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群”在血液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临床运用体会

2020-04-14范婷婷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血液科微信群

范婷婷

【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科护理临床带教中运用“微信群”的体会。方法:抽取在我院血液科实习的52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参照抽签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6名。甲组以常规带教为主,乙组以微信群互动带教为主,对两组出科成绩、自我效能、满意度评分予以比较。结果:甲组理论、操作成绩及自我效能、满意度评分与乙组之间有明显差异,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微信群”的新型带教方式有利于显著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血液科;护理临床带教;“微信群”

【中图分类号】G434;R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2

血液科属于内科学的分支,其主要负责对各种血液病进行治疗。随着近年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的逐年发展和完善,血液病的治疗技术及治疗效果也得到了顯著性提升,其不仅可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还能改善其生存质量[1]。鉴于此,血液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实习护士需要接受全面培训方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微信作为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交流沟通渠道,其在临床带教中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抽取在我院血液科实习的52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分析血液科护理临床带教中运用“微信群”的体会。现对具体过程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在我院血液科实习的52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参照抽签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6名;带教老师共为5名,教学时间均在5年以上,且分别对两组实习护士予以临床带教。甲组男4名,女22名,年龄范围20-23岁,平均值(22.5±0.6)岁;其中专科10名,本科及以上16名;乙组男3名,女23名,年龄范围20-24岁,平均值(22.7±0.8)岁;其中专科12名,本科及以上14名。比较两组护生一般资料相关数据的差异,P<0.05,有本次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带教涵盖的内容:带教老师以病例介绍的方式将有关护理问题提给实习护士,对护理期间针对性护理对策进行讲解,并对最终效果加以评价。护士听讲解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并对带教老师设定的问题及时作答,将此过程中的相关注意要点进行记录,以护理大纲为依据开展临床护理。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带教,涵盖的内容:(1)确定带教老师:要求其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超强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职业素养优秀、护师以上职称。(2)创建微信群:带教老师在实习护士入科后创建属于血液科新入科护士的专门的微信群,并将所有参与实习的护士加入到群中。(3)任务分配:带教教师以各学年科室的教学安排为依据,同时综合实习护士的护理学、三基训练等各项规定对相应的课件进行制定,同时对临床应急演练、PICC护理操作等要进行录像,上传到微信群中,供实习护士分享,同时对每天的预习内容、学习内容、复习内容等进行分配,不定期抽查,以促使实习护士可对临床护理操作尽快熟悉和掌握。(4)教学实施。带教老师可在周一、周三、周五晚间7点-9点在线开展针对指导、实时问答教育等教学工作,前者是以护士具体状况和需求点为准绳,调整最佳教学计划,后者通过护士提出的问题和反馈结果,做出详细回答。同时,带教老师还可借助微信群督促护士完成作业,再借助对护士教学知识、技能要点掌握情况的评估,便于为其提供预习或复习计划。(5)教学反馈。可将周日晚间7点-9点设定为“教学反馈日”,通过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护士问题点的总结,以小组的方式鼓励其对问题予以探讨交流,若护士观点正确且独特则应予以鼓励,若存在错误观点则应及时纠正,再明确错误观点的形成诱因,辅之临床课题的探讨,调动护士学习情绪,落实“微信群”在线互动的意义。

1.3观察指标

出科前以考试的方式评定两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其中理论和操作成绩是以《外科护理学》教材为准,以百分制评估护士成绩情况;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沟通能力、专业水平、尊重学生与否、为人师表如何等为主要内容,百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自我效能感量表是以GSES量表为准,共有1个维度,下设10个分项指标,各指标划分为4个等级,即完全正确、多数正确、尚算正确、完全不正确,分值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总分为4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的自信心越高[2]。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其中的(x±s)行表示,使用t检验,当P<0.05的情况下,可充分证明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甲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满意度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低于乙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满意度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数据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对新入职的护士或刚从学校毕业的护生而言,临床实习和规培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这不仅要求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操作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更好的了解和认知成为一名真正的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血液科作为临床重要科室之一,其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护理水平和能力。创建微信群并在护士入科时第一时间让其加入到群中,即可得到带教老师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的正确指导,还可将护士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血液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微信群的应用,通过以某一病例为依据开展讨论和分析,让护士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护士共同进步,切实提高血液科临床带教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3]。

针对上述内容,可将血液科护理带教中“微信群”运用的体会总结如下:

(1)微信优势。现代生活背景下,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实习护士更是人手一部,且在便于携带的前提下,有利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即在护士入科时可通过科室微信群的构建,借助专科理论、技能操作等资料的发放,在调动护士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同时,减轻其对血液科的错误认识,增强学习效率。(2)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入科实习过程中,既是对专科知识的巩固,更是对临床实践的整合,以便能够保证临床实习工作的稳步施行。(3)良性互动。带教老师可借助微信群,组织实习护士讨论某类问题/病例,便于护士对自身观点的阐述,再依据线上线下咨询的方式,预防差错事件,增强其学习真心;有利于护士自行构建学习小组,以相互鼓励和相互监督的方式,提高自身沟通能力,还可增强课余时间利用率。(4)实践机会多。因实习护士自信心的增加,能够在有效沟通患者、家属的前提下,施行静脉穿刺/静脉采血等操作,在增加自身实践机会的同时,强化带教质量。(5)合理利用资源。微信群作为血液科实习护士的共同资源,不仅可及时向带教老师反馈自身的问题,还可联合其余科室资源,达到团队协作和节约人力的目的。

在本组实验中,甲、乙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满意度评分、自我效能评分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血液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微信群”的新型带教方式有利于显著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燕.“微信群”在血液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临床运用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2):112-113.

[2] 吴妙妙.“微信群”在血液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与体会[J].医药前沿,2014,(29):321-322.

[3] 张云萍,陆一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资源建设现状及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6):72-74.

猜你喜欢

血液科微信群
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高危跌倒人群对预防血液病患者跌倒的影响研究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预见性护理
微信群于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出院延续护理的应用
血液科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病人的护理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让“微信群”成为农村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