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桑代克定律对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应用

2019-10-21郑莉莉

文存阅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提升应用

郑莉莉

摘要:本文以桑代克定律切入,在不同的教学片段,设计不同的情境,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准备、练习和评价,通过课堂体验,渗透人地协调观,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桑代克定律;人地协调观; 应用;提升

一、以桑代克定律提升人地协调观的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迷箱实验”,提出了学习的三大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在不断尝试中形成知识联结的过程。本文以课堂为载体,应用桑代克定律在不同的地理课堂和地理课堂不同的环节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人地协调观,建立知识联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正确理解人地协调发展。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必修和选修部分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人地协调观要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它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从而真正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与人地协调观相关的题目在近几年浙江省的学考选考中多次出现,说明人地协调观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作为一线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现在和未来所面临的各种人地关系问题,让学生对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二、桑代克定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准备律——筑人地协调观之基石

准备律是学习者在学习开始的预备定势。一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课前准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探寻到本课的兴趣点和疑惑之处,做好了学习活动的预备性反应,有助于课堂掌握内容,获得满足感;反之,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产生厌恶感。

课前,教师布置课前的作业:1.调查学校每个班级的垃圾分类情况,并进行评比(列表),说说为什么我们要垃圾分类;2.说说你看见的校园周边的主要环境问题;3.搜集家庭生活中环境问题的图片或国内外重大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用图片或者PPT展示)。学生通过以上准备,不但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关注了生活中的地理,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当课堂上讲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有学生展示了校园里、家庭生活中不良习惯导致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和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如学校附近建筑工地噪音污染、河流水污染等);有些学生提供的环境问题图片或者新闻报道非常有冲击力,引发学生热议;有学生用图集说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有学生还通过生活中吃穿住行的例子呈现了不同环境问题分类;有学生还用区域地图指出了部分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等。通过同学的展示,学生能大致明确环境问题的概念,并能具体说明环境问题类型,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落围绕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课前准备,使学生认识了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消费观和发展观。

教学启示: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本该教学片段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较好的掌握了课堂知识,较好地构建了本教学片段的知识框架,提升了学生人地协调观。本次课堂的成功是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所以说,好的预备定势是筑建人地协调观的基石,只有基石打好了,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练习律——建人地协调观之理念

练习律:学习需要经过重复才能完成,即刺激—反应之间建立联结,联结因使用而加强,因不用而减弱。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情,灵活地处理练习的数量与方式,使其恰到好处,增强联结。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需要学生进行正确的区域认知,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使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例,在地理原理认知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信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教师在讲解本该教学片段时,为了巩固知识和加强联结。以课本活动为例,学生读图思考:你认为保护斜坡上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植树造林”学生抢答;为什么?“绿色植物能够减小地表径流,并且能够让减慢地表水流的流速,减小流水对土壤的冲刷,这样可以增加下渗”,下渗对径流有什么影響?“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暴雨期不会使河流水位太高”“对土壤冲刷少了,河流中的泥沙也会少”有学生踊跃发言。教师继续问:植被茂盛,河水清澈,土壤肥沃,环境优美,可爱的小动物也会多起来“生物多样性增加”学生抢答。这么好的地方,大家节假日的时候想不想去看看美景呢?“想,老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学生兴奋的说。是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地对人的影响很大。那么请同学再想想,如果植被遭受人为的大量破坏,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把这些变化填入图中的方框中。学生完成情况如如图所示:

通过上述练习,学生理解地理环境要素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改变,深入体验“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解人对地的影响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出发,否则会导致相应的环境问题。如河流上中游砍伐植被-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灾害。以此为例,请学生完成下面两题:

经过多次的刺激和练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有了较好的认识,同时为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使学生理解人们开发资源和改造环境时要适度,否则会引起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在治理时要采取综合措施,遵循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教学启示:练习律以问题和练习展开,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答题情况,不但要了解全部学生学习情况,而且能适时给予鼓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认识,构建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理念。

3.效果律——提人地协调观之能力

效果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正面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联结。教师应该正确灵活运用奖励的艺术,多元化的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满足感,提升人地协调观。

对学生具体情境下有目的的课堂活动的进行积极反馈,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堂获得地理知识,还能体验感悟地理原理,让学生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地理课堂,根据情境需要,扮演某一角色,亲身感受“地对人的影响”和“人对地的影响”,寻求和谐的人地关系。

全班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第一环节通过关键词来说明田纳西河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和自然资源等地理背景,从而了解区域环境整体性特点;第二环节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带来的严重后果,小组互评;第三环节每组代表流域不同的开发机构(政府官员、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环保部门),说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方向和措施,同时根据教材说明各机构开发对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由组长负责,小组评!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呈现答案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请全体同学评选出最佳团队、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并上台接受大家的掌声和荣誉,以此激励学生,增强自我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学启示:活动时教师进行巡视,不但了解每个小组活动进度情况,而且能清晰掌握每个组员的参与度,适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并给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点拨,提高全班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将知识传递给他人,学生在合作中既能提高地理科学探究能力,又能获得同伴和老师的尊重和认可,那么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开展效果律的应用,多元化的正面反馈,突出学生课堂中主体地位,将教学从知识化到素养化变革,用人地协调观指导学生生活,真正将人地协调观外行于生活中,从心理认识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学科素养。

三、结语

本文把桑代克三大定律应用到教学中,教师通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前准备,课中练习,课后评价,将人地协调观渗透于课堂教学,使学生感悟人地协调观内涵,培养和提高學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三大学习定律为抓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的意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三大定律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教师在这过程中也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学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准备状态?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如何设置练习的题量和难度?如何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和教学逻辑的问题情境。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目的性的奖惩?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的地方,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思多虑,将该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人们教育出版社,2017

[2]郭丽.论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对中专语文教学的启发[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1)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提升应用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