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

2020-06-29黄金枝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黄金枝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进步带来支持。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原则进行简述,之后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予以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重要目标。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来看,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挖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潜能,就必须要确保所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并进一步落实学生的核心地位,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构建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带来支持。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原则

1.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这种前提下,教师要想通过课堂教学工作完成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就必须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然后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设计,以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被满足,并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数学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打下基础。

2.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原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想要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行学习,就必须要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基于兴趣水平而存在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趣味体验,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在充足的主观能动性支持下完成数学知识学习。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借助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数学素养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其强调学生对于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以及相关方面的感知,是小学数学教育当中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实现对数感的培养,就必须要多运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由此来获得“数感”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数感培养,教师必须要保证所创设的生活情境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确保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环节中,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二年级学生对于数的大小认识有限,那么我就以数字1000为例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通过体验生活情境来了解数字1000到底是大还是小。首先,我先让学生进行数豆子的游戏,让他们通过数出1000粒豆子,认识到1000粒豆子并不多,让他们对数字1000有一个“不太大”的认知。之后,我为学生设计购物情境,让他们用1000元去买文具,发现1000元能买到很多文具,由此让学生对数字1000有一個“比较大”的认知。最后,我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探究情境,让他们到操场中去进行1000米数字的测量,发现数字1000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在此基础上,我会对他们进行思维引导,让他们对数字1000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并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数感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能力。

2.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运算能力

推理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其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运算规则完成推理运算。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看,教学侧重点主要以运算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只会运算不会思考。为了尽快解决这一教学误区,实现以推理和运算能力共同培养的教学模式设计意义重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运算能力培养时,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中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掌握推理方法,既完成了知识教育,又培养了运算能力。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的课堂教学时,就存在学生无法适应混合运算的情况,这是他们思维能力未得到启发的表现,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为他们设计了合作探究模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我会先为学生布置解题任务,然后让他们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合作探究学习,来完成对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之后再去完成对解题任务的解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学习,并实现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有效掌握。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对知识的有效探究和学习,还能够进一步获得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为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构建带来了重要支持。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空间逻辑

空间结合能力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其要求学生能够在无实物前提下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际物体,并完成对物体方位和位置关系的判断。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能够学会利用图形去描述、分析问题,获取“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从而在数形转换过程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完成运算和解答。

在进行几何知识学习时,考虑到小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必须要借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予以授课,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由此得以出现。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直观展示图形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可以具体观察,并基于观察形成已知的空间逻辑思维,由此来实现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几何知识基础,从而进一步实现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完成知识学习,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完成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为进一步实现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吉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105.

[2]孙萍,王莹莹.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38.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