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静推或静滴氨茶碱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7-15刘隆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氨茶碱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刘隆庆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静脉推注(静推)或静脉滴注(静滴)氨茶碱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7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接受氨茶碱治疗患者, 根据是否出现氨茶碱致心律失常分为A组(16例, 出现氨茶碱致心律失常)与B组(61例, 未出现氨茶碱致心律失常)。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静推或静滴速度、用药剂量、有无合并心脏疾病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静推或静滴速度(3.62±0.71)ml/min快于B组的(2.34±0.67)ml/min, 用药剂量≥0.5 g、年龄≥65岁、合并心脏疾病、病程≥15年的占比分别为68.75%(11/16)、68.75%(11/16)、62.50%(10/16)、75.00%(12/16), 均高于B组的32.79%(20/61)、34.43%(21/61)、31.15%(19/61)、32.79%(20/6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病程长合并心脏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氨茶碱剂量及给药速度, 一旦发现有氨茶碱中毒可能立即停止用药。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氨茶碱;心律失常;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 且该病随着年龄增加, 病情也随之加重, 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 最终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发生死亡。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案以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吸氧等对症治疗为主。有研究发现, 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体交换、运动耐力、呼吸方式等具有改善作用, 使该病治疗效果得到新的进展, 不过氨茶碱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毒副作用, 故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十分重要[1, 2]。本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静推或静滴氨茶碱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接受氨茶碱治疗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9例, 女28例;年龄51~80岁, 平均年龄(69.54±

5.82)岁;病程5~29年, 平均病程(18.17±4.96)年。根据是否出现氨茶碱致心律失常分为A组(16例, 出现氨茶碱致心律失常)与B组(61例, 未出现氨茶碱致心律失常)。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接受>3 d的氨茶碱治疗;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②合并其他可导致心律失常的严重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1. 2 方法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静推或静滴速度、用药剂量、有无合并心脏疾病等资料, 以此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氨茶碱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静推或静滴速度快于B组, 用药剂量≥0.5 g、年龄≥65岁、合并心脏疾病、病程≥15年的占比均高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氨茶碱是一种嘌呤类药物, 其作为茶碱与乙二胺的混合物, 能够扩张支气管, 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使呼吸道通畅, 还能够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发挥抗炎、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等作用, 因此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治疗[3]。氨茶碱主要在肝脏代谢, 经肾脏排出, 成人半衰期通常约为9 h, 老年人半衰期会相对延长, 慢性肺部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半衰期也会延长, 该类患者在使用氨茶碱时应对用药剂量进行酌情调整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而且氨茶碱可与西咪替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该类药物可升高血药浓度, 延长半衰期, 增强疗效和毒性, 咖啡因、利福平等又可加速氨茶碱代谢, 降低血药浓度, 因此临床使用氨茶碱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心肝肾功能等情况, 制定出最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方案[4-6]。由于氨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浓度较为接近, 容易出现氨茶碱中毒, 引起心律失常等毒副反应, 且有研究发现, 氨茶碱未到达中毒浓度也可引起心律失常, 因此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氨茶碱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十分重要[7]。

本研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 A组患者的静推或静滴速度快于B组, 用药剂量≥0.5 g、年龄≥65岁、合并心脏疾病、病程≥15年的占比均高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考虑为:①氨茶碱作为腺苷拮抗剂, 能够竞争性对腺苷与受体的结合产生阻断作用, 促进钙离子内流, 从而增强起搏细胞自律性, 加快自发性除极速度, 增快心率, 而若增加静推或静滴速度, 则可进一步加快心率, 增加心律失常风险;②氨茶碱大剂量使用时会促使交感神经出现过度兴奋情况, 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增强心肌自律性, 缩短房室的传导时间, 从而增快心率, 导致心律发生紊乱;③氨茶碱对合并心脏疾病患者的影响在于氨茶碱的强碱特性对心脏存在较大刺激性, 故该类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④高龄患者由于心脏功能逐渐衰退, 心肌对氨茶碱耐受性降低, 故使用氨茶碱可造成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从而发生心律失常[8-10]。也有研究显示, 氨茶碱能够使脂肪酶被激活, 增加血中游离脂肪酸, 促使血小板聚集, 形成血栓, 冠状动脉供血随之减少, 心肌缺血缺氧, 最终导致心律失常;氨茶碱还可促使心肌糖原分解加快, 有害自由基、代谢终产物堆积, 引起心电紊乱;氨茶碱也可通过加速钙离子内流, 对缺氧缺血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促使心肌氧耗增加, 惡化缺血心肌代谢, 致心电紊乱, 最终引发心律失常;氨茶碱加速心脏传导纤维起搏点的活性, 促使心肌反复自我兴奋, 也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一种机制;此外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等疾病会延长氨茶碱在体内的半衰期, 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由此可见在使用氨茶碱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病理生理情况等, 预防心律失常发生。

综上所述, 针对高龄、病程长、合并心脏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氨茶碱剂量及给药速度, 监测其血药浓度, 一旦发现有氨茶碱中毒可能立即停止用药。

参考文献

[1] 苟鑫.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中国药业, 2016, 25(19):36-38.

[2] 李啸. 小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1):27-29.

[3] 刘晓曼, 干金文, 张磊, 等. 氨茶碱中毒致心律失常4例救治体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7):24-25.

[4] 香松林, 高奇, 寿志南,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不同剂量氨茶碱疗效、不良反应观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 37(6):526-529.

[5] 王桂茹.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心理医生, 2017, 23(17):104-105.

[6] 孟素琼. 静滴氨茶碱致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海峡药学, 2018, 30(5):229-230.

[7] 马雪皎, 刘超, 王长之, 等. 458例氨茶碱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中国药业, 2017, 26(18):82-85.

[8] 陈丽华, 康小兰. 某市医院门诊心律失常患者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35(8):974-976.

[9] 戴红艳. 氨茶碱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10(14):274.

[10] 石宏. 氨茶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5):232-233.

[收稿日期:2018-12-13]

猜你喜欢

氨茶碱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危药”氨茶碱,怎么用才安全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加服氨茶碱可致中毒
氨茶碱——老年人危险的“朋友”