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退变和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04-14张月东王玫赵建赵亮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骨密度

张月东 王玫 赵建 赵亮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腰椎间盘退变分级、核磁共振-T1ρ值与相应骨密度的关联性研究分析,推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关系。方法: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骨科治疗的腰腿疼患者中抽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腰椎X光线及骨密度检查,测得所有病例的椎间盘核磁共振-T1ρ值、腰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及相应骨密度B(T值),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者与骨密度之间做相关分析,并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相应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退变骨密度B(T值)与核磁共振Pfirrmann分级之间有一定负相关关系(r=-0.214,P<0.01);骨密度B(T值)与腰椎间盘核磁共振-T1ρ值具有正相关关系(r=0.326,P<0.01)。结论:腰椎间盘退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核磁共振-T1ρ值;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0-01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口普遍进入老龄化阶段。其中出现疾病率最高的就是腰椎间盘退变及骨质疏松。本研究采用被世界共同认可的核磁共振诊断法,应用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椎间盘核磁共振-T1ρ值、Pfirrmann分级系统和DXA法骨密度测量,對于发病率较高的腰椎间盘退变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骨密度之间的关联性展开研究[1-2]。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探究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骨科治疗的腰腿疼患者中随机抽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2,其年龄在(55-87)岁,平均年龄为(64.9±9.5)岁,病程不低于3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骨密度检测与腰椎核磁共振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需相隔不可超过2个月。研究前向本院伦理委员会提交实验资料,经审核同意后再进行;并在患者及家属在知悉研究内容的情况下,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外伤及肿瘤患者;②对骨代谢影响较大的肝肾功能受损状况;③糖尿病及甲状腺肥大患者;④半年内服用过钙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患者;⑤影响骨代谢疾病的其他脏器功能受损的患者;⑥适应能力及配合能力较差的患者;

1.3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核磁共振及X光片的检查,T1ρ(L1-S1)为核磁共振平均值、采用DXA法检查骨密度、A(L4/5)为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分级标准;

1.4诊断标准

1.4.1骨密度:根据骨质疏松委员会的标准为主要诊断方式,其中若骨量值在(-1SD)—(+1SD)则为正常;骨量值在(-1SD)—(-2SD)则为降低;而骨量值若≤(-2SD)则就患有骨质疏松疾病;若骨量值≤(-2SD)并伴有多处骨折则为严重骨质疏松。

1.4.2椎间盘退变分级:临床上,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是使用率最高的分级系统,此分级方式同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吻合,其椎间盘的退变情况可利用核磁共振的图像清晰的观察到。本研究根据Pfirrmann的分级标准对椎间盘退变情况做出判定,主要利用核磁共振(MRI)影像T2WI矢状位上,通过椎间盘信号强度及椎间隙高度而定,其中正常椎间盘被定义为I级;髓核及内层纤维呈高信号,且椎间盘高度为正常,此被定义为Ⅱ级;中央椎间盘区域信号不稳定,椎间盘结构非均质,但仍与外围纤维环有区分,此被定义为Ⅲ级;椎间盘高度缩小,且中央区域与外纤维环不易区分,被定义为Ⅳ级;椎间盘空间间隙狭小,髓核与纤维环边界消失,椎间盘呈低信号,被定义为Ⅴ级[3]。详情如表1所示:

2 结果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相关性分析处理,并去除椎间盘退变正常人数,所以纳入分析T1ρ值的人数为221个。腰椎间盘退变骨密度B(T值)与核磁共振Pfirrmann分级A之间有负相关关系(r=-0.214,P<0.01)。骨密度B(T值)与腰椎间盘核磁共振-T1ρ值存有正相关关系(r=0.326,P<0.01)。腰椎间盘退变和原发性骨质疏松之间显著存在相关关系。具体如表2、3所示:

3 讨论

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的相关基因与腰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具有一定重叠性,且腰椎间退变个数与腰椎体骨密度存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的椎体骨密度显著减少,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就是腰椎体骨密度的降低[5]。但二者的关系不太明显,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单单因为骨质疏松。

本研究的结果证明腰椎间盘退变骨密度B(T值)与核磁共振分级A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0.214,P<0.01),若腰椎间盘退变分级越高,则腰椎体骨密度逐渐呈下滑趋势;骨密度B(T值)与腰椎间盘核磁共振-T1ρ值存具有一定的正相关系(r=0.326),腰椎间盘的骨密度随MRI-T1ρ表现值越高呈现逐步增高趋势。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显示,腰椎的骨密度和退变间可能存在以下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内容为:由于腰椎间盘的构成,主要部分是纤维环与髓核,当成年之后造成腰椎间盘丧失原有较为直接的血供,进而造成营养的来源主要来自纤维环、椎体终板软骨两部分。当人体腰椎的骨密度呈下降趋势,以及骨强度的降低,由此致使腰椎椎体和骨性终板产生微小的骨折现象,进而致使腰椎间盘营养供给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最终对腰椎间盘的代谢物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腰椎间盘退变的速度。腰椎体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二者之间的关系跟患者的年龄及体重的指数相关;根据以往文献研究表明,腰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与年龄和体重之间呈正比;而椎体骨密度则与年龄呈反比,与体重指数呈正比,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2]。

综上所述,从当前现有资料结果表明,腰椎间盘退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疾病多发于老年性,在维持正常体重指数的同时,为其加入钙的吸收量和摄入量,不经加强了骨密度的数值,同时还减少了患者发生椎体小骨折的症状出现,此外,对延缓腰椎间盘的退变具有帮助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褚俊杰.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6.

[2] 童翔,潘健将,王跃.不同人群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关系研究[C]//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2015.

[3] 童翔,王跃,徐三中,等.老年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C]//2014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2014.

[4] 贾永建,宋洁富,荆志振.腰椎间盘退变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4):471-474,共4页.

[5] 祁桠楠,武亮.腰椎间盘退变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J].医药,2017(1):00001-00001.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骨密度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骨密度检查 你了解多少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教你看懂骨密度报告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柠檬干泡水喝提高骨密度?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