢三落四地忘了写解方程的文字步骤,但是他能做到很严谨,我就利用一次上白板展示的机会,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表扬他:“你看东东同学,上课倾听最专注,在卞老师眼里,他是我们全班‘倾听做得最好的,可见他在生活中肯定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尽管在前面整式的加减和有理数的运算学得不太扎实,但是渐渐地,他能补上前面的知识,解方程学得不错呢,我窃喜。

四、做好“倾听示范”

去年我曾在他校听课,也遇到今天我上课的一个问题情景: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一个学生举手说自己是这样做的:70-60=10,60÷10=6,6×70=420。教师听了就 “嗯”了一下,继续讲自己的方法了。而这个学生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很特别,现在却受到这种待遇,顿时灰心丧气,坐下去再也没有发过言,对别人的发言也似听非听。我反思:教师就像一面镜子,你做什么,学生就能照见,耐心倾听,不管对与否,这是一种态度问题,有错的加以引导,有道理的予以肯定。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坚持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他就能进一步规范自己在倾听中的行为,就会收获一个好的习惯,形成一个好的性格,就会改变他的一生。坚持积极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方能听出言外之意。作为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唯有做到坚持倾听,课堂方有他们精彩的生成!能重视“倾听习惯”且真正内化的学生方能终身受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坚持并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我们的学生。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倾听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让倾听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从而持续一生、延绵一生。

猜你喜欢

曹磊客车卡车
职场小白之死:这回“款姐”装大了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忙碌的卡车
小钱惹大祸
陪读还是“培独”?
浴缸花盆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