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串”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2019-10-21张亮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问题串初中数学思维

张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运用“问题串”优化教学结构,促进深入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促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问题串设计的原则、问题串的基本形式,以及问题串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串;思维;发展

教学是学生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要设计不断深入的问题串,为师生架设联系的桥梁,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经历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活动,探寻本质。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串开展数学教学,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的探索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一、问题串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问题串,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实践、交流,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发挥问题串的引学促思的功能。

1.有针对性。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研读教材,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让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分析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哪些知识、感受哪些思想,形成哪些品质。教师要联系教材,围绕教学重点设计问题串。

2.精细设计。在设置问题串时,教师要提高问题的精准性,要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准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梯度,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要遵循小步子的原则,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3.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要融入问题的设计之中,要与学生平时遇到的问题相关联,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师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度,要力求设计贴近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4.科学有效。问题要言之有理,语言准确,贴近教学目标。问题之间有一定的关联,能促进问题的联系,不能随意设计。问题的密度要把握合理,不能以问题轰炸学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问题串要合理把握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解决问题。

5.富有趣味。学生只有愿意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提问的方法要新颖,不断变换条件,要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问题串设计的基本形式

1.对比式问题串。学生通过一连串问题的对比,能促进知识的关联,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教师要依托教材,利用原题设计新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决问题的意识。

2.延伸式问题。教师能根据原问题,以举一反三的形式呈现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探寻问题的本质。原问题与新问题之间存在着总分的关系,能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全面。如原问题是:如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元一次方程是如何求解的?在求解中需注意哪几点?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区别,如何转化?你是通过哪些方法加以转化的?你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了吗?通过延伸式问题的设计,能引学生层层深入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完善,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3.递进式问题串。递进式问题在结构上是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问题串能引导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实现对新概念、新思想理解,从而能突破难点,最终获得结论。

4.发散式问题串。发散式问题串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并由此发散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让学生从已学过的内容出发,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中心问题。发散式问题串教学,能带动学生思考、探索、创新,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三、问题串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应用于概念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要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运用问题串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如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时,教者提出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者强调“未知数的个数”、“未知数的次数”,再让学生回答“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教者通过对比式的提问,让学生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特点的探讨,实现对三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建构,从而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应用于命题教学,促进深入理解。教师要通过问题串的设计,让学生学会判断命题、学会想象、学会推理,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内容时,教者呈现赵爽弦图、勾股树,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哪种图形构成的?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勾股定理的知识,让学生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构成三个正方形,说说它们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猜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存在什么关系?如果是任一直角三角形,它们的三边还满足这个结论吗?你是如何推理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吗?教者通过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证明、运用,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3.问题串应用于复习,使知识结构变得系统。教师通过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惑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如在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教者提出问题:已知反比例函数y=12/x上两点M(3,y1),N(4,y2),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已知反比例函数y=12/x上两点M(-3,y1),N(44,y2),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已知反比例函数y=12/x上两点M(3,y1),N(-4,y2),试比較y1与y2的大小?已知反比例函数y=12/x上两点M(x1,y1),N(x2,y2),如果x1>x2,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串”建构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的兴趣,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杨晓翔.自议中学教学中“问题串”的使用[J].中学数学研究,2009.

[2]韩小平.“问题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2.

猜你喜欢

问题串初中数学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