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中民歌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0-05-25曹静娜

北方音乐 2020年1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小学音乐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扩展,民族音乐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是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小学生展开民族化的音乐教育,能为学生构造音乐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感知力。为了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教师要注重音乐学科的本质特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充分加入民歌的教学内容,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211-02

【本文著录格式】曹静娜.小学音乐课中民歌教学的有效融合[J].北方音乐,2020,01( 01):211-212

民歌自古以来就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传承。随着教学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也应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小学是教学的黄金时期,是每个教师需要重点掌握的教学阶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做好每日的教学工作计划,把“民歌教学”作为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突破口,有目的地为学生构造音乐教学氛围,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一、注重音乐课堂的教学艺术,融合民歌元素

小学是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感受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因为学生们年龄较小,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会感到好奇,并全身心地去学习、去感受。教师要利用这个特性,让学生从音乐学习中懂得是非,明辨善恶,培养和激发孩子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民歌教学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感知力都有较强的作用。下面就从民族音乐的“曲调、歌词、情感”三个方面出发,对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艺术做几点分析。

(一)融合民族音乐的曲调艺术,是民族音乐的教学目标,也是每个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环节

“曲调”是民族歌曲的灵魂,好的曲调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不由自主地接受民族音乐、爱上民族音乐,学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元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曲调,必要的时候可以抓住学生思维和想象力最活跃的阶段,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推荐和引导,提升他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感知力。

(二)在音乐课堂中注重民族歌词,是音乐课堂的核心内容

很多民族歌曲里含有耐人寻味的歌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激发他们对民族声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教师要将课堂的音乐审美教学和民族歌词艺术联系起来,并不断引入民族的文化元素,才能构造出贴近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比如《祝酒歌》里唱到“啊老表,啊老表,你要来呢嘎,喜欢你就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喝!”虽然这是通俗易懂的歌词,但却将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积极向上”情感表现了出来。这种歌词融合音乐的教学活动,能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上升到特殊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发展。

(三)融入民族情感的音乐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关键,也是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的教学内容

很多少数民族有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情特色,展现出各种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等。民族音乐涉及范围广、流行程度高,比如《山路十八弯》《九妹》《跟我来划船呀》等民族歌曲,含有很高的艺术情怀和民族特点。教师要利用这些歌曲元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艺术情感,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二、提升音乐教学的民族氛围,培养学生音乐意识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扩展,教师要认真探索教学的新途径,融合民歌元素,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多种方式来感受和理解音乐,提高教学效率。有的学生缺乏音乐训练活动,我们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音乐学习体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构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氛围,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由于学生从小接收到的音乐教育不同,每个学生喜欢的音乐元素也不同,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有所偏差。低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自觉性不够高,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价值;而高年级学生心理变化较大,空有理论基础但缺乏实际的音乐训练活动,在音乐课堂演唱时常常表现胆怯害羞的不良状态。有的偏远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完备,对于方言和民族旋律的结合不太好把握。这些都是当前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缺陷。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引入新时期的民族音乐元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积极性。

《编花篮》这首河南民歌,虽然歌词较为简单,充满原汁原味浓郁的乡土气息,很多学生觉得不如流行歌曲好听,有的孩子甚至觉得《编花篮》太“土气”了,不好意思唱出口。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些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加入游戏教学,带动学生的音乐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民歌也有艺术价值。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分组,让每个组的学生分别演唱《编花篮》,师生共同感受,共同学习。有的学生比较传统,用普通话演唱,而有的孩子比较活泼,用南方方言演唱。这种分种类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从中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感受到民族歌曲中的趣味性,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融合民歌教学的实例,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 “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需要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才能吸引学生的感官神经,带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发展。”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教师要融合民歌教学的实例,从内容上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歌曲里的艺术气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但普遍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在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征,构造出符合时代发展新方向的课堂模式,利用音乐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蒙古族民歌为教学实例。有的学生没接触过这种激情昂扬的民族歌曲,可能不知道怎样去感受其中的民族情怀。教师可先为他们播放一段蒙古族舞蹈的视频,利用网络题材扩展音乐课堂的活动,让学生以放松的情绪去感受歌曲中的民族情感,迎接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草原就是我的家》中唱到了很多蒙古族舞蹈的经典动作,比如“硬肩硬手、骑马舞和挤奶舞”等,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学,让孩子们跟着一起模仿,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中华儿女,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通过新时代的民族元素,扩展音乐课堂的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民族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音乐课堂中融合民族风情,学生的心灵深处就能萌发一种民族自豪感,产生情感共鸣,能跟随教师的引导和教学,积极探索民族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此外,教师应该多给孩子推荐一些民族乐曲,让学生明白民歌是我国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银杯》《一只鸟仔》《桔梗谣》《杨柳青》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民族歌曲,有很多艺术元素,能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与民歌的关系,对民族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如果学生喜爱传统的民族乐曲,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聆听和传唱《茉莉花》,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音乐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教学性的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为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教师要注重音乐课堂的教学艺术,融合民歌元素,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提升音乐教学的民族氛围。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充满好奇,喜欢在日常的活动中探究新鲜的事物。只有从内容上培养学生音乐意识,融合民歌教学的实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小学音乐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