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初探

2019-08-04王勇龙

关键词:师德建设农村中学考核

王勇龙

摘 要: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师德是调节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准则。高尚的师德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感召力,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不言而教的效果,使学生终生受益。本文阐述了我校开展师德建设的几点具体做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师德建设;制度;考核;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114-2

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师德是师之本、师之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2006年我校承担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师德建设有效途径的研究》。笔者作为主持人之一,经过两年的研究,学校师德建设有了明显效果,教师道德水平和职业修养有了很大提高,教育质量多年位于全区前列,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笔者认为:师德建设不是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具体的,有效的。我校的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方面:制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学校进行全方位管理的一个重要法规依据。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师德建设的制度从无到有,并逐步走向完善。

首先,制度建设要考虑其层次性,有法律层面,有道德层面。在法律层面上,应根据国家法律制度把握师德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原则,以《教师法》、《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为立法蓝本,经职代会讨论通过了《铜山中学师德规范基本要求》,对教师师德作了具体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道德层面上,突出道德核心。因为道德不同于法律,但二者有关联。社会关系行为中,法律、道德、伦理维系着整个社会机制的有序运转。道德引领师德建设的正确方向。我校根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南京市“七要八不准”中的规定,先后制定了《铜山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铜山中学教师“八要八不准”》,使我校教师道德建设具体化,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勉育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要求,使教师这个不同于普通公民更具有社会道德的代表性、示范性,不断完善教师道德行为,提升教师道德素质。

其次,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有“人情味”。“人情味”其实也是一种人文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的管理层,不应制只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面孔不再是“冷若冰霜”。管理者要把自己看作是教师中的普通一员,是广大教职工的服务者。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具体情况,留有弹性空间,灵活处理,不能死搬教条,不搞无情的“一刀切”。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尊重教师的人格,让他们感受到管理者身上的“人情味”,以达到一种心灵上的“默契”。在重大节日、教师生日,或教师家中红白喜事,学校领导或发一条短信,或备一份小礼物,或上门祝贺,或上门慰问,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从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职工把干好工作、维护好自身形象由“自律”上升到“自觉”,把“纸质制度”变为“心中制度”。

二、考核层面: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

制度是一种原则,一种方向,它是师德建设的“蓝本”和“纲要”,缺乏考核的制度只是“无本之木”,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空头支票”。评析考核既是一种管理过程中的必要过程,也是检验学校师德建设效果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对师德考核工作领导,建立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建章立制。小组成员应有学校、家长、社会三方人员代表组成,有较广泛的民主性、参与性和代表性。每学期应有考核工作实施计划,切实按时按计划实施,不走过场,保持每次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

其次要加强考核评价过程化管理。学校考核评价采取由教师自评、教研组初评、学生评价、学校复评“四级评价机制”。首先建立“自评表”,教师如实填写学期师德表现,再在教研组会议上每人宣读师德自评小结,然后每位教研组教师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组内每位教师进行评价,最后教研组长将评价结果上报给学校。学校根据自评、小组评议和家长评议,对照教师日常工作、师德表现,认真复议,确定考核等次。对师德“不合格”者警示谈话教育,并按照市区关于“教师师德考核暂行办法”进行惩处。对以上各种文字材料保留,形成“师德建设档案”。

学校在考核中,应保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事实为准绳,以平时表现为核心,从总体上进行考核,不凭领导个人恶好,不凭感觉印象,严禁打击报复行为。

学校应建立健全家长、社会考核制度,让家长参与学校师德建设考核成为工作常态,做到方法、形式多样而灵活。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评教活动,各班选出10名学生家长代表,从对本班教师职业道德和对学校师德总体情况进行评价,着重谈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存在的问题。建立反馈制度,学校将对师德有问题的老师所进行的教育整改意见反馈给家长代表。

对于社会评教,我校认真讨论,确立社会评教小组,成员由街道、社区、企事业和群众各方代表组成,通过发信函、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及时反馈工作。

三、文化层面:显现学校师德建设特色

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人文精神的总和,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近年来,我校注重建设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德建设内涵,二者相辅相成。

首先,是建设校园隐性文化,它包括学校的无形资源和精神内核。我校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连续十年中考成绩惊人,每年以1/7或1/6的人数考取省重點中学,综合排名在全区镇街中学中名列前茅,每年受到主管部门的表彰。教师师德水平高,教育质量高,已成为全区教育界的共识,这是我校的宝贵教育资源,一种精神财富,我校教师为之而自豪。教育质量为何连年不衰?这并非偶然,学校着力打造“尚德、奉献”的师德内核,构建“平等、和谐”之理念,塑造师德群体形象。学校始终围绕“尚德、奉献”之师德主线,营造校园文化。多年来,我们聘请首任校长讲述学校艰苦创业史;聘请全国教育系统模范王宝方老师讲述业绩史;聘请南京市德育先进个人樊考诚老师讲述奉献史。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平凡人小故事”、“师德在我身边”演讲活动,鼓励教师在同事中找榜样,在同行中比差距。我们建立学习制度,每学期定期举行学法守法、师德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演讲、考试、征文、写读后感等形式,提高教师道德素养,提升教师道德境界。

通过一系列活动,全体教师认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对自己工作的认识由“职业”提升到“事业”。这样的认识,不是个别的,而是群体的。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必然会产生一批讲奉献的群体。

其次,应注意校园显现文化建设。如果隐性文化指精神文化的话,那么显现文化则是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注重其细节性。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全体教职工穿戴校服,整齐立于操场,面对国旗庄严承诺,让每位教职工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办公室张贴“宁静以致远”“怒则丧气”等提示语,提醒教师与学生谈话心平气和,不要发怒。在草坪过道等醒目处张贴文明温馨提示语。每年进行评选学校师德标兵活动,校长亲自颁奖。在橱窗内展示优秀教师风采,开展师德颁奖仪式,树立评优争先意识,让教师感知师德是具体的,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尚德”是一种理念,“奉献”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行动。它是师德之精髓,是师德最高之体现。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校已初步打造了一支“钻研、创新、实干、奉献”的教师队伍,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全心育人、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正是我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成果。

以上是我校在师德建设有效途径特色化建设的一些探索,面对这些成绩,我们将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探索出更多的、更好的师德建设途径。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农村中学考核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