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2019-09-10陈高攀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语文素养低年级

陈高攀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同时也是核心性的课程。首先,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学开展的先决条件。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及认知理念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小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对知识形成深入理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管理及引导。基于此,本文将以乡村低年级小学的语文教学为例,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直都是教师着重关注的一项教学任务,甚至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而这种情况在农村教育中尤为突出。在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不仅无法养成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会过度依赖教师,无法在脱离教师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受该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受到禁锢,对其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奠定语文素养的基础

俗话说,思想是推动行动形成的关键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学科素养,那么其自身的理性思维以及感性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完善,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也会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将这一理念转化到语文教学中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完善、优化,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同时也会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及个人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应该形成正确的教学认知,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训练,从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完成基本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地按照课文内容编排小话剧,以此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自主想象能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拓展学生的展示空间,鼓励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敢于表达,从而奠定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例如,在每天上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值日生”的活动,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名单的顺序依次进行值日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介绍当天的相关信息,如日期、天气、星期等,每逢节日,还需要对当天的节日习俗进行汇报。当这些基础性的内容汇报完毕后,学生可以自行表演一个小节目,如朗诵一首古诗、背诵一篇文章或者讲述前一天发生的故事等。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能够加强自身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展自身的文学认知,促进语文素养的稳定形成。

二、培养、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学习是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同时也是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内容。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教育部门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应用学生的熟识语言,并需要将学生的生活与识字教学进行结合,以此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范围。结合这一教学标准,教师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

首先,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故事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木、林、森”这三个汉字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在汉字王国,生活着一对很幸福的夫妻,他们有三个很可爱的儿子。但是由于三个儿子是多胞胎,所以长得很像,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无法区分他们,这让他们三个兄弟十分苦恼。有一天,当他们三个坐在河边玩耍时,前来钓鱼的老爷爷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并为他们提出了一个小的建议,老爷爷说:“你们三个可以按照年龄的顺序为自己加一个特征呀,如小‘木’是最小的,可以不用变化;小‘林’是老二,可以随身带着一张自己的照片呀,小‘森’是老大,可以带一个小帽子呀!”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故事对不同汉字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合理结合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识字大会,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生字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既能拓展学生的识字范围,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習意识,进而促使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适当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完善学生的素养结构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对发展学生的素养及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引导农村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阅读渗透。

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图书带到班级中进行阅读分享,以此促使学生形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当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其讲述自己所读图书中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

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为学生下载一些文本阅读素材,在闲暇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选择趣味性较高、篇幅较短、寓意较深的文章,并在完成阅读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寓意分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推动其语文素养结构的完善发展。

四、引导鼓励学生开展写作训练,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当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时,就代表其能够对一件事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在讲解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文章段落进行仿写,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100~200字的日记,在日记中讲述自己在这一天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事情,以此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完善自身的教学素养及教学观念,正确看待语文素养教育对学生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蒋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90.

李淑仪.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54-55.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语文素养低年级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