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中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20-05-14杨惠蓉

考试周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培养

摘 要:美术教育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是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我国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功利化与技术化的现象,以此导致学生的美术教育未能达成综合艺术素养培养的目的,本文对此展开探讨,以期为现代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术教育;综合艺术素养;培养

对于社会中的普通大众而言,艺术教育的意义是使大众具有艺术素养,能够热爱艺术,更能使用艺术对自己人生进行丰满,使其具有更加健全、完善的人格。但在现代教育中,艺术素养的培养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从美术教育方向对如何进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培养展开分析。

一、 美术教育中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从社会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用的人才,而从学生本位来看,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生更加丰满,并通过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经济对教育经济效益提出了要求,这使得教育本身发生较多变化,其中功利化是较为突出的表现,尤其在高等教育中,功利成为教育中鲜明的旗帜。虽然教育功利化,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有极大的弊端。从艺术教育的方向来看,就是对艺术技能教育重视程度提升,但对于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则较为忽略。这一问题下,艺术教育中的学生多数只具备了部分艺术技能,但深层次的艺术核心素养却远未形成。这也是我国发展中,艺术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从长远来看,具有相当的艺术素养才能使人才长远发展得到支持,而只重视美术技能教育则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严重不利影响。从美术艺术本质而言,美术作品是通过绘画技能表达特定美感及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在此中绘画技能的作用仅仅只是一个艺术的工具,远远未达到艺术的核心。若是在展开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只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进行重视,这不亚于买椟还珠。所以在现阶段中,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进行重视,使得学生的艺术基础更为丰厚。

二、 美术教育中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培养措施

(一)审美艺术素养培养

审美能力主要包含有鉴赏生活自然、鉴赏艺术两个分类,审美能力也是促进人格完善的基本能力之一。审美中的鉴赏艺术,主要包含了美术课堂美术作品鉴赏,利用记忆、感知和经验等,对作品展开体验和判断,进而使学生获得美术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从本质上来说,艺术鉴赏,是同专业训练得到的一种特殊能力,其来源是对于艺术语言本身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以及对作品独特价值的领悟和感知。进行鉴赏训练时,最为关键的就是欣赏盛誉的美术作品,感受经典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得学生体验到精神创造以及美术规律,并感悟到艺术中,对于情感进行的表达。在义务教育中,对学生的艺术批判和欣赏两种能力进行培养,是艺术教育中的关键任务和目标,只因这两种能力是和谐共生的,是学生艺术素质提升的关键途径。要想使学生获得美术鉴赏的能力,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游戏形式展开鉴赏活动,能够将创作技巧和艺术史、艺术评论和美学知识等在其中融合,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感受的培养。伴随着学生年龄提升,可以对学生介绍一些评论术语,以此使学生艺术感知获得外化表达的能力。在了解到一幅作品的构成要素和特征时,需要审美知觉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应用的是日常知觉进行观看戏剧、舞蹈,听音乐时能够极快地进入艺术作品场景,比如歌词里的表达等,最后以好听与否进行判断。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时,就是采取日常知觉让学生进行欣赏,比如画中有什么等等。但并不是审美知觉,审美知觉是以作品的形状、色彩和线条组织,经过艺术化,如节奏和变换、对比和平衡等艺术处理,进而表达画家或者人类的情感。因此在进行审美鉴赏活动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学会以审美知觉进行表达,通过自身体验及自身知识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艺术表现的手法,进而挖掘作品中的潜在价值和情况,以此使学生走进艺术作品,发现审美趣味。

(二)创造艺术素养的培养

艺术是使人发现和创造美,创造是美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意识培养是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的,而推动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积极。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为故事配图、以动物特征组成一个新的动物等。只有打破常规,才能使人的多向思维得到培养。美术教育是使学生从另一个维度上来看待这个世界,美术作品是学生手脑结合而产生的作品,是极为个性且独特的物品。作品中的差异是极具价值的,正是差异使学生心智得到丰满,完美地表现出学生思维活动及情感表达。

