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融合特色文化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2020-04-07张鑫怡

艺术评鉴 2020年4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初中美术

张鑫怡

摘要: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把美术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这给我们所有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因此把特色文化融入美术课程教学,让课程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文化情境中去感受美术,可以加深初中生对家乡、对校园等特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特色文化资源得到很好的发展与传承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将特色文化教育融入美育,这无疑将成为美术教育改革中的新亮点。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   特色文化   初中美术   课改新亮点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4-0128-02

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大都比较活跃,尤其是一些对外公开课,美术老师们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大多数的美术课看起来都比较 “热闹”,一些导入环节的设计,实践环节的效果呈现,不得不让人佩服设计者的巧思。一般情况下,孩子们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甚至创新能力方面的素养都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现阶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但是当45分钟的课程结束后,我们再去反思这节课的时候,往往会觉着热闹有余,但是深度不足,学生的热闹表现显得有些流于形式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虽然有时候会让我们的视觉效果看起来很炫,但有时候也会被因为需要表现而表现所累。往往一节课下来,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精美的PPT制作,美輪美奂的动画设置,而不是课本身,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这也是新一代年轻教师容易走入的误区。以笔者所在的淮安市为例,笔者在近几年的市区级培训、教研、公开观摩课的所见所闻中都深深的感受到围绕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一层一级的教研活动、培训大都围绕着“美术核心素养”,不同层次与不同深度的解读或多或少都在教师们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

教师们经常会对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例如,在围绕着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区级优课评比活动中,参赛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与过往的千篇一律不同,对于平时教师觉着比较难上的美术鉴赏课,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思考。其中有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她是这样上《外国肖像画赏析》这节赏析课的,她打破常规的教材内容的顺序,以毕加索生平的不同艺术时期作为线索,带领学生识读了毕加索不同时期的肖像画作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学习,以毕加索的作品为基础展开对不同流派不同画家作品之间的对比,让学生们对西方绘画流派以及毕加索这位名画家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原来这位以抽象画著名的大画家也有写实的时期,他的风格转变也经历了好几个时期,并且每个阶段都受着不同文化的影响。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学设计的层层递进,有效的课堂教学,初步达到了对学生图像识读、审美态度、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培养。很多孩子在下课后还在不断的讨论着西方不同流派绘画风格流派间的巨大差异,讨论着毕加索那不太为人所知的写实期的作品,并为之所惊叹。

二、融合特色文化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一)融入地方文化的美术课程独具特色,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优秀的地方文化特色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很庆幸美术学科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当我们把本土文化自然渗透到美术课程中后,对于学生的情感方面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细细研读初中美术课程教材,有不少课程都可以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笔者在参加名师进课堂等系列活动的时候,能够切身感受到教师讲到融入淮安本土文化的课程的时候,学生的眼中都是充满亮光的。例如《变迁中的家园》这课,有位名师是这样教学设计的,她把淮安近几十年的变迁过程的视频作为导入,学生看得目不转睛,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身边的熟悉的周遭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学生的感慨是发自内心的。教学中还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生态新城与老城区的各种对比,整个过程内容详实、结构合理、却又不花哨,是在用实实在在的内容打动人心,在课时结束后还可以看到学生还在讨论着淮安的变化,这种对艺术、对文化的探索是自发的,这来自于对家乡的热爱,相信他们在长大后还是会对这课有抹不去的回忆。

笔者自己在准备一节市级观摩课的时候,也接受了一些名师的意见,采用淮安本地文化资源为主的课程设计。《园林探幽》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本课需要综合的展示出美术学科素养,对学生要求很高,自然施教者备课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太深奥了,要理解起来确实是有难度的,而且苏州园林这个研究对象也不算熟悉,地处苏北的学生实地去过的不算多。在经过点拨后,发现自己身边就有这样一座熟悉的园林——清晏园。虽然没有苏州园林那么典型,但是古典园林所具备的特色要素,他全部具备,并且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很浓厚。这也触发了笔者自己的二次探究,原来我们常去的园林蕴含着这么多的美学知识和人文底蕴精神。最终那节观摩课上得比较成功,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很强,整节课的人文情怀很浓,学生从艺术美学的角度在此赏析了身边熟悉的园林,学生们课后都感叹,原来清晏园的布局蕴含着这么多的人文精神。以后再去外地的园林游玩,也可以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移步换景、步移景异、虚实相生等中国文化特色的造园技巧的词汇来跟家长来介绍了,一下子就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原本体会不出的内涵。相信这也就是美术核心素养里所说的文化理解吧!学会了从文化角度欣赏艺术作品。

(二)把美育渗透到校园特色文化中去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的特色文化资源可以与美育联系起来,作为教者要善于把两者结合一起来,相互渗透融合。尤其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以后,文化学习的压力日益增大,融入特色文化资源的美术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认识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内涵,加强了对文化的理解,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家乡文化。古人云:“成在学、思、行,行在诚、实、信”。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内在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笔者所在的学校,淮安市清浦中学有着66年的悠久历史,学校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教育特色。我校在每年五月都会为初一的孩子们举行14岁青春仪式,在活动中有经典诵读环节,齐声背诵诫子书、论语等文学名篇,着古服,循古礼。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抓住了机会,将《仕女簪花》与《轻描重彩总相宜》这两堂课的内容与活动相联系。为学生创设情境,循循善诱,自主探究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孩子们的探究实践成果在活动中展示,满足青春期孩子们的表现欲望。

把美育与校园特色文化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教学环境,更加热爱学习。当把美术融入我们的生活实践,我们的学习可以变得这么有趣,我们的校园生活可以是这么的丰富多彩。突破课堂的限制,让美育在生活中得到延续,对美的追求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结合特色文化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当学生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提升,美术创作会更加自由、自然与自信。当亲手绘制与制作的作品被同学与老师们赏识时,小画家们显得自信满满,这份肯定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还特意为此举办了作品展示会,每一件作品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肯定。对于在美术学习之路上不断向前的孩子们来说,这些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他们学习的收获,也承载着他们最美好的成长记忆。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课标所设定的美术教学任务,还应立足于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与周围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不断实践积累教学经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作为美术教师除了做好教育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勇于创新将丰富的当地特色文化、校园特色文化等资源转化成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现出美术课程与特色文化及生活的紧密相连性,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认知兴趣,进而体会到特色文化与美术艺术文化相生相依的深意,自发的学习与传承特色文化,使其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实现、得到升华。让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审美态度等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力加.名师如何练就名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初中美术
古希腊建筑风格所折射出的文化特色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