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09-10何树昌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练习师生关系兴趣

何树昌

摘要:我们要充分运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指导数学教学,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教学情境,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正确把握“练习”这个环节,从而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激发学习兴趣,令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兴趣 师生关系 心理 练习

正文: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成份。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使他们爱学数学,上好数学课呢?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它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心理与教学法》一书中,有一个调查统计显示,被学生喜爱的教师,他们教授的学科学生往往会有较浓厚的兴趣,而对于不喜爱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作业马虎,成绩比较差。这就提醒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小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倚靠教师培养、引导和保持,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情感交融的条件:1、以师爱引起感情共鸣。爱是教育的桥梁,只有教师爱学生,学生才可能喜爱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言行举止,叩响学生心靈深处的琴弦,引起共鸣,令他们对老师信任,产生一种依恋感,从感情上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诱发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兴趣。2、给予同等的学习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中下生身上。教师不但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体贴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而且要保证“差生”同“优秀生”具有同等的答问、板演和受赞赏的机会。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有利于激励他们的契机。如课堂上抓住那些内容单一、与旧知联系不多的问题、习题,鼓励中下生去完成,而理解性、综合性强的问题或习题则引导优秀生讲出理据,以帮助中下生理解,这样既防止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使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人人的学习机会平等,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应将自己列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同学生一起学习、广泛交往,彻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增加亲切感。课堂上,常使用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的语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当个别学生出现抽象思维错误或违纪行为时,教师要结合实际,及时、灵活地进行调控,如通过启发诱导或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当时的课题上来,尽量避免造成剧烈的情绪波动,使师生保持在轻松愉快、积极奋进的心境状态下教和学。

二、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小学生具有好奇爱动、无意注意成份大、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教学活动必须适应这些心理特点,才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1、加强直观教学。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如实物、图片、视频、学具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讲一讲等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从中获得直接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会知识。例如在“圆的认识”中,让学生将圆多次对折,使他们直观地看到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其意义;再让学生通过度量半径、直径,发现同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而且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这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能力。2、重视“开头”和“结尾”的调控。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入新课时,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或设计一些带悬念性的问题,唤起心理效应,能达到调动学生求知的目的。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一棵大树,如果不锯倒它,你能知道它的直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简短的几句话就使学生产生悬念,激起了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中。一堂课的开头固然重要,然而“课尾”的教学也不能忽视。教学心理研究表明,一堂课临近下课前的5至10分钟,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开始分散(尤其是低年级),这时如不加以适当的调控,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影响教学效果。要保持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加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趣味性是有效的调控手段之一。教师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入手,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寓练于趣。例如: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临近下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做拍手游戏:老师拍手5次,同学们比老师多拍4次;老师拍手12次,同学们比老师少拍3次……这样的结尾,延长了学生的兴奋状态,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巩固了知识。3、多鼓励,发挥“分数”的效能。教师鼓励的目光,赞扬的言语,可能成为学生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动力。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接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肯定、表扬每位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让他们体验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进而爱上数学课。同时,适当借用“分数”来鼓励学生,如对经过努力成绩已接近及格的差生,平时测验可以酌情给他60分。虽是一两分之差,可它却从心理上帮助差生越过从未逾越的鸿沟,给他们足够的勇气向新的目标冲刺。

三、适度的练习是保持学习兴趣的保证

正确把握“练习”这个环节,对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为“练”是学生巩固、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弗利得曼谈到数学教师布置练习的工作具有多大的意义时指出:“要看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期待、想做这项工作。”这就是说,练习是否为学生所接受,将影响他们的求知欲和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愿意”必须以“合理”为基础,即练习内容的难易、数量要适中,练习形式恰当,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切忌一味抄、写、背,强迫学生完成过量、过难的作业。“期待、想做”则需要从“激趣”入手讲求练习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上力求灵活多变,化“枯燥”为“趣味”(如上面的拍手游戏)。内容上要循序渐进,以旧引新,并根据教学需要设置有点难度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解决(小学生好胜),做到易中有难,难能可及。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学生经过计算、判断等训练,对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已基本掌握,为进一步巩固强化公式的推导,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分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题目中只有一个数字,学生感到新奇,于是积极探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达到了“以趣促练,以练保趣”的目的。

我们要正确认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并运用其指导教学活动。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学具直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化弱点为优点,令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与教学法》

[2]《教学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练习师生关系兴趣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