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也不应急于判断、评价,可以从感知和思维方向,综合展开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作品更具有表现力。首先是进行观察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觉来观察生活或者作品。学生对外部设计在客观性的认识与主观上的情趣,都是動态且敏感的,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享受到的不单单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更是记录和判断、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对生活的观察,比如自己的父母、朋友等。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上进行表现。其次是感觉训练。抽象的颜色及形状能够表现出感觉,教学中可以使用摸、看、听等方式进行感觉训练。比如细心的闻木块、肥皂、报纸和水果等;听饮料瓶、易拉罐、铁皮、麻布在晃动时发出的声音等。通过刺激感官的动作体验,来使感觉体验得到丰富,教师引导学生将感觉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是能力的训练,能力的训练是简单的,但是是重复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保持兴趣,比如使用刻图案的方式进行,使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比如萝卜、肥皂等,进行转印图训练,进而使学生在材料可转换性、互通性上有更强的认识。

(三)感知艺术素养培养

美术作品进行赏鉴的过程中,是人知觉在发生作用,因此知觉是感知艺术最为重要的途径,也是艺术培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人产生知觉影响,主要是依靠肌理、材质、形象和色彩。艺术教育过程中,需要对作品创作时,所使学生受到影响的条件进行识别,以此选择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这也是学生感官训练的重要途径。感官训练不能达成相应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教师指令并不能迅速做出反应,作品的创作效果往往也较为一般,在物体的观察和认识上不够深刻。所以,要强化学生感官训练,使学生对于颜色种类、形态差异等都能进行识别,这是使学生美术表现性及美术体验能力得到激发的重要条件。

部分学生能够使听觉体验在作品中展现,有的可能只是对声音简单的在线,有的则是将音乐带来的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对学生艺术学习是极为关键的。我们在美术感知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实现感知互动,即是指学生实现其他知觉的可视化,比如触联觉到美术作品的可视化展现、嗅联觉到美术作品的可视化展现、听联觉到美术作品的可视化展现,也是现代美术教育课程所要求达成的综合感知互动,综合技能達到相通应用的效果。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虽然是在造型、设计、表现、评述、欣赏、应用等领域,从学习形式来看和其他教育基本相同,但事实上因为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在学习层次上应该有所差别。学生绘画题材要和成人能够达成基本的一致,但是因为学生看待世界态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日常中要避免使用成人目光去评判和要求学生的作品,这也是扼杀天赋的开始。

(四)评价艺术素养培养

艺术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评价是激发学生兴趣、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美术体验程度、知觉意识及敏感性等发展具有极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学生作品的有效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发展有着较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有效引导。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对内容和题目与老师要求相同与否进行审视,课堂美术活动中,学生在创作完成后,教师对于画作的评价往往是敷衍了事,没完成的让回家创作完成,这也基本和创作完成的同等待遇,后续便再无下文。教师在进行作品的判断时,往往是根据主观好恶,主要内容无外乎作品外观,比如着色工整与否、线条清晰与否、画面清洁与否等。

但对于学生创作理念却并不关注,为什么创作、为什么使用这样的现象,想要表达的是对什么的思考等等,都是无人关注的。多数成年人都会认为,学生的创作,往往是极富趣味性、自由且高昂的,拥有强烈的表现力。但教师因为长期作为创作活动的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难免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以此求得更具有大多数的客观性。但是这种评价的方式是存在缺漏的,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位,评价也应如是。所以,更加具有效果的评价方式是从学生角度,将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作为背景,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评价。美术是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不能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学生学习成果及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依据。艺术素养的评价也是具有片面性的,我们始终无法寻找到完善且健全的艺术素养评价形式。这是因为艺术素养是抽象化的事物,部分人能够使自己作品内涵外放,部分人却陷入自我世界的囚笼,别人欣赏不来,自己也不传播出去。因此,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品评价,看来是最为公正的,但其实也存在片面性,教师要善于观察,减少误判情况的发生。

三、 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极为浮躁的,人们在物质化的谎言里逐渐清醒过来,内在的空虚使人迷茫。我们的生活里,使精神丰满,才能外向的发挥我们在社会、家庭中的价值。艺术综合素养的培养,能够让人们拥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方式,从创作和学习中获得自信和内涵,从而为社会和家庭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铁明,奈婕菲,郭锛.当代艺术语境下架上绘画创作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9(6):84-85.

[2]王俊菊.美术社团:培育高中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载体[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140-141.

[3]陈阳文.多元文化背景下茶画艺术对美术教学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06-107.

[4]郭健.美术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艺术,2019(2):43-44.

作者简介:

杨惠蓉,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培养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