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9-10-15蒲尚文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实践策略自主学习

蒲尚文

摘   要:阅读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离不开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章指出,语文教师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有效组织学习活动,注重用问题开启思维,以分析提升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085-02

近年来,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越来越重,而阅读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高中教材中大多都是反映人类优秀文化和先进科技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让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就需要科学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读有所获、学有所得、思有所进,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主体作用

调查发现,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在合作中丰富,在探究中提高。那么,改变教学理念的第一步,是在教学上重视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而不是将枯燥的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借力成就自己,而不是单打独斗,故步自封;教会学生大胆探究,举一反三,而不是人云亦云,不知变通。

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传授学生阅读方法,重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对问题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进行不断地培养,由此,不仅使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还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促进作用。

二、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有效组织学习活动

阅读教学难,难在如何让学生由读懂一篇文章到读懂一类文章,难在如何让学生由会做此文阅读题到能做彼文阅读题,学生也常常感叹阅读抓分困难。笔者认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合作精神、探究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设置阅读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中逐渐实现。

1. 以任务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如何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积极思考?首先,教师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上,就应巧筑匠心。笔者在教学必修一第一单元《再别康桥》时,设置了如下课前任务:《再别康桥》诗中选择了独具特色的意象、河畔清新明丽的画面,通过对康桥景色的展现抒发诗人离别时的深情。请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诗节根据其内容合作作画,并推出代表根据画作读该节诗歌。

学生接到任务后,很快就开始了创作。实践证明,这个课前任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研读诗句、揣摩意象、作画表现、赏析诗句,效果比教师讲解分析好得多。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主动研读,收获也更大。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法角度进行思考,在任务设置上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阅读,由此坚持下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将不是难事。

2. 重视情境感悟,寻求教法突破。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为其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学科知识,促进学科素养养成。

例如,在教学《祝福》时,笔者考虑到城里学生对20世纪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和封建思想对妇女的禁锢等信息缺乏直观认知,于是先播放电影《祝福》片段,让学生对祥林嫂的人生轨迹和命运有初步感知。接着,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任务分配,按照时间先后从课文内容中整理出主人公祥林嫂的出场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讨论并归纳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每个小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分享、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对该小组展示内容的质疑、指正。

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笔者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从课文开篇到结尾的处理方式,而是先和学生一起赏析“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荷塘柳树”三段景物的描写。笔者在黑板上现作简笔画荷花导入,学生惊呼!让学生读出文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这些句子,虽然学生见过荷塘,认识荷花、荷叶,但通过这样的视觉刺激,定会让他们对文中的描写有更深刻的认知。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以及学生朗读揣摩和教师分析,可以较好地引导他们感悟文本内容。教师在处理阅读文本时应突破常规思维,在结构安排、教法运用上多寻求创新,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探究问题时更主动、更积极、更深入。

三、以问题开启思维,用总结提升能力

阅读教学时该如何设置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尤其是探究性问题,有的问题根本不具备探究价值,其对学生思维只有限制,没有启迪;另外,对有的问题,若教师只知机械照搬答案,缺少自己的解答或不鼓励学生进行合理解答,也不利于啟发学生的思维。

仍以《荷塘月色》为例,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概括月下荷塘的景色特点,并说说面对这样的景色,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内心感受。”结果学生都能较好地进行概括,并普遍认为此时作者内心是愉快的。接着,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具体的描写来分析印证他们所说的观点,学生分析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高挑夺目,‘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中明珠、星星耀眼,‘刚出浴的美人清新漂亮,见之舒服,这些不让人愉快开心吗?”有道理吗?有道理呀!但很快也有学生对景中“零星”“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提出质疑,然后学生就开始争执了……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有的甚至联系全文、联系背景、结合其他语段解读。由此可见,学生在思考、讨论中真正感受到了一篇写景散文的文质之美,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好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迁移、合理拓展、敢于探究、善于探究,教师要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研究性思维。

教师除了引领外,还要在关键节点适时并恰当梳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的创新途径。知识点是相对确定的,目标达成、能力养成的途径可以因文、因人而异,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文章、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才能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以更好地养成和提升。

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就是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教师变主动为主导,教会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管理,在学习活动后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及自我补救。合作学习,就是教学生学会借力,使之在合作中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进行有效沟通,取长补短,共享成果,最终达到共赢和提高。实践证明,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实现能力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科学有效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白智宏,刘旭光.课堂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

[2] 龚如君.智慧的阅读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实践策略自主学习